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qīng
bǎo
dǐng
shī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hāo
mèng
yún
diào
qīng
máng
máng
xún
shuāng
zhōng
yǒu
sān
yuán
zhāng
zhuàn
ruò
dān
shé
shì
fēi
xiáng
guī
lái
wèn
tiān
lǎo
ào
liàng
jīn
dāo
qīng
líng
wén
làn
huáng
huáng
yàn
shí
èr
huán
yǎn
jiàn
xiān
rén
fáng
kuà
lín
hǎi
qīn
liáng
lóng
shàn
biàn
huà
huà
zuò
méi
huā
zhuāng
zèng
lěi
lěi
zhū
míng
yuè
guāng
quàn
chuān
穿
jiàng
zuò
qún
jiān
dāng
xié
tán
xiào
wén
xiāng

译文

早晨,披着梦泽的云雾,头戴斗笠,在一片青苍渺茫的水面上垂钓。顺着钓丝,钓到了两条鲤鱼,鱼腹中有道家的“三元章”。篆字如同红色的灵蛇,笔画飘逸灵动,仿佛在自由飞翔。回来后向“天老”请教,其中深奥的义理难以估量。用金刀割开青色的丝帛,里面的灵文光彩夺目。吞下了十二个玉环,转眼间就见到了仙人的居所。傍晚时,骑着紫色鳞片的神物离去,海上的雾气袭来,让人感到肌肤发凉。龙子善于变化,变成了梅花妆的模样。龙子赠送给我一串串的珍珠,珍珠闪烁着柔和的月光。龙子劝我用红色的丝线将珍珠穿起来,系在裙边当作佩饰我拉着龙子一同离去,谈笑间似乎还能闻到遗留的香气。

逐句剖析

"朝披梦泽云":早晨,披着梦泽的云雾,

"笠钓青茫茫":头戴斗笠,在一片青苍渺茫的水面上垂钓。

"寻丝得双鲤":顺着钓丝,钓到了两条鲤鱼,

"中有三元章":鱼腹中有道家的“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篆字如同红色的灵蛇,

"逸势如飞翔":笔画飘逸灵动,仿佛在自由飞翔。

"归来问天老":回来后向“天老”请教,

"奥义不可量":其中深奥的义理难以估量。

"金刀割青素":用金刀割开青色的丝帛,

"灵文烂煌煌":里面的灵文光彩夺目。

"咽服十二环":吞下了十二个玉环,

"奄见仙人房":转眼间就见到了仙人的居所。

"暮跨紫鳞去":傍晚时,骑着紫色鳞片的神物离去,

"海气侵肌凉":海上的雾气袭来,让人感到肌肤发凉。

"龙子善变化":龙子善于变化,

"化作梅花妆":变成了梅花妆的模样。

"赠我累累珠":龙子赠送给我一串串的珍珠,

"靡靡明月光":珍珠闪烁着柔和的月光。

"劝我穿绛缕":龙子劝我用红色的丝线将珍珠穿起来,

"系作裙间裆":系在裙边当作佩饰

"挹子以携去":我拉着龙子一同离去,

"谈笑闻遗香":谈笑间似乎还能闻到遗留的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创作背景未有确切记载,不过李白痴迷道家思想与神仙传说,此诗很可能是他探索道家神秘文化、发挥想象的产物。描绘了清晨诗人身披梦泽云雾,在茫茫水面垂钓,钓到藏有“三元章”的双鲤,篆字似丹蛇飘逸。诗人带着它请教“天老”,后吞服“十二环”见到仙人居所,傍晚骑着紫鳞神物离去,还得到龙子赠珠等奇幻经历,充满对道家仙境的向往。其二将人生比作烛上花,感慨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又忆起曾经所见的坟墓,表达出对超脱世俗、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诗中充满道教元素,运用奇特想象、象征、借景抒情与叙事结合等手法,展现出浪漫主义风格,体现了李白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对仙人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关于该诗的真伪,除王琦曾怀疑是乩仙或好事者所作,后世未深入探讨,不过基本可以确定非苏轼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象征:诗中诸多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像“三元章”“篆字”“金刀”“青素”“十二环”等,可能象征着道家神秘力量、修行法门或超凡境界,传达出诗人对道家神秘文化的感悟。比喻:将“篆字”比作“丹蛇”,形象地描绘出篆字的形态和飘逸的动态感,使读者更直观感受文字奇妙,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借景抒情:开篇“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描绘清幽之景,为后文奇幻经历铺垫;在叙述过程中,融入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对仙人世界的向往等情感,使诗歌情节生动且富有内涵。想象:诗人凭借非凡想象力,构建出奇幻世界,如钓到藏有“三元章”的鲤鱼,吞服“十二环”后见到仙人居所,傍晚骑着紫色鳞片的神物出行等情节,充满神秘色彩与浪漫主义风格。

2. 分段赏析

前六句:“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描绘诗人早晨在梦泽垂钓,意外从鱼腹得三元章及对篆字的描写,为故事展开铺垫,通过想象营造出神秘奇幻的氛围。中间四句:“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写诗人询问天老后,用金刀割布帛见灵文,进一步渲染神秘色彩,引发读者对其中奥义的好奇。后八句:“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珰。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描述诗人服下十二环见到仙人房,傍晚骑紫鳞离去,遇到龙子化梅花妆赠珠等情节,将奇幻氛围推向高潮,充分展现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在仙境中的奇妙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雍裕之《秋蛩》

下一篇: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