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áng
yuàn
wèi
nán
hǎi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nán
zhōu
wèi
gāo
táng
yǒu
lǎo
qīn
lóu
tái
chóng
shèn
jiāo
rén
hǎi
àn
sān
shān
huā
míng
lǐng
chūn
xiāng
duō
bǎo
shèn
yàn
qīng
pín

译文

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是因为杨瑗因为家中年老的父母须要奉养。因为临海,这里有重重叠叠的海市蜃楼,城乡居民多有鲛人混杂。大海昏暗三峰常下雨,岭上春花鲜艳五岭如春。这个地方多产宝玉,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活的清贫。

逐句剖析

"不择南州尉":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

# 不择:不加选择,不嫌。

"高堂有老亲":是因为杨瑗因为家中年老的父母须要奉养。

# 老亲:年老的父母。,高堂:指父母所居之正室。

"楼台重蜃气":因为临海,这里有重重叠叠的海市蜃楼,

# 蜃气:即海市蜃楼。,重:重叠。

"邑里杂鲛人":城乡居民多有鲛人混杂。

# 鲛人:传说中的海底人鱼。,杂:混杂往来。,邑里:城乡。

"海暗三山雨":大海昏暗三峰常下雨,

# 三山:在南海县境,临江三峰并起,高三十余丈。在今广州市南。

"花明五岭春":岭上春花鲜艳五岭如春。

# 五岭: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与越城岭的总称。在今广东、广西省边境。,花:一作江。

"此乡多宝玉":这个地方多产宝玉,

# 多宝玉:多产珍宝珠玉。据韩愈《送郑尚书序》,南海多珠宝象犀玳瑁奇物。,此乡:指南海。

"慎莫厌清贫":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活的清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杨瑗尉南海》乃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明杨瑗奔赴偏远南海任职的缘由——为奉养高堂父母,体现其孝悌之心。颔联笔触转向南海风物,提及神秘的“海市蜃楼”与传说中的“鲛人”,为南海增添了奇幻色彩。颈联意境陡然一转,展现出南海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呈现出其独特魅力。尾联中,诗人满含关切,担忧朋友会厌弃南海的清苦,特意叮嘱“莫厌清贫”。全诗巧妙融合岭南风情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真挚关怀,读来韵味悠长,情真意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此诗创作时间有不同说法,一说可能是诗人第一次出塞后还居长安时(751年)所作,一说是大历元年(766年)诗人入蜀前所作。当时友人杨瑗要前往荒僻的南海任县尉,在唐代,派去南海做官多是贬谪惩罚,诗人对友人的遭遇表示理解和同情,为致劝慰之意而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杨瑗尉南海》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讲述杨瑗因要奉养高堂而赴南海任县尉,诗人描绘南海风土人情,“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展现其奇异,又以“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描绘景色变化,最后叮嘱杨瑗勿厌清贫,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同情与关怀。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颔联“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和颈联“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描绘南海的奇异风光与景色变化,诗人将对友人前往荒僻之地任职的担忧、同情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使景物描写饱含深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开篇便点明杨瑗赴任南海的缘由。在古代,南海之地远离中原,被视为荒僻瘴疠之所,而“不择”一词,精准地勾勒出杨瑗在孝道与仕途之间的无奈抉择。他为赡养年迈双亲,毅然舍弃中原舒适之地,奔赴遥远的南海任职。这不仅展现了杨瑗的拳拳孝心,也暗含诗人对其处境的深切理解。诗人在赞美友人孝心的同时,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惋惜之情,如轻烟般萦绕其间,既为友人不得不前往艰苦之地而叹惋,也流露出对其未来未知生活的隐隐担忧。颔联“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绘南海独特的风土人情。“楼台重蜃气”生动再现了南海之上频繁出现海市蜃楼的奇幻场景。在茫茫大海上,云雾缭绕,时而幻化出亭台楼阁,如梦似幻,让人真假难辨,尽显南海的神秘莫测。“邑里杂鲛人”则巧妙引入传说中生活在南海的鲛人,在古老的传说里,鲛人善织绡,滴泪成珠,他们神秘而独特。此句暗示南海之地居民构成复杂,充满异域风情。诗人如实勾勒这些奇异景象,看似客观的描写中,实则饱含着对友人即将在此生活的怜悯之情。想象友人在这陌生而神秘的地方,将面临诸多未知与挑战,怎不令人心生怜惜。颈联“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继续铺展南海的瑰丽画卷。“海暗三山雨”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乌云如墨,笼罩在海上,远处的三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海浪翻涌,风雨交加,尽显大海的磅礴气势与变幻莫测。“花明五岭春”却陡然一转,展现出另一番明媚景象:五岭之上,春花绚烂绽放,姹紫嫣红,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两句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一暗一明,一抑一扬,既细腻地描绘出南海风光的丰富多变,也暗含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诗人似在告诉友人,南海虽有风雨晦暗之时,但也不乏明媚美好的春光,希望友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尾联“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诗人语重心长地叮嘱杨瑗。南海自古以来便以盛产奇珍异宝而闻名,珍珠、宝石等珍贵之物数不胜数。然而,财富往往伴随着诱惑,诗人深知人性的弱点,也明白在艰苦环境中坚守本心的不易。“慎莫”二字语气坚定而恳切,既是对友人的警醒,担心他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动摇心志,被贪欲蒙蔽双眼;也是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始终坚守清贫,保持高尚的节操与品格。短短两句,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份关怀跨越山海,真挚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择”妙,即所谓“高士为主簿”之意(“不择”句下)。

明钟惺《唐诗归》

# 三字写尽残俗(“邑里”句下)。又云:不曰勿贪,而曰莫贪,立言妙绝,温厚直谅(篇末)。

明谭元春《唐诗归》

# 唐人结语多用虚词,独此有规讽意。

明唐汝询《唐诗解》

# 落句有古人之风。

清冯班《瀛奎律髓汇评》

# 一、二两句高。

清查慎行《瀛奎律髓汇评》

# 落句言不择官而仕,止求禄养耳,不可为贫而忘意苡之嫌也。深婉有味。

清何义门《瀛奎律髓汇评》

# 结作戒词,得古人赠言之意。妙于人手先揭破为贫而仕,已伏末句之根。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尾联寓意格。一、二上句,因下句是美其孝,结勉其廉,可见古人交道,不作临岐握手套语。中二联承“南州”字,末结复用“此乡”字绾住,篇法紧密。

清巢父《唐诗从绳》

# 著眼起结。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正雅之音,高下共赏。五、六可谓名秀,不取尖妍。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玉遮曰:“海暗”二句警绝。

《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怨情》

下一篇:唐·冯著《洛阳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