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殖银宫里":(桂树)没有生长在那传说中的银宫里面,
# 银:一作蟾。
"宁移玉殿幽":又怎么会迁移到那幽静的玉殿之中呢?
"枝生无限月":桂树的枝条在月光下,仿佛生长出了无尽的月色,
"花满自然秋":桂花盛开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侠客条为马":侠客把桂树的枝条当作马来(驾驭),
"仙人叶作舟":仙人把桂树的叶子当作船来(乘坐)。
"愿君期道术":希望您能够追求那超凡的道术,
"攀折可淹留":(在)攀折(桂花)的时候可以(让人)流连忘返。
唐武后及唐中宗时期的文学领袖之一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曾三次拜相,也曾数次贬官,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作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3卷。
1. 写作手法
想象:“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诗人发挥想象,将桂树的枝条想象成侠客的马,叶子想象成仙人的舟,使桂树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对桂树的描写,表面是在写桂树的生长环境、形态以及与神话的关联,实则借桂树寄托自己对高洁品质和超凡境界的追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2. 分段赏析
首联“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诗人开篇点明桂树的生长环境,指出桂树没有生长在传说中神秘的银宫(或蟾宫)里,也没有迁移到幽静的玉殿之中。这既暗示了桂树即使不在非凡之地也有其独特之处,也为后文对桂树自身特点的描写做了铺垫,引发读者对桂树的好奇。颔联“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细腻地刻画了桂树的形象和它所营造的氛围。桂树的枝条在月光的映照下,仿佛生长出了无尽的月色,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而桂花盛开时,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浓浓的秋意,展现了桂树与自然季节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桂树的独特韵味。颈联“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此联是全诗的亮点之一,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将桂树与侠客、仙人联系起来。想象侠客把桂树的枝条当作马,仙人把桂树的叶子当作舟,这种大胆的想象使桂树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气质,进一步丰富了桂树的形象,也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创作风格。尾联“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期望,希望人们能够追求如同桂树所象征的高洁品质和超凡的道术。同时,“攀折可淹留”建议人们在赏桂、折桂的过程中停留、品味,沉浸在桂树所代表的美好境界之中,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上一篇:唐·武平一《杂曲歌辞·妾薄命》
下一篇:唐·张说《灉湖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