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nán
wéi
yǐn
zhàng
ré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yǒu
chuán
yǐn
féng
rén
wèn
kǒng
róng
qīng
náng
réng
yǐn
zhāng
shàng
西
dōng
dǐng
shí
fēn
mén
chǎng
guó
fēng
zūn
róng
zhān
jué
shū
fàng
qióng
zhuó
jiǔ
xún
táo
lìng
dān
shā
fǎng
访
hóng
jiāng
piāo
duǎn
shuāng
xuě
mǎn
fēi
péng
láo
luò
qián
kūn
zhōu
liú
dào
shù
kōng
miù
cán
zhī
zhēn
qiè
xiào
yáng
xióng
pán
cuò
shén
míng
ōu
fēng
shī
xiāng
shì
nán
shuō
zhù
wēng

译文

有客人传来河南韦尹的消息,说他逢人便询问我的近况。韦尹身怀才学却仍心怀隐逸之志,而我头戴儒冠却依旧漂泊四方。韦尹家族显赫,门庭高贵,其文学成就可继承《国风》的传统。韦尹的尊荣地位令人仰望至极,而我却回想自己疏狂放任,仕途困顿的处境。韦尹常以浊酒效仿陶渊明的隐逸,或寻访丹砂追随葛洪的仙道。我在江湖间漂泊,身着粗布短衣,鬓发如飞蓬般被霜雪染白。天地虽广阔,我却潦倒失意,周游四方而治国之术无处施展。我惭愧自己不如蓟子训的智慧,更怕被人嘲笑如扬雄般迂腐。韦尹处理复杂政务连神明都为之敬畏,百姓歌颂他德义丰厚。即便如祝鸡翁般隐居尸乡的土室,我也难以真正做到隐逸自适。

逐句剖析

"有客传河尹":有客人传来河南韦尹的消息,

"逢人问孔融":说他逢人便询问我的近况。

"青囊仍隐逸":韦尹身怀才学却仍心怀隐逸之志,

"章甫尚西东":而我头戴儒冠却依旧漂泊四方。

"鼎石分门户":韦尹家族显赫,门庭高贵,

# 分:一作为。,鼎石:据《杜诗详注》改。

"词场继国风":其文学成就可继承《国风》的传统。

"尊荣瞻地绝":韦尹的尊荣地位令人仰望至极,

"疏放忆途穷":而我却回想自己疏狂放任,仕途困顿的处境。

"浊酒寻陶令":韦尹常以浊酒效仿陶渊明的隐逸,

"丹砂访葛洪":或寻访丹砂追随葛洪的仙道。

"江湖漂短褐":我在江湖间漂泊,身着粗布短衣,

# 短:一作裋。

"霜雪满飞蓬":鬓发如飞蓬般被霜雪染白。

"牢落乾坤大":天地虽广阔,

"周流道术空":我却潦倒失意,周游四方而治国之术无处施展。

# 流:一作旋。

"谬惭知蓟子":我惭愧自己不如蓟子训的智慧,

"真怯笑扬雄":更怕被人嘲笑如扬雄般迂腐。

"盘错神明惧":韦尹处理复杂政务连神明都为之敬畏,

"讴歌德义丰":百姓歌颂他德义丰厚。

"尸乡余土室":即便如祝鸡翁般隐居尸乡的土室,

"难说祝鸡翁":我也难以真正做到隐逸自适。

# 鸡翁:偃师县有尸乡亭,翁居尸乡北山下。,难说:一作“谁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为寄赠题材,杜甫在诗的前半段,先是讲述了韦济对自己的体恤关照,又提及韦济家世显赫、文采卓绝;到了后半段,他转而述说自己的志向抱负,字里行间透露出想要退隐山林的心思。全诗用典故表意,语言沉郁,既含对韦济的敬重,也抒发了自身的失意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开篇从消息写起。“河尹”指韦济,有人传来他的消息,说他像孔融一样受人敬重——孔融是东汉名士,以才德著称,这里用典故赞韦济声望,既自然又显敬重。“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青囊”“章甫”都是古代器物或礼帽,这里借物喻人:韦济虽有才德,却如“青囊”般藏而不露,又如“章甫”般奔波四方,暗赞他不慕虚名、务实行事的品格。“鼎食分门户,词场继国风”,转向韦济的家世与文采。“鼎食”写他家世显赫,如世家大族般体面;“继国风”则赞他在文坛能承继《诗经》的雅正传统,一写家世、一写才华,全面勾勒韦济的出众。“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前句写韦济的尊贵地位让人仰望,后句突然转写自身——想起自己当年疏放行事,如今却困于途穷,以韦济的“尊荣”对比自己的“途穷”,藏着身世落差的感慨。“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借典故写心境。“陶令”是陶渊明,代表隐逸;“葛洪”是隐士,好炼丹,诗人说想效仿他们,喝浊酒、寻丹砂,流露出对归隐的向往,暗含对现实困顿的逃避。“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直写漂泊处境。“短褐”是粗布衣服,写生活清贫;“飞蓬”被霜雪覆盖,既写时节凄寒,又以飞蓬自比,喻指自己在江湖中漂泊无依,景象萧瑟,字字含悲。“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由个人处境扩至天地。“牢落”是孤寂之意,天地虽大却让人感到空旷;四处奔波(“周流”)却没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道术空”),以天地的广阔反衬自身的渺小与迷茫,悲感更深。“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再用典故自谦。“蓟子”“扬雄”都是有才德的人,诗人说自己被他们知晓是惭愧,又怕被他们笑话,实则是借自谦写怀才不遇的失落。“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突然转回赞韦济。“盘错”指处理复杂事务,说他能应对难事,连神明都佩服;“德义丰”则写他德行高尚,受人歌颂,这既是补赞韦济,也暗与自身“道术空”对比,藏着复杂情绪。“尸乡余土室,难说祝鸡翁”,以典故收尾。“尸乡”“祝鸡翁”都与隐逸有关,说尸乡还留着隐士的土屋,却难再见到祝鸡翁那样的高人,既呼应前文归隐之思,又带着对理想隐逸生活难寻的怅惘,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杜光庭《赠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