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初相引":蒙李公初次相招,我得以游此胜地,
# 胜地:江总诗:“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世说》:王卫军云:“酒正引人著胜地。”
"余行得自娱":徐步缓行,以便自我欢娱。
# 余行:《列子》:“徐行而云。”《庄子》:“鼓琴足以自娱。”余:一作徐。
"见轻吹鸟毳":看那微风吹起鸟儿的细毛,
# 毳:鸟细毛也。《韩诗外传》:“背上之毛,腹下之毳。”张九龄诗:“檐风落鸟毳,窗叶挂虫丝。”
"随意数花须":我们还任意地点查那花蕊的细须。
# 须:花心须也。潘岳《安石榴赋》:“细的点乎细须。”
"细草称偏坐":小草细软,特别适宜于人坐,
# 称偏:一作偏称。,细草:鲍照诗:“北园有细草。”【赵注】偏称,言偏宜。公诗常用“偏”字,如偏劝、偏醒、偏秣。
"香醪懒再酤":有如此芳香的酒,懒得再去沽取。
# 香醪:注别见。《诗》:“无酒酤我。”
"醉归应犯夜":大醉归来大概要违犯宵禁条例吧,
# 犯夜:《前汉书》:陈孟公日醉归。《世说》: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
"可怕李金吾":面对您这查夜的官,还真有点害怕呢。
# 金吾:韦述《西京记》:京城街衢,有金吾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正月十五夜,敕许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前汉·百官志》:汉武帝更中卫尉名为执金吾。颜师古注:“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备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后汉·志》应劭注:执金吾以御非常,吾,犹御也。徐陵诗云“非但执金吾”,孔奥诗云“无胜执金吾”,皆用在结句,此诗句法似之,若作“李金吾”,反直致矣。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王临川诗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此与杜诗“见经吹鸟毳,随意数花须”,今意何异?予诗云:“云移鸟灭没,风霁蝶飞翻。”此与东坡“飞鸿群往,白鸟孤没”,作语何异?兹可与智者道,不可与愚者说也。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与友人聚会饮酒的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与李金吾在花下饮酒的场景,如“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展现出闲适惬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享受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愉悦心情,营造出轻松、欢乐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场景的喜爱与珍视。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开篇说明是友人李金吾将自己引领到这景色优美的地方,“初相引”体现出友人的热情邀请。“余行得自娱”则表明诗人来到此地后心情愉悦,能够自得其乐,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中间两句:“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这两句是对花下情景的细节刻画。“见轻吹鸟毳”,诗人看到微风轻轻吹起鸟的羽毛,“随意数花须”,闲暇之时随意地数着花朵的花蕊,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花下悠闲自在的状态,从细微处展现出闲适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享受。后四句:“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诗人坐在柔软的细草上感觉十分惬意,美酒在手,甚至懒得再去买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闲适愉悦的状态。“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诗人以幽默的笔触,想象自己如果喝醉了回去可能会犯夜,又玩笑说害怕李金吾,从侧面反映出与李金吾关系的亲密和相处的融洽,使整首诗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