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ō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sōng
chū
shí
sān
chǐ
qiáng
bié
lái
sān
zǎi
rén
cháng
huì
kàn
gēn
zhī
diāo
shāng
yōu
xìng
xiù
shū
áng
cáng
suǒ
chā
xiǎo
fān
běn
yǒu
fáng
zhōng
rán
chéng
sǔn
lìn
qiān
huáng
gǎn
wéi
lín
zhǔ
shù
yóu
wèi
kāng
zéi
jīn
shǐ
guī
chūn
cǎo
mǎn
kōng
táng
lǎn
tàn
shuāi
xiè
wèi
liáng
qīng
fēng
wèi
miàn
ruò
wēi
shuāng
sòng
lǎo
姿
liáo
dài
yǎn
gài
zhāng
shēng
gēn
dài
pèi
ěr
máng
máng
yǒu
qíng
qiě
shī
shì
liǎng
wàng
jīn
qiān
zǎi
hòu
cǎn
dàn
pán
qióng
cāng

译文

四棵松树最初移栽的时候,大概只有三尺多高。自从离开这里一晃已过三年,它们两两并立如今长得和人一般高。料想它们的根已深植不会被拔起,不必在意枝叶有一些凋伤。它们幽静的色泽幸而愈发鲜明,稀疏的枝干也显得气宇轩昂。当初插下的小小篱笆,本来也起到防护的作用。可最终还是遭到碰撞被损坏,可惜许多枝叶都已枯黄。我怎敢以故林主人自居,如今百姓还未安康。为躲避贼乱如今才刚刚归来,只见春草长满空荡荡的厅堂。看到这些景物感叹自身的衰老,看到松树才稍感慰藉不再凄凉。清风吹拂为我而起,洒落在脸上如同微微的寒霜。这松树足以陪伴我度过晚年,姑且等待它长成如车盖般张开。我这一生漂泊没有根基,与你相伴也是前路茫茫。既然彼此有情那就赋诗一首,过往的事迹就都可抛却遗忘。不要夸耀千年之后,自己能在苍穹下傲然蟠曲。

逐句剖析

"四松初移时":四棵松树最初移栽的时候,

"大抵三尺强":大概只有三尺多高。

# 大抵三尺强:指约有三尺多高。

"别来忽三载":自从离开这里一晃已过三年,

# 三载:指杜甫于762年离开草堂,764年返回,前后经过了约三年。载:一作“岁”。

"离立如人长":它们两两并立如今长得和人一般高。

# 离立:指两个人相并而坐,并相并而立。因为小松共有四棵,因此两两相对,因此称为“离”,用松来比拟人,即所说的“立”。

"会看根不拔":料想它们的根已深植不会被拔起,

# 会看:指但看。

"莫计枝凋伤":不必在意枝叶有一些凋伤。

"幽色幸秀发":它们幽静的色泽幸而愈发鲜明,

# 幸:出乎意外,有惊喜,因此说是“幸”。一作“会”。

"疏柯亦昂藏":稀疏的枝干也显得气宇轩昂。

# 昂藏:指气度很轩昂,这里也属于拟人的写法。,亦:一作“已”。

"所插小藩篱":当初插下的小小篱笆,

# 藩篱:指篱笆。

"本亦有堤防":本来也起到防护的作用。

"终然掁拨损":可最终还是遭到碰撞被损坏,

# 掁拨:触动的意思。掁:音程。

"得吝千叶黄":可惜许多枝叶都已枯黄。

# 吝:一作“愧”。

"敢为故林主":我怎敢以故林主人自居,

# 故林:指成都草堂。

"黎庶犹未康":如今百姓还未安康。

"避贼今始归":为躲避贼乱如今才刚刚归来,

"春草满空堂":只见春草长满空荡荡的厅堂。

"览物叹衰谢":看到这些景物感叹自身的衰老,

# 叹衰谢:感叹自己年老体衰。,览物:主要指春草,同时也兼指水槛、破船等。

"及兹慰凄凉":看到松树才稍感慰藉不再凄凉。

# 及兹:这里指四松,由于四松都昂扬挺立,这才慰藉了自己的凄凉。

"清风为我起":清风吹拂为我而起,

# 清风:指松间的微风。

"洒面若微霜":洒落在脸上如同微微的寒霜。

"足以送老姿":这松树足以陪伴我度过晚年,

# 姿:一作“资”。,以:一作“为”。

"聊待偃盖张":姑且等待它长成如车盖般张开。

# 偃盖张:形容枝叶四面铺开。犹如伞盖张开一般。,待:一作“将”。

"我生无根带":我这一生漂泊没有根基,

# 带:一作“蒂”。

"配尔亦茫茫":与你相伴也是前路茫茫。

# 尔:指四松。一作“汝”。

"有情且赋诗":既然彼此有情那就赋诗一首,

"事迹可两忘":过往的事迹就都可抛却遗忘。

# 可两:一作“两可”。

"勿矜千载后":不要夸耀千年之后,

"惨澹蟠穹苍":自己能在苍穹下傲然蟠曲。

# 惨澹:萧森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松》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杜甫的品性与松柏特质相投,因此对松柏情有独钟,常将其视作志同道合的挚友。诗中的四棵小松,是杜甫着手营建草堂之际,从一位何姓友人处求得。由于这是他亲手栽种,倾注诸多心力,故而对它们格外珍视。在躲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的艰难时日里,杜甫心中仍时常挂念着这四棵小松树。如今归来,见四松安然无恙,其内心的欣喜不言而喻。然而,杜甫并未一味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他心系天下苍生,念及百姓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转瞬之间,满心的欢喜便化作深沉的感慨,尽显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中对四棵松树进行了细致描写,借松树自比,以松树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品质,来表达自己虽历经漂泊、生活困苦,却依然坚守内心的志向和品格。对比:诗中存在多处对比,“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将松树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通过时间和生长状态的对比,展现出松树的成长变化;诗人自身情感的对比,“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前句写看到其他事物感叹自身衰老、凄凉,后句写看到松树后得到慰藉,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形成对比,突出了松树对诗人心灵的慰藉作用;还有个人与百姓的对比,“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自己能回到故园看到松树,而百姓却还生活在困苦之中,通过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在这种情境下复杂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这四句是简单的叙事,写四棵松树当初移栽过来的时候,大概只有三尺多高。转眼间分别已经三年,如今它们已像人一般高了。“忽三载”的“忽”字,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不经意间三年已过,而松树也在悄然生长,流露出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以及对松树成长的惊喜之情。“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意思是相信它们的根会扎得很深不会被拔出,不要去计较枝条是否有凋伤。“会看”一词体现出诗人对松树的信心与期待,坚信其根系能够稳固,表现出诗人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一种信任。同时,“莫计”又有一种豁达与超脱,告诉自己不要过于在意松树可能出现的枝凋叶伤,体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写松树清幽的颜色有幸能蓬勃地展现出来,稀疏的树枝也显得气宇轩昂。“幽色”描绘出松树的色泽之美,“秀发”则赋予松树一种生机勃勃的姿态,仿佛松树是有生命、有意识地在展现自己的美好。“疏柯昂藏”进一步刻画了松树的形态,稀疏的树枝却有着一种不凡的气质,展现出松树的挺拔与不凡,也暗示着诗人对这种坚韧、不凡品质的赞赏。“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这几句写为松树所插的小藩篱,本来是起到防护作用的,但最终还是被外力碰撞损坏,致使松树许多叶子都枯黄了。通过描述藩篱虽有防护之意却最终未能阻止松树受损的情况,营造出一种无奈和惋惜的氛围。“终然”一词强化了这种无奈感,让人感到世事往往难以尽如人意,即使有保护措施,也无法完全避免伤害的发生。“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诗人说自己怎敢以故林之主自居呢,因为百姓还没有过上安康的生活。前一句看似平常的自我询问,实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责任感和愧疚感。在看到松树等自然之物的生长变化时,诗人没有仅仅沉浸在个人的情感和生活中,而是立刻联想到了黎庶的生活状况。“犹未康”三个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和忧虑,体现出杜甫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讲述了自己为躲避贼乱如今才刚刚归来,却看到空堂里长满了春草。“避贼今始归”交代了诗人的经历,点明了自己是在经历了躲避贼乱的颠沛流离后才回到家中。“春草满空堂”则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描写,空堂中长满春草,显示出房屋的久无人居和荒芜,衬托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也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诗人的孤独与沧桑之感油然而生。“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感叹万物的衰败,而看到四松又多少慰藉了自己内心的凄凉。“览物叹衰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敏锐感知,他从周围的景物中看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因而发出叹息。“及兹慰凄凉”则表明四松在此时对诗人的特殊意义,它们成为了诗人在凄凉心境中的一种慰藉,说明诗人与四松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四松的存在让诗人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温暖和寄托。“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清风为我吹起,洒在脸上仿佛微微的寒霜。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诗人感受到的清风拂面的感觉,将清风比作微霜,形象地写出了风的清冷。“为我起”赋予了清风一种人性化的色彩,仿佛清风是特意为诗人而起,在这清冷中,更增添了一份孤独与寂寞,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落寞。“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意思是这四松足以陪伴我度过晚年,姑且等待它们长大枝叶如伞盖张开。此句写出了诗人对四松的一种依赖和期许,把四松视为自己晚年生活的陪伴者,“聊待”二字表现出诗人一种悠然、平和的心态,虽然生活充满艰辛,但诗人仍能在四松上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一种坚守和对自然的热爱。“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诗人感慨自己的一生漂泊不定,没有根基,与四松相伴也感到前途茫茫。“无根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漂泊无依的状态,而“茫茫”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未来的迷茫感。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与四松联系起来,发现即使有四松相伴,也无法消除内心的这种迷茫和不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诗人认为自己与四松有情,姑且赋诗一首,过去的事情就都可以忘却了。“有情”点明了诗人与四松之间的情感纽带,因为这份情感,诗人想要通过赋诗来表达。“事迹可两忘”则表现出诗人一种想要超脱于尘世烦恼、忘却过往种种的愿望,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诗人试图寻找一种心灵的解脱和宁静,以诗歌为媒介,与四松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最后诗人告诫自己和松树,不要自夸能在千载之后,枝叶繁茂地蟠曲在苍穹之下。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一种清醒和谦逊,他深知世间万物都有其兴衰规律,即使是看似强大、长久的松树,也不能保证在千载之后依然辉煌。“惨澹蟠穹苍”描绘出一种宏大而又略带凄凉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渺小,诗人通过这样的告诫,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也使全诗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下一篇:唐·杜甫《恶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