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荒台晚":黄昏时分原野中的三会寺及荒凉的苍颉台,
"寒天古木悲":凄凉的寒风一阵一阵地摇曳着古树的枯枝。
"空阶有鸟迹":空荡荡的台价上乌儿留下几个淡淡的爪迹,
# 鸟迹:鸟的爪印。苍颉造字形似鸟的爪印。,阶:台阶。
"犹似造书时":与当年黄帝的史官苍颉所造的字何其相似。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它描绘了三会寺苍颉造字台的荒凉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苍颉造字伟绩的缅怀之情,营造了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读书人辛酸苦辣的感慨以及对文字创造者的敬仰。
2. 分段赏析
“野寺荒台晚”开篇诗人便以“野”“荒”“晚”三个字眼,勾勒出三会寺苍颉造字台的荒凉与萧瑟。野寺地处荒郊野外,本就人迹罕至,再加上台阁的荒废,更显凄凉。而傍晚时分的昏暗光线,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的色彩,让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冷清。这种景象不仅营造出一种荒古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寒天古木悲”在“寒天”中,古木显得格外苍劲,却又透出一丝悲凉。“寒天”不仅描绘出天气的寒冷,更增添了一种肃杀之感;“古木”则暗示着岁月的久远,仿佛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诗人用“悲”字赋予古木以情感,仿佛古木也在为这片荒废之地而悲伤。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前句营造的悲凉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古木在寒风中发出的呜咽之声,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空阶有鸟迹”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台的荒废景象。空无一人的台阶上,只有鸟儿留下的足迹,显得格外冷清。然而,这鸟迹并非简单的写实,而是诗人巧妙的笔触。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更引发了对苍颉造字传说的联想。鸟迹与苍颉受鸟兽足迹启发而造字的传说相互呼应,为下一句的升华做了铺垫,让读者的思绪从眼前的荒废之地转向对历史的追溯。“犹似造书时”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犹似”二字将现实与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苍颉当年造字的场景。诗人没有详细描写造字的过程,却通过这种联想,让读者感受到造字的伟大与艰辛。鸟迹仿佛成了苍颉智慧的象征,那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的尘埃,照亮后人的心灵。这一句不仅升华了诗的主题,更引发了读者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使怀古之情更加真切可感,仿佛能与那位伟大的先驱者并肩而立,共同见证文明的诞生与传承。
# 此篇所贵,二十字中备见题意。作此等题,自解脱俗,极高。
明顾璘《批点唐音》
上一篇:唐·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
下一篇:唐·孟郊《吊卢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