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yōu
xí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nián
shí
xīn
shàng
hái
jiàn
huáng
zǒu
lái
tíng
qián
yuè
zǎo
shú
shàng
shù
néng
qiān
huí
jīn
shū
shí
zuò
zhǐ
duō
shǎo
xíng
qiǎng
jiāng
xiào
gòng
zhǔ
rén
bēi
jiàn
shēng
bǎi
yōu
mén
jiù
kōng
lǎo
yán
tóng
chī
ér
wèi
zhī
jiào
suǒ
fàn
mén
dōng

译文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逐句剖析

"忆年十五心尚孩":年少之时,无忧无虑,

# 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年:一作昔。

"健如黄犊走复来":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 犊:小牛。,健:即指下二句。

"庭前八月梨枣熟":当梨枣成熟之时,

"一日上树能千回":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

# 倏忽已五:一作年才五六。

"坐卧只多少行立":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 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强将笑语供主人":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 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强,读上声。

"悲见生涯百忧集":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入门依旧四壁空":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 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老妻睹我颜色同":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 老妻睹我颜色同: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痴儿未知父子礼":只有痴儿幼稚无知,

"叫怒索饭啼门东":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 叫怒索饭啼门东:古时庖厨之门在东。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百忧集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通过回忆年少时的无忧无虑与如今年老穷困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命运坎坷的悲叹。诗人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将少年的活力与当下的潦倒,家庭的困境与内心的悲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能充当幕府小吏,仰人鼻息,勉强维持生计。其高尚的节操使他难以迎合权势,故而仕途不顺,在这样的处境下,杜甫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此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属于感怀诗。主题围绕着诗人对人生的悲叹,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巨大落差。开篇回忆十五岁时的天真活泼、身强体健,以“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夸张描写突出年少的活力。接着写如今五十岁,年老体衰,生活困窘,不仅要“强将笑语供主人”,还面临家徒四壁、妻儿受苦的艰难处境,表达了诗人对一生遭遇的悲愤和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将年少时“健如黄犊”“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活泼健康与如今“坐卧只多少行立”的年老体弱对比;“强将笑语”的无奈与年少的无忧无虑对比,突出人生变化和生活的困苦。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四壁空”的家境、妻儿的状态等场景,间接抒发生活的窘迫和内心的悲苦。夸张:“一日上树能千回”,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少年时的活泼好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回忆少年时光,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自己年少时的天真与矫健,如小黄牛般充满活力,频繁上树摘梨枣,画面活泼,充满生活气息,与后文形成强烈反差。中间四句“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笔锋一转,写如今已五十岁,身体衰弱,行动不便,为了生计,不得不强颜欢笑侍奉他人,而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悲叹,各种忧愁汇聚,情感由乐转悲,凸显出生活的无奈与辛酸。后四句“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描绘回家后的场景,家徒四壁,妻子面容憔悴,与自己一样充满愁容,不懂事的孩子饥饿啼哭要饭,进一步渲染了生活的穷困和悲苦,读来令人心酸。

4. 作品点评

《百忧集行》是杜甫诗歌中展现生活困境与内心悲苦的典型之作。艺术上,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今昔的巨大反差深深触动读者。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杜甫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复杂心境,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家人的深情。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在此诗中得到鲜明体现,情感如回旋激荡的洪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也让后人更能体会到杜甫在困境中坚韧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叫怒索饭啼门东”,说者谓庖厨之门在东,……非偶然就韵也。可谓至论。

《漫叟诗话》

# 钟云:三字写得真说不出(“老妻睹我”句下)。

明钟惺著《唐诗归》

# “强将笑语供主人”,写作客之苦刻骨,身历始知。四壁依旧空,老妻颜色同,痴儿索饭啼,不亲历,写不出。写得情真自然,妙绝。

明王嗣奭《杜臆》

# “笑语供主人”,说穷途作客之态最苦。……“索饭啼门东”,说饥不择食之情最惨。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强笑语”、“悲生涯”,一篇之主。起四,奇,追忆少时,若将索食于庭树者。结四,趣,偏值缺饭,偏群然向索。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健如黄犊”三句下)。写憔悴,言少意多(“坐卧只多”句下)。亦带诙谐(“痴儿不知”句下)。聊以泄愤,不嫌径直。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方云:公之来成都,以裴冕为地主。……冕去,而为崔光远之客。光远骄纵特甚,公不得已折节事之,故曰“强将笑语供主人”,而光远绝无周恤之意,故四壁萧条,妻子冻馁如此,又不敢明言,故以少健、衰老起兴,而中间微露其意,亦可悲矣。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板桥晓别》

下一篇:唐·白居易《买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