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篇日日成":我天天有新的诗写成,
"不是爱声名":并不是为了出名。
"旧句时时改":旧的诗作不断地在修改,
"无妨悦性情":改得很苦,但并不妨害心情愉快。
"但令长守郡":即便只让我长期驻守杭州,
"不觉却归城":也不会去寻找本来想要回去的城市。
# 觉:一作觅。
"只拟江湖上":只打算生活在这杭州西湖,
# 只拟:只打算。
"吟哦过一生":读书写诗度过一生。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歌通过“新篇日日成”与“旧句时时改”的细节,生动刻画了诗人笔耕不辍、精雕细琢的创作状态,彰显其淡泊声名、唯求艺精的文学追求。寄托了以诗为伴、逍遥江湖的自在人生理想。
2. 分段赏析
首联“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此句直白道出诗人创作状态与心境。每日都有新诗篇诞生,可见诗人创作灵感充沛、勤勉不辍。然而,诗人紧接着强调自己这般努力创作并非是为了追逐声名。在古代文人群体中,不少人将诗文作为博取功名利禄、赢得社会赞誉的工具,但诗人却与之不同。他专注于诗歌创作本身,不被世俗的名利所诱惑,展现出一种纯粹的创作初心,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为整首诗奠定了高雅、超脱的基调。颔联“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这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对待诗歌创作的严谨与认真。诗人不仅热衷于创作新作品,还会反复斟酌、修改旧有的诗句。“时时改”体现出他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满足于现有的水平,力求让诗歌更加完美。而“无妨悦性情”则点明了修改诗作的目的并非外在的功利性追求,而是为了愉悦自己的性情。诗歌创作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心灵的寄托,在修改的过程中,他能够深入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体现出诗歌创作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滋养。颈联“但令长守郡,不觉却归城。”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与感受。“但令”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期望,即希望能够长久地守在郡中。郡中的生活相对宁静、闲适,没有城中的喧嚣与纷扰。诗人在郡中沉浸于诗歌创作,不知不觉就到了要回归城中的时候。“不觉”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郡中生活的惬意与投入,时间在这种愉悦的状态下悄然流逝。这也暗示了郡中的环境更有利于诗人的创作和身心的放松,体现出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眷恋。尾联“只拟江湖上,吟哦过一生。”诗人内心真实想法的直白流露。“只拟”体现出诗人坚定的决心,他只打算在江湖之上度过自己的一生。江湖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象征着自由、洒脱、远离尘世羁绊的地方。诗人希望在江湖上一边吟诗诵词,一边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将诗歌创作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紧密结合,认为在江湖的广阔天地中,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实现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洛中第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