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n
ché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huāng
huāng
bái
chūn
liú
mǐn
mǐn
qīng
zhǔ
suí
yǒu
cūn
jìng
zhú
mén
chéng
zhǐ
zuò
guàn
cháng
cóng
jiǔ
shēng
yǎn
qián
duō
bìng
shēn
qīng
jiāng
gāo
zhòng
chūn
huā
xià
qīng
chén
yǎng
miàn
tān
kàn
niǎo
huí
tóu
cuò
yìng
rén
shū
nán
guò
duì
jiǔ
mǎn
pín
jìn
shí
é
méi
lǎo
zhī
lǎn
shì
zhēn

译文

野外的阳光白茫茫一片,春日的江水潺潺流淌,清澈无比。水中小洲上的蒲草随处生长,村落中的小路依着门户自然延伸形成。我已经习惯了随意披上衣服,常常自己滤酒来维持生活。眼前没有那些世俗的事物烦扰,虽然身体多病,却也感觉身心轻快。江边已经到了仲春时节,在繁花之下又迎来一个清晨。仰起头贪婪地看着天空中的飞鸟,听到声音回头回应,却发现弄错了对象。读书时遇到难认的字就暂且跳过,面对美酒,频频斟满酒壶。最近结识了一位来自峨眉的老者,他真正了解我生性疏懒的模样。

逐句剖析

"野日荒荒白":野外的阳光白茫茫一片,

# 野日荒荒白:江淹诗:“野日烧中昏。”《庄子》:“日月之光,益以荒矣。野日荒荒:一作野月茫茫。

"春流泯泯清":春日的江水潺潺流淌,清澈无比。

# 春流泯泯清:何逊诗:“共见春流。”【朱注】张有《复古编》云:湣,古活字。泯泯,是活活之误。不知泯泯、活活,意象各不侔。春:一作江。

"渚蒲随地有":水中小洲上的蒲草随处生长,

# 渚蒲随地有:梁昭明太子诗:“渚蒲变新节。”

"村径逐门成":村落中的小路依着门户自然延伸形成。

"只作披衣惯":我已经习惯了随意披上衣服,

# 披衣:出《庄子》。

"常从漉酒生":常常自己滤酒来维持生活。

# 漉酒生:谓以漉酒为生涯也。本陶潜。据陶诗云:“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已时。”此兼举之,盖欲与渊明同调,不屑与俗客为伍也。

"眼前无俗物":眼前没有那些世俗的事物烦扰,

# 俗物:谓俗人。

"多病也身轻":虽然身体多病,却也感觉身心轻快。

"江皋已仲春":江边已经到了仲春时节,

# 江皋已仲春:《楚辞》:“秣余马兮江皋。”师氏口:皋,缓也。江岸土性缓,故曰江皋。

"花下复清晨":在繁花之下又迎来一个清晨。

"仰面贪看鸟":仰起头贪婪地看着天空中的飞鸟,

"回头错应人":听到声音回头回应,却发现弄错了对象。

# 回头错应人:刘琨诗:“回头已百万。”看鸟、错应,写出应接不暇之意。朱子《或问》引为心不在焉之证,亦断章取义耳。

"读书难字过":读书时遇到难认的字就暂且跳过,

# 难字过:谓难识之字任其读过。

"对酒满壶频":面对美酒,频频斟满酒壶。

"近识峨眉老":最近结识了一位来自峨眉的老者,

# 近识峨眉老:《水经注》:《益州记》云:峨嵋山,在南安县界,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峨眉焉。《列仙传》:“陆通者,楚狂接舆也,好养生,游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见之。峨眉老:指“东山隐者”。

"知予懒是真":他真正了解我生性疏懒的模样。

# 知予懒是真:庾信诗:“知余是执珪。”读书难于字过,老年眼钝也。对酒不觉频倾,借酒怡情也。旧注谓难识之字,任其读过,不复考索。视读破万卷者,竟作粗心涉猎之人,岂不枉屈少陵。胡夏客又谓经眼之字,难于轻过,正是从容探讨、善读书处,然于本章大意,亦不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漫成二首》为唐代杜甫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人寓居成都草堂时,于安定生活中创作此组诗。诗中描绘春日江景与乡村生活,展现如披衣漉酒、看鸟饮酒等生活细节。在写作手法上,善用叠字增添韵律,情景交融且有细腻细节刻画。第一首表达诗人避俗后身心轻快之感,第二首通过随性的日常场景,体现其自在闲适。作品自然质朴,于平淡生活中见真意,尽显杜甫在相对安稳时期的心境与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此前他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此时他暂得安身之所,相对稳定的生活让他能在自然与日常中寻得乐趣,于是创作了这两首诗,以展现自己在这一时期的心境与生活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描写生活与自然的诗。诗中描绘了春日野外白茫茫的日光、清澈的江流、随地而生的渚蒲等自然景象,以及诗人披衣漉酒、仰头看鸟、读书对酒等生活场景。第一首体现诗人于景色中怡然自得,生出超然避俗的心境;第二首通过随性的日常活动,进一步抒发诗人闲适自在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白描:“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以质朴简洁的文字,不加渲染地描绘出野外日光的惨白、春日溪流的清澈;“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如实呈现水边蒲草随意生长、村间小径依门蜿蜒的模样,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乡村日常景致,显现出自然的一面。用典:“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巧用“披衣”与“漉酒”两个经典典故。“披衣”源自阮籍,他生性嗜酒,时常随意披衣,悠然漫步,不拘泥于礼教规范,尽显随性放达的生活态度;“漉酒”则与陶渊明相关,他在酿酒时常用头巾过滤酒液,滤完后又如常扎好头巾,这般举动生动展现其任真自然的隐士风貌。​诗中,以“披衣惯”描绘自己日常随意披衣的习惯,将自身行为与阮籍的随性自适相映照,含蓄地表达出对世俗规矩束缚的超脱之意;通过“漉酒生”刻画自己常与漉酒之事相伴的生活场景,借助陶渊明滤酒的生活片段,巧妙投射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追慕,以及对尘世喧嚣的厌弃之情。诗人将日常行为与古贤典故相融合,使平凡举动承载深厚的颂古情怀,赋予诗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意蕴。

3. 分段赏析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荒荒”“泯泯”叠字运用精妙,生动展现出春日野外日光迷茫和江水清澈平缓之态,营造出开阔而宁静的氛围,奠定全诗悠然基调。“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对仗工整,描绘出洲渚上蒲草随处生长,村落中路径依门而成的乡村自然景象,质朴自然,体现乡村生活的随性与和谐。“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语言质朴,通过“披衣惯”“漉酒生”的生活细节,勾勒出诗人闲适自在、不拘小节的生活状态,表达其对这种生活的习惯与享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直抒胸臆,“无俗物”表明诗人远离世俗纷扰,即便身体多病却仍感觉身心轻快,凸显其内心的超脱与豁达。“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点明时间地点,“已仲春”“复清晨”简洁交代时令和时刻,“花下”营造出优美清新的氛围,为后文描写诗人的活动做铺垫。“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细节描写生动,“贪看鸟”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专注,“错应人”进一步突出其沉浸之态,使诗人形象鲜活,充满生活情趣。“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体现诗人随性的生活方式,读书遇难字便跳过,饮酒则频频满壶,展现出一种自在洒脱,不为外物拘束的心境。“近识峨眉老,知予懒是真”:叙事中蕴含情感,新结识的峨眉老者真正了解自己的“懒”,这个“懒”实则是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流露出一种知音难觅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真极,是寻常道性语,将诗家气味一并去尽,绝近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自己画自己出神,可谓力大于身。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难字过”,正见懒趣;五柳先生不求甚解,意亦犹是。诗似启宋调。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谭云:真读书人乃尔(“读书”句下)!钟云:古今真懒几人(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起语与下文全不相应,故云《漫成》。中四句俱写懒态,而三、四更妙。结句谓他人不足知我所以懒之由。

明王嗣奭《杜臆》

# 杜诗情事朴率者惟此,自有风味。过是则“鹅鸭宜长数”、“汁拙无衣食”、“老翁难早出”一流语,先已自堕尘上,非但“学之者拙,似之者死”也。杜又有一种门面摊子句,往往取惊俗目。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装名理为腔壳;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摆忠孝为局面:皆此老人品、心术、学问、器量大败缺处。或加以不虞之誉,则紫之夺朱,其来久矣。《七月》、《东山》、《大明》、《小毖》,何尝如此哉!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三、四写无心疏懒,正得妙处。朱晦翁极赏之。诗果佳,宋调亦何妨?不佳,虽唐调亦可笑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 刘须溪云:偶然语,偶然道之,自见天趣。一片忘机意思(“仰面”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相和歌辞·三洲歌》

下一篇:唐·杜甫《出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