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如花虽可宠":虽然新人娇媚如花,娇气可宠,
"故人似玉由来重":但是旧人就像美玉一样端庄稳重。
# 由来:从发生到现在。
"花性飘扬不自持":要知道花性飘扬的人不稳重,
"玉心皎洁终不移":而美玉是由内而外的冰清玉洁,始终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 移:改变。
"故人昔新今尚故":夫人当初也是新人,只是今天尚且变成了旧人而已,
"还见新人有故时":而今天的新人,明天还有变成旧人的时候。
"请看陈后黄金屋":你看:当初陈皇后受宠时是住在皇上为她建造的金屋中,
# 陈后:孝武陈皇后阿娇。
"寂寂珠帘生网丝":可是后来成了旧人,珠帘结满蜘蛛网,孤寂下半生。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中前四句通过对比新人如花易宠与故人似玉却被冷落,借花与玉的特性暗示不同女子的命运,体现了新人的飘摇易变和故人的坚定高洁,营造了一种对宫廷中女子命运无常的感慨氛围。后四句又以新人旧人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以陈皇后失宠的典故,展现了宫廷中女子从得宠到失宠的悲惨命运,也暗含有诗人被弃置己身、不得君王重用的怨怼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运用了汉武帝与陈皇后的典故。陈皇后曾得宠居住在黄金屋,后来却被冷落。通过这个典故,形象地说明了宫廷中女子命运的起伏不定,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说服力,也使诗人对闺中女子命运的同情和对这种现象的批判更具深度。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将花的飘摇不定与玉的坚定皎洁进行对比,突出故人品质的可贵。“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将故人曾经的新和现在的故,与新人现在的新和未来会成为故进行对比,揭示了时光流转、新人旧人的变化,深化了主题。
3. 分段赏析
《怨情》首两句“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诗人将新人比作娇艳的花朵,表明新人虽然容貌美丽,能够得到宠爱;而故人则如同温润的美玉,一直以来都应该被看重。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暗示了新人与故人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地位,也引发了读者对新人与故人人生命运的思考。三四句“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进一步对新人与故人的特点进行描述。说花的本性是随风飘扬,不能自我把持,暗示新人可能因一时的宠幸而得意忘形;而玉的内心洁白明亮,始终坚定不移,强调故人的品质高洁,始终如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对故人的赞美和对新人的委婉批评更加明显。五六句“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诗人阐述了时间的流转和新人旧人的变化。故人曾经也是新人,如今依旧是被冷落的故人;而现在受宠的新人,也会有像故人一样被冷落的那一天。诗人以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揭示了宫廷中女子命运的无常,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末两句“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以陈皇后的故事为例进行佐证。当年陈皇后得宠时居住在黄金屋,何等风光,而如今却门庭冷落,珠帘上都生了蜘蛛网。这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宫廷中女子从得宠到失宠的悲惨命运,也暗含有诗人被弃置己身、不得君王重用的怨怼之情。
# 偶引古辞,别出新意,怨意不言而显。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故人昔新”二句,自隋江总诗“故人虽故昔经新,新人虽新复应古”化出。
不详《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览镜书怀》
下一篇:唐·岑参《送杨瑗尉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