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í
lǎo
bié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jiāo
wèi
níng
jìng
chuí
lǎo
ān
sūn
zhèn
wáng
jìn
yān
yòng
shēn
wán
tóu
zhàng
chū
mén
tóng
xíng
wèi
xīn
suān
xìng
yǒu
chǐ
齿
cún
suǒ
bēi
suǐ
gān
nán
ér
jiè
zhòu
cháng
bié
shàng
guān
lǎo
suì
shang
dān
shú
zhī
shì
bié
qiě
shāng
hán
guī
huán
wén
quàn
jiā
cān
mén
shèn
jiān
xìng
yuán
nán
shì
chéng
xià
zòng
shí
yóu
kuān
rén
shēng
yǒu
shuāi
lǎo
duān
shào
zhuàng
chí
huí
jìng
cháng
tàn
wàn
guó
jìn
zhēng
shù
fēng
huǒ
gāng
luán
shī
cǎo
xīng
liú
xiě
chuān
yuán
dān
xiāng
wéi
ān
gǎn
shàng
pán
huán
jué
péng
shì
rán
cuī
fèi
gān

译文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逐句剖析

"四郊未宁静":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

# 四郊:指京城四周之地。

"垂老不得安":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

# 垂老:一作死。将老。

"子孙阵亡尽":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

"焉用身独完":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 身独完:独自活下去。完,全,即活。,焉用:犹哪用。

"投杖出门去":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

# 投杖:扔掉拐杖。

"同行为辛酸":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

"幸有牙齿存":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

# 存:一作好。

"所悲骨髓干":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 骨髓干:形容筋骨衰老。髓:一作肉。

"男儿既介胄":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

# 介胄:犹甲胄,铠甲和头盔。

"长揖别上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 上官:指地方官吏。,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老妻卧路啼":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

"岁暮衣裳单":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 岁暮:年底。

"孰知是死别":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

# 孰知:即熟知,深知。

"且复伤其寒":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

"此去必不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

"还闻劝加餐":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 加餐:多进饮食。

"土门壁甚坚":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

# 壁:壁垒。,土门:即土门口,在今河阳孟县附近,是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

"杏园度亦难":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

# 杏园: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

"势异邺城下":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

# 势异:形势不同。

"纵死时犹宽":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 犹:一作独。

"人生有离合":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

"岂择衰老端":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

# 端:端绪、思绪。,老:一作盛。,岂择:岂能选择。

"忆昔少壮日":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

"迟回竟长叹":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 竟:终。,迟回:徘徊。

"万国尽征戍":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

# 征戍:一作东征。

"烽火被冈峦":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

# 被冈峦:布满山冈。

"积尸草木腥":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

"流血川原丹":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 丹:红。流血多,故川原染红。

"何乡为乐土":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

"安敢尚盘桓":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

# 盘桓:留恋不忍离去。

"弃绝蓬室居":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

# 蓬:茅屋。

"塌然摧肺肝":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 摧肺肝:形容极度悲痛。,塌然:形容肝肠寸断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垂老别》是唐代诗人杜甫 “三吏三别” 组诗中的经典之作。此诗聚焦老翁暮年被迫从军,与老妻依依惜别的凄惨场景,以细腻笔触描绘夫妻诀别时的悲苦与无奈,深刻揭露了安史之乱下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统治者征敛无度的残酷现实。同时,诗中老翁在悲怆中仍心系家国的矛盾与挣扎,也展现出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全诗融叙事与抒情为一体,从生活细微处入手,真实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严谨的结构中,情节跌宕起伏,情感婉转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暮春三月之际。彼时,因唐肃宗用人失察,对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心存猜忌,致使唐军各部缺乏统一指挥,终在邺城之战中遭遇惨败。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战局,朝廷急欲扩充兵源,竟不顾民生凋敝,于洛阳以西、潼关以东的广袤地域强行征召丁壮,乃至耄耋老者、蹒跚老妇亦被裹挟入伍。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诗人以如椽之笔,将暮年征夫与垂老妻子生离死别的锥心之痛,化作字字泣血的诗篇,揭露了战争对苍生的戕害与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描写一位垂暮老者被迫应征入伍,与家中老妻生离死别的凄怆画面,不仅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崇高爱国情怀。

2. 分段赏析

开篇即以沉郁之笔将老翁置于“四郊未宁静”的动荡时代之中,借“垂老不得安”之叹,勾勒出其饱经沧桑却难享安宁的凄凉境遇,语调低回,如重石压心,令人顿生压抑之感。三、四句,老翁以“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之语,道出内心深重的悲怆与绝望,其声哀婉,饱含着对生命无常与命运不公的控诉。五、六句,战火纷飞之际,官府征召如催命符至,老翁毅然“投杖出门去”,此举看似决绝,实则暗含深明大义之心,然其步履蹒跚之态,又让同行者无不为之动容,“同行为辛酸”一句,从旁侧笔,更添悲凉,凸显老翁风烛残年之苦。七、八句“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老翁以坚韧之躯自勉,却难掩生命将尽之悲,语气起伏间,尽显其内心矛盾与挣扎。九、十句“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翁披甲上阵,慷慨赴死之志,跃然纸上,语调昂扬,尽显男儿本色。接下去六句,最动人心魄者,莫过于老翁离家时与老妻的生离死别。原欲悄然离去,不料老妻悲啼之声,如利剑穿心,老翁不得不强忍悲痛,回身搀扶。夫妻间强抑泪水、互诉衷肠之景,细腻入微,催人泪下。老翁明知此去难归,仍强作笑颜,宽慰老妻;老妻亦知老伴此去凶多吉少,却仍哑声叮咛,嘱其保重。此情此景,将人物善良凄恻、难舍难分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土门”以下八句,老翁以宽解之语,试图挣脱眼前凄惨之境,他强自振作,劝慰老妻,亦似安慰自己,言及土门防线坚固、敌军难渡黄河,虽带强自振作之意,却难掩内心矛盾。忆及少壮之时,老翁不禁徘徊感叹,情思稍作顿挫,为下文再掀波澜蓄势。“万国”以下六句,老翁将话锋转向现实,发出悲愤慷慨之呼声。他痛陈天下征战不息、百姓涂炭之惨状,言明灾难非独降临其身,意在劝慰老妻勿再踌躇。同时,他亦表明面对强敌,唯有奋起抗争,方能求得一线生机。此段话语,既形象生动又概括集中,塑造了一个正直、豁达且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最后两句“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老翁狠心诀别之际,五脏六腑如遭崩裂之痛。此非寻常离别,乃生离死别之痛,老翁难以承受,情感闸门决堤,泪水汇聚成人间深悲巨痛。此结尾情思大跌,却意蕴深远,留给读者无尽想象与思索。

3. 作品点评

全诗以人物心理刻画见长,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之独白,将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之复杂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王深父云:军兴之际,至于老者亦介胄,则有甚于闾左之戍矣。

明高棅《唐诗品汇》

# 《石壕吏》、《垂老别》诸篇,穷工造境,逼于险而不括。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 钟云:老人强作壮语,悲甚(“男儿”二句下)。此二语好!合上二句看,反觉气缓了些,不若单承上二句警策(“此去”二句下)。可住(“何乡”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吴山民四:首四句,痛极,怨极。单复曰:写其老而即戎之心,慷慨不畏缩,而夫妇之情叙,亦浓至可伤。周凯曰:“孰知”四语,哀恋极情,痛心酸鼻。陆时雍曰:语多决别,痛有余情。“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此语犹有少年意气。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极苦痛中,又入壮语,才有生色。“老妻卧路啼”,如优人登场,当远行时,必有妻子牵衣哭别,才有情致。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垂老别》云:“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曲折已明;又云:“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观王粲《七哀》:“路逢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未知身死处,焉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道,问首望长安。”蕴藉差别。

明末清初施闰章《蠖斋诗话》

# 王粲《七哀诗》,实此诗之权舆;《古诗》“十五从军征”一首,则《无家别》所自出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邵云:互相怜痛,声情宛然(“老妻”六句下),蒋弱六云:通首心事,千回百折,似竟去又似难去。至“土门”以下,一一想到,允肖老人口吻。

清杨伦《杜诗镜铨》

# 《石壕》之妇,以智脱其夫,《垂老》之翁、以愤舍其家;其为苦则均。……首段叙出门,用直起法,开首即点。“子孙”二句,抵《石壕》中十六句。中段叙别妻,忽而永决,忽而相慰,忽而自奋,千曲百折。末段又推开解譬,作死心塌地语,犹云无一寸干净地,愈益悲痛。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孰知”四句,愈推宕,愈沉迫。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咸阳值雨》

下一篇:唐·苏拯《药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