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ǎn
bì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ǎn
luàn
kōng
zhōng
qiān
piàn
xuě
méng
lóng
shàng
chóng
shā
zòng
féng
qíng
jǐng
kàn
shì
chūn
tiān
jiàn
huā
sēng
shuō
chén
lái
yǎn
jiè
yán
fēng
xuàn
zài
gān
jiā
liǎng
tóu
zhì
liáo
céng
chài
yào
wēi
máng
shē
yǎn
cáng
sǔn
shāng
lái
jiǔ
bìng
gēn
láo
yīng
nán
shī
jìn
quàn
xiān
tíng
jiǔ
dào
duō
jiào
zǎo
guān
àn
shàng
màn
lóng
shù
lùn
zhōng
niǎn
jué
míng
wán
rén
jiān
fāng
yào
yīng
zhēng
jīn
shì
guā
kàn

译文

眼前像是有千片雪花在空中散乱飞舞,看物体好像被一层纱蒙住。即使遇到晴朗的景色,看起来也如同在雾中,不是春天却也好像看到繁花。僧人说病因是外界客尘侵入眼界,医师说病因是肝风眩晕。两种方法治疗,病情何曾好转,药力微弱,佛法之力也难以奏效。眼睛受损已经由来已久,病根牢固,想要去除应该很难。医师都劝我先停止饮酒,道侣大多劝我早点辞去官职。案桌上徒然铺着《龙树论》,盒子里白白地捏着决明丸。人间的方药应该没有什么效果,怎样才能得到金篦来试着刮治看看。

逐句剖析

"散乱空中千片雪":眼前像是有千片雪花在空中散乱飞舞,

"蒙笼物上一重纱":看物体好像被一层纱蒙住。

"纵逢晴景如看雾":即使遇到晴朗的景色,看起来也如同在雾中,

"不是春天亦见花":不是春天却也好像看到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僧人说病因是外界客尘侵入眼界,

# 客尘:指六尘。

"医言风眩在肝家":医师说病因是肝风眩晕。

"两头治疗何曾瘥":两种方法治疗,病情何曾好转,

# 瘥:病愈。

"药力微茫佛力赊":药力微弱,佛法之力也难以奏效。

# 赊:远。

"眼藏损伤来已久":眼睛受损已经由来已久,

"病根牢固去应难":病根牢固,想要去除应该很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医师都劝我先停止饮酒,

"道侣多教早罢官":道侣大多劝我早点辞去官职。

"案上谩铺龙树论":案桌上徒然铺着《龙树论》,

# 龙树:南天竺人,大乘佛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大智度论》《十二门论》等。,谩:空。

"盒中虚撚决明丸":盒子里白白地捏着决明丸。

# 决明丸:一种眼药。

"人间方药应无益":人间的方药应该没有什么效果,

"争得金篦试刮看":怎样才能得到金篦来试着刮治看看。

# 金篦:印度医生抉除眼膜的手术刀。佛教取其象征义受戒时以金篦加于眼,抉除其无智膜。,争得:怎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眼病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围绕诗人患眼疾展开,前半部分描绘眼疾带来的视物模糊,如见空中飘雪、视物蒙纱,纵晴日也如看雾、非春亦觉眼花。接着写各方对病因的看法,僧言客尘入眼,医称风眩在肝,尝试两头治疗却效果不佳,感叹药力微弱,只能寄希望于佛力。后半部分直言眼疾由来已久、病根难除,医师劝其停酒,道侣劝其罢官,虽桌上铺着医书、盒中燃着药丸,却都无济于事,甚至想尝试用金篦刮眼医治。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平实自然,直抒患眼疾的困扰与无奈。以自身经历为线,将眼疾症状、求治过程与内心感受娓娓道来,层次分明。该诗真实展现古人对眼疾的认知与应对,体现白居易诗歌关注生活、质朴写实的风格,对研究古人生活及医疗观念有一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眼病二首》是七言律诗,格律严谨,每首八句且每句七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便于诗人在规整结构中系统叙述眼病状况与自身感受。该组诗以诗人患眼病为题材,围绕病症、诊断、治疗等,展现其日常生活中因眼病遭遇的困扰。第一首开篇用“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生动描绘发病时眼前如雪花散乱、视物蒙纱的症状,“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进一步强调视觉模糊。后半部分写僧人与医师对病因的不同见解,以及治疗效果不佳,体现诗人对眼病医治的无奈。第二首先表明眼疾由来已久且难根除,接着讲述医师劝戒酒、道侣劝辞官以缓解病情,还尝试了《龙树论》提及的药方和决明丸等却都无效,最后发出“争得金篦试刮看”的感慨,尽显无奈,渴望找到有效疗法,整体凸显出诗人面对眼病时的无助与烦闷。

2. 写作手法

比喻:“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将眼病导致的眼前模糊景象比作空中散乱的千片雪和蒙在物体上的一层纱,形象地写出了视觉的朦胧状态,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所面临的困扰。白描:“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如实叙述医师、道侣的建议以及自己尝试的治疗方法,不加过多修饰,真实呈现出诗人应对眼病的过程。

3. 分段赏析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诗人运用比喻,将自己眼中所见的模糊景象比作空中散乱的千片雪花,以及笼罩在物体上的一层薄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眼疾导致视物不清的状态,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眼中世界的朦胧与混沌。“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进一步描述眼疾带来的困扰,即便在晴朗天气,看到的景色也如同隔着雾气,模糊难辨;而且还会出现幻视,不是春天却仿佛看到繁花。这两句既写出了眼疾症状的奇特,也暗示了眼疾对诗人日常生活造成的极大影响。“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从叙事角度,分别阐述了僧人和医生对诗人眼疾的看法。僧人认为是“客尘”侵入眼界所致,医生则诊断为肝脏问题引发的“风眩”,体现出当时不同的认知角度,也为后文治疗无果埋下伏笔。“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诗人尝试了僧人指点的佛法和医生开具的药方两种治疗方式,然而病情却没有好转。“何曾瘥”直接表明治疗无效,“药力微茫佛力赊”则感叹药力和佛力都难以发挥作用,透露出深深的无奈。“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开篇点明眼疾的状况,强调眼疾由来已久,且病根顽固,想要彻底治愈十分困难,奠定了整首诗在眼疾治疗上不乐观的基调。“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描写了医师和道侣针对诗人眼疾给出的建议,医师劝他先停止饮酒,道侣则建议他早早辞去官职。从侧面反映出大家认为诗人的生活习惯和官场压力可能对眼疾有影响,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状态与疾病的关联。“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谩铺”和“虚撚”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徒劳。桌上随意摆放着关于治疗眼疾的《龙树论》,手中无意识地捏着决明丸,却都无法真正治愈眼疾,凸显出治疗的无力感。“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诗人认为世间的方药对自己的眼疾应该没有什么效果了,发出能否尝试用金篦刮眼治疗的疑问。“争得”一词流露出诗人在绝望中的一丝期待,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对眼疾久治不愈的无奈与痛苦。

4. 作品点评

全诗饱含着诗人因眼病而生的痛苦,以及治疗无果的无奈。诗中细腻勾勒出眼病的症状,及其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同时展现出治疗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挫折。透过这些文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煎熬,以及对恢复健康的强烈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稷《秋朝览镜》

下一篇: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