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开芳宴":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
# 开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种习俗,由夫妇中的男方主办,活动内容一般为夫妻对坐进行宴饮或赏乐观戏。宋罗烨《醉翁谈录》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开,举行。,锦:色彩华丽,这里指色彩华丽的花灯,正月十五有放花灯的习俗。
"兰缸艳早年":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 早年:年轻的时候,这里指年轻人。,兰缸:也作“兰釭”,是燃烧兰膏的灯具,也常用来表示精致的灯具。
"缛彩遥分地":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
# 缛彩:也作“縟采”,绚丽的色彩。
"繁光远缀天":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 缀:连接。,繁光:各种节日灯光。繁,指灯多。
"接汉疑星落":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
# 汉:天河,银河。《迢迢牵牛星》中有“皎皎河汉女”,即为银河中的织女星。
"依楼似月悬":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 依:靠着,依靠。《说文》依,倚也。
"别有千金笑":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
# 千金笑:指美丽女子的笑。千金:古时把富贵人家的未婚女子称为千金小姐。这里泛指女子。
"来映九枝前":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 九枝:一干九枝的灯具,枝上放置蜡烛或加灯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灯。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元宵节为题材的五言律诗。描绘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盛景与欢愉热闹的节日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比喻:“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将高悬于天际的花灯比作银河中坠落的星辰,将依附于楼阁的花灯比作明月,通过“星落”“月悬”的比喻,将人间灯火与天上星月相映成趣,既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幻意境,又暗含对盛世繁华的赞叹。既突显了节日的热烈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点明时间与地点。“锦里”指装饰华美的街道,“芳宴”是热闹的宴席,“兰缸”指用兰香熏过的精致灯烛,“早年”此处形容灯烛的光彩如青春般明丽。开篇从人群聚集的宴会场景切入,既写出人们观灯时的欢聚之乐,又以“艳早年”暗喻灯烛的璀璨,为后文铺陈灯景做铺垫。颔联“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从整体视角描写灯景的宏大。“缛彩”指绚丽的花纹与色彩,“繁光”形容灯烛密集、光芒四射。灯光从地面延伸向远方,仿佛将大地分割成不同区域;又从远处汇聚到天空,与天际相连。这两句用“遥分”“远缀”二词,突出灯景的空间延伸感,展现元宵夜灯火覆盖之广、规模之大。颈联“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聚焦具体灯景的细节。“接汉”写灯光与银河相接,“疑星落”以星落比喻灯火的密集与明亮,让人分不清是星辰坠落还是灯烛闪耀;“依楼”写灯烛依傍楼阁,“似月悬”以月悬比喻灯火的圆润与稳定,仿佛月亮被挂在楼边。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静态的灯烛写得动态可感,虚实交织,画面奇幻而生动。尾联“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由景及人,增添节日的人情温度。“千金笑”指富贵人家女子的欢声笑语,“九枝”代指多枝攒聚的大灯。灯烛的光芒映照着女子的笑靥,笑声与灯辉相互映衬,既突出了观灯人群的雅致与愉悦,又以小见大,体现出元宵夜全民同乐的热闹氛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结构整齐,描写生动,用词考究,读起来能感受到作者的愉快心情。诗句中颜色搭配鲜明,场景描绘细致,每个字的选择都经过推敲,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氛围。
# 从“开芳宴”可见,是写“宴饮”之时的“观灯”景象;是“坐观”,而非“游观”。故“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虽不乏气势和想象,但场面不开阔,内容较贫乏;同时,这是“锦里”观灯,而非长安观灯,描写的景观也缺乏典型性,难以显示唐代盛世最精彩的上元夜盛况。总之,对象不典型,描写不充分,影响也不大,评家少有论及此诗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忠《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
上一篇:唐·杜甫《戏为六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