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崖有苍鹰":山背面的悬崖有一对苍鹰,
# 苍:一作二。,阴崖:背阳的山崖。
"养子黑柏颠":在黑柏树的顶端养育幼雏。
# 黑柏颠:黑森森的柏树顶上。
"白蛇登其巢":白蛇爬进它的巢里,
"吞噬恣朝餐":放纵地吞吃了雏鹰当作早餐。
# 恣:一作资。无所顾忌,一解快意。,噬:一作之,咬。
"雄飞远求食":雄鹰飞到远方去求食,
"雌者鸣辛酸":雌鹰辛酸地哀鸣。
"力强不可制":白蛇力量强大,苍鹰不能制服它,
"黄口无半存":黄口鹰雏没有留下半只。
# :一作宁。,黄口:雏鸟。
"其父从西归":它们的父亲从西边归来,
# 归:一作来。
"翻身入长烟":转身飞入弥漫的烟雾中。
# 长烟:长空。烟,云雾。
"斯须领健鹘":一会儿领来雄健的鹘,
# 领健鹘:带来一只雄健的鹘。,斯须:片刻。
"痛愤寄所宣":悲痛愤怒地把遭遇讲给它。
# 痛愤寄所宣:言将悲痛与愤怒寄寓于向鹘宜诉之语中,希鹘替他报仇。痛愤:一作愤懑。痛:一作冤。
"斗上捩孤影":猛鹘抖擞高飞孤影盘旋,
# 孤影:指义鹘。,捩:回旋。,斗上:突然腾上高空。斗,通“陡”,突然。
"噭哮来九天":愤怒地叫着从九天之上飞来。
# 九天:即九重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故云。此处指天的最高一层。,噭哮:一作无声。厉声长鸣。
"修鳞脱远枝":长长的白蛇从高枝上掉下来,
# 修鳞:指白蛇。
"巨颡坼老拳":巨大的额头被结实的拳头击裂。
# 老拳:鹘击物时,以翼下劲骨,犹人之用拳,故云。,坼:裂开。,巨颡:蛇的额头。
"高空得蹭蹬":在高空中还能微弱的挣扎,
# 蹭蹬:挫跌,原义失势貌。
"短草辞蜿蜒":落到短草上不再爬行。
# 蜿蜒:曲折爬行貌。,短:一作茂。
"折尾能一掉":折断的尾巴不能摇动一下,
# 一掉:垂死挣扎一下。掉:一作摆。
"饱肠皆已穿":吃饱的肠子已经全都穿裂。
# 已穿:一作已皆。已:一作以。,皆:一作今。,饱肠:指白蛇攫食雏鹰,以饱其肠。饱:一作饥。
"生虽灭众雏":活着虽然吃掉了众雏鹰,
"死亦垂千年":死后也传留千万年。
# 垂千年:指白蛇之死可垂鉴千年。
"物情有报复":人们都愿意给以报复,
# 报复: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物情:万物之常情。
"快意贵目前":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可喜,十分称心。
"兹实鸷鸟最":这确实是最勇猛的鸟,
# 最:最为杰出。,鸷鸟:猛禽。
"急难心炯然":急人之难,心地光明坦荡。
# 炯然:光明貌,指心胸坦荡。炯:一作皎。,急难:急人之所难。
"功成失所往":成功之后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 失所往:不知飞往何处。往:一作在。
"用舍何其贤":效完力就离开多么贤明。
# 用舍:指义鹘的出击与飞逝。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近经潏水湄":最近经过沟水岸边,
# 湄:水边。,潏水:在长安杜陵附近,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的潏河,流入渭水。
"此事樵夫传":这件事情在樵夫中流传。
# 夫:一作人。
"飘萧觉素发":我听完感到白发都飞动起来,
"凛欲冲儒冠":神情严峻将要顶起儒生帽。
# 冲儒冠:白发把帽子顶起,极言感情激动。,欲:一作烈,一作若。
"人生许与分":人生的相合与分开,
# 许与分:指应人请求给人帮助。许与:一作计有。
"只在顾盼间":只在转眼之间。
# 顾盼间:一瞬间。,只在:一作亦存。
"聊为义鹘行":姑且写下这首《义鹘》,
"用激壮士肝":永远激励壮士的肝胆。
# 用:一作永。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寓言诗。诗中叙述苍鹰幼雏遇难、义鹘为其报仇挞伐白蛇的故事,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歌颂,体现出构思精巧、寄意深远的特点。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以“义鹘”为载体,借其行为抒写情志。“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直接点明义鹘在危难时刻勇担责任的特质,象征人类社会中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则通过义鹘事成后悄然退隐的姿态,寄托诗人对“功成不居”“淡泊自守”处世态度的推崇。诗中未直接议论人事,而是将对正义、谦逊等道德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世间应多存义举的期待,全部融入义鹘这一形象的塑造中,以物之“勇”“贤”言志,含蓄而有力地传递出诗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理想。象征:“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中,“白蛇”象征着恃强凌弱、凶狠残暴的恶势力,其“吞噬”行为展现出对弱小的无情迫害;“义鹘”则象征着挺身而出、匡扶正义的力量,“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通过描写义鹘迅猛搏击的姿态,凸显其勇敢无畏、锄强扶弱的特质;“苍鹰”与“雏鹰”象征着无辜受难的弱者,“雌者鸣辛酸,黄口无半存”描绘其悲惨遭遇,反映出弱势群体在恶势力压迫下的无奈与痛苦,全诗借这些物象构建起善恶对立的象征体系。
3. 分段赏析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前八句为第一段核心,开篇以“阴崖”“黑柏颠”勾勒苍鹰避世栖居的环境,暗喻其本欲偏安一隅的生存状态。“白蛇登其巢”以“登”字暗藏偷袭的隐秘性,“吞噬恣朝餐”则用“恣”字揭露白蛇欺凌弱雏的残暴本性。当雄鹰外出觅食时,雌鹰面对强敌只能“鸣辛酸”,无力抵抗的悲戚与“黄口无半存”的惨烈形成强烈冲击,诗人以白描手法铺陈善与恶的激烈冲突,如镜头般依次展现场景、动作、结果,简洁的叙事中蕴含着对弱者的深切同情与对暴行的无声谴责。“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这十二句为第二段前半部分,聚焦义鹘复仇的高潮场景。“翻身入长烟”“领健鹘”的连续动作,刻画雄鹰求援的急切与义鹘响应的果决;“斗上”“噭哮”等词如金石相撞,展现义鹘搏击时的迅猛气势,“捩孤影”的矫捷身姿与“来九天”的威慑力,将战斗的空域拉至巅峰。“巨颡坼老拳”是全诗的视觉焦点:“巨颡”直击白蛇硕大头颅的丑陋特征,暗喻其称霸一方的恶霸本质;“坼”字如刀斧劈砍,精准呈现义鹘铁拳击碎蛇首的瞬间,配合“修鳞脱远枝”的坠落动态与“饱肠皆已穿”的惨烈结局,将正义对邪恶的碾压性胜利层层递进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字里行间涌动着酣畅淋漓的快感。“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此八句为第二段后半部分的议论,诗人以反讽笔法评述白蛇“死亦垂千年”,表面似褒扬其“‘业绩’”,实则以辛辣的嘲弄揭露恶势力遗臭万年的本质。“物情有报复”直接点明因果循环的朴素哲理,“快意贵目前”则将读者从复仇的激愤中拉向理性审视。转而赞义鹘“急难心炯然”,突出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正义之心,而“功成失所往”的淡然退场,更以“用舍何其贤”的评价,赋予义鹘超越动物性本能的人格化光辉,使其成为急公好义、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末八句为第三段,诗人以亲历者视角交代故事来源,“飘萧觉素发”的细节描写,将白发因激动而飘动的情状与“凛欲冲儒冠”的浩然正气结合,展现义鹘事迹对心灵的震撼。“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以凝练语言升华主题,指出正义的抉择往往在一念之间,而“用激壮士肝”则直接表明创作意图——借义鹘锄强扶弱的壮举,激发世人心中的浩然之气。全诗从叙事到抒情再到言志,层层递进,既保留了民间传说的质朴质感,又注入了诗人对现实正义的强烈诉求,使“义鹘”成为超越自然生物的精神符号,彰显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意”的写实功力与“致君尧舜上”的儒家担当。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鸟喻人,托物言志,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唐代时期,封建统治者欺压百姓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敢于见义勇为者寥寥无几。杜甫怀着崇敬之情创作此寓言诗,借义鹘为苍鹰报杀子之仇的故事,赞颂侠义之士无私助人、排忧解难的高尚品德。诗中生动描绘“除暴安良”的激烈场景,刻画了英姿勃发的义鹘形象,热情讴歌其正义之举。全诗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 又《义鹘行》云:“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又云:“永激壮士肝”,似谓当时有权位而不能救人之急、脱人于难者。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谭云:“其父”妙且滑稽(“其父”句下)。钟云:鹘诚义鹘,此鹰亦鸟中申包胥也(“斯须”句下)。钟云:用“老拳”妙(“巨颡”句下)。钟云:五字与“君看皮寝处,无复晴闪烁”,同一快人,同一怕人(“饱肠”句下)。谭云:“贵目前”,妙。天道反不能如此。又云:造化深厚,“快意”二字,止说得物情,说不得天道(“快意”句下)。钟云:“心炯然”三字,是从来义侠之本(“急难”句下)。钟云:发许大道理。住此便有味,有法。多下一段可恨(“功成”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此明是太史公一篇《义侠客传》,笔力相敌,而叙鸟尤难。鸟有“父”,下语极新极稳,更无字可代。至“斗上捩孤影”八句,模神写照,千载犹生。“快意贵目前”一语,令人快心,令人解颐。……“人情许与分,只在顾盼间”,道理更大,明是季札挂剑心事,其可少耶?
明王嗣奭《杜臆》
# 关目清白,叙事须仿此。语不多而指划爽然,却又字字琢炼,所以为难。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奇情恣肆,与子长《游侠》、《刺客》列传,争雄千古。首一段原题也。叙事明净,而“斯须领健鹘”一句蓦人,手法矫捷。中一段,先八句写生,笔笔叫绝。其来有声势,其击有精神,其负痛伏辜有波折。“饱肠已穿”,令我一叹,炯鉴在一“饱”字。次八句咏叹,笔又超绝。“死垂千年”,犹所谓“遗臭万年”也。“心炯然”,所谓皎然不欺其志者也。“失所往”,更超,所谓不矜其能,盖伐其德,世所称贤豪间者也。后一段,明作者之由。“飘萧”十字作一句读。“许与”,“顾盼”,通篇结穴。读此而无动于衷者,全无心肝人也。评者云:假事为比,用意在末。其说非也。公自是闻此事而作。大手笔人,正要即事写照,不肯学躲闪法。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写出猛势,刻画处,十分痛快淋漓,如有杀气英风,闪动纸上(“斗上”四句下)。王仲樵曰:直目此鹘为鲁仲连辈人矣。记异之作,愤世之篇,便是“聂政”、“荆轲”请传一样笔墨,故足与太史公争雄千古。得之韵言,尤为空前绝后。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杜诗)五言古如《柴门》、《杜鹃》、《义鹘》、《彭衙》及七言以歌行入律者,则甚旷逸。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上一篇:唐·杜牧《渡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