"濠梁庄惠谩相争":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无谓地争论,
# 濠梁庄惠谩相争:《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吗,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县境。梁,桥。谩,徒然,随意。
"未必人情知物情":人未必真的能知晓动物的情感。
"獭捕鱼来鱼跃出":水獭来捕鱼,鱼儿惊得跳出水面,
# 獭:水獭、捕鱼为食。
"此非鱼乐是鱼惊":这不是鱼儿快乐,而是受到惊吓。
"水浅鱼稀白鹭饥":池水变浅,鱼儿稀少,白鹭饥饿难耐,
"劳心瞪目待鱼时":费尽心思,瞪大眼睛等待捕鱼的时机。
"外容闲暇中心苦":外表看似悠闲,内心却充满痛苦,
# 中心:即心中。
"似是而非谁得知":这种似是而非的状态又有谁能真正知晓。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其一开篇“濠梁庄惠谩相争”运用了“濠梁之辩”的典故,引发读者对人是否真的能知晓鱼的情感这一问题的思考,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深度。借物喻人:其二中“水浅鱼稀白鹭饥,劳心瞪目待鱼时。外容闲暇中心苦”,表面写白鹭在水浅鱼稀时看似悠闲实则内心焦急等待捕鱼的状态,实则暗喻人世间有些人外表从容,内心却充满痛苦与挣扎。
2. 分段赏析
“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语言上,“谩相争”简洁地写出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状态。表达技巧上,运用典故引发思考,指出人不一定能真正知晓物的情感,为后文对鱼的状态描写做铺垫,也体现出诗歌富含哲理的特点。“獭捕鱼来鱼跃出,此非鱼乐是鱼惊”:形象塑造上,生动描绘出獭捕鱼时鱼惊慌跃出的画面,打破人们对“鱼乐”的固有认知。内容主题上,进一步强调人对物情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人与物关系的思索。“水浅鱼稀白鹭饥,劳心瞪目待鱼时”:从形象角度,细腻刻画了白鹭因水浅鱼稀而饥饿,劳神费力、瞪大眼睛等待捕鱼的模样。表达技巧上,为后文借白鹭喻人做了铺垫,展现出一种生存的艰难状态。“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语言凝练,“外容”与“中心”形成鲜明对比。内容主题上,由白鹭待鱼的状态,升华到对人世间表象与本质的思考,揭示出有些人看似悠闲,实则内心痛苦,且这种状态不被轻易知晓的哲理。
上一篇:唐·白居易《早热》
下一篇:唐·牟融《送客之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