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亮,
"光辉":散发着光辉,
"皎洁":皎洁明亮。
"耀乾坤":它的光芒照耀着天地,
"静空阔":让夜空宁静而空阔。
"圆满中秋":中秋佳节,月亮圆满,
"玩争诗哲":诗人们玩赏明月,竞相吟诗。
"玉兔镝难穿":传说中玉兔敏捷,利箭难以射中它,
"桂枝人共折":人们都争着攀折月中的桂枝。
"万象照乃无私":月亮无私地照亮世间万物,
"琼台岂遮君谒":就算有琼楼玉宇又怎能阻挡人们对它的瞻仰。
"抱琴对弹别鹤声":有人抱着琴弹奏出《别鹤操》的曲调,
"不得知音声不切":如果没有知音欣赏,琴音也难以真切动人。
"白乐天分司东洛":白居易在东都洛阳担任分司之职,
"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在朝的贤达之士都汇聚在兴化亭为他送别,
"酒酣":酒兴正浓时,
"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众人各自作从一字到七字的诗,
"以题为韵":以“题”字为韵脚。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1. 分段赏析
“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开篇以单字“月”起笔,简洁干脆,直接点明主题。随后“光辉,皎洁”,用两个词精炼地概括出月亮明亮、纯净的特质。“耀乾坤,静空阔”进一步拓展,描绘月亮的光辉照耀天地,使夜空显得格外宁静、空阔。这几句从不同角度勾勒出月亮的外在形象,语言简洁却生动,让读者对月亮的光辉之美有了直观感受,为后文对月的进一步描写奠定基础。“圆满中秋,玩争诗哲。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此部分聚焦中秋这一特殊节点,“圆满中秋”强调中秋月圆,点明时间与月相特点。“玩争诗哲”写出中秋时诗人们玩月吟诗、相互争胜的情景,增添了文化氛围与雅趣。“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运用玉兔、桂枝等与月亮相关的神话典故,“玉兔镝难穿”暗示玉兔的敏捷与神秘,“桂枝人共折”则体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丰富了诗歌内涵,使月亮的形象更具神秘色彩与文化底蕴。“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万象照乃无私”直接赞美月亮普照万物、毫无偏私的品质,将月亮的形象从外在之美升华到品德之美。“琼台岂遮君谒”以反问的语气,表明即使有琼台这样的阻碍,也无法阻挡人们对月亮的瞻仰与向往。最后“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笔锋一转,从对月的描写转向诗人自身情感抒发,诗人抱琴弹奏,却感慨若无知音,琴音也难以真切动人,借琴音与知音的关系,融入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与对知音的渴望,使诗歌在咏月之余,更具情感深度。
上一篇:唐·杜甫《倦夜》
下一篇:唐·徐安贞《闻邻家理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