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屣步寻芳草":轻拖鞋履漫步把芳草寻觅,
# 草:一作日。,屣步:徒步,步行。一本作“履步”。
"忘忧自结丛":一丛丛忘忧菊自在地生长。
# 忘忧:萱草的别名。
"黄英开养性":黄色的花瓣绽放修养心性,
# 黄英开养性:一作叶舒春夏绿。养性:涵养其天性。
"绿叶正依笼":翠绿的叶片相互依偎,如轻烟笼罩般柔美地舒展着。
# 绿叶正依笼:一作花吐浅深红。
"色湛仙人露":色泽如仙人的清露般澄湛,
# 湛:厚重、浓郁。
"香传少女风":香气随少女的柔风而传扬。
"还依北堂下":还在北堂之下相依生长啊,
# 北堂:古代士大夫家主妇常居留之所,后以此代指母亲。,还依:一作含贞。
"曹植动文雄":连曹植这样的文豪也为它提笔赋诗。
唐武后及唐中宗时期的文学领袖之一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曾三次拜相,也曾数次贬官,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作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3卷。
1. 分段赏析
“屣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以“屣步”这一随意的动作开篇,勾勒出诗人漫步寻芳的闲适姿态,“忘忧”二字直接点出菊花“解郁忘忧”的文化象征,“自结丛”则赋予菊花随性生长的自在感,暗含诗人对淡泊心境的向往;“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中,“黄英”的明丽色彩与“绿叶”的生机相互映衬,“养性”二字将菊花的自然属性升华为修身养德的精神寄托,“依笼”的细节既写实又具隐喻性,似写菊藤依附花架,实则暗含君子既守节又柔韧的品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以浪漫想象拓宽意境,“仙人露”极言菊色澄明如仙露晶莹,视觉上营造出超凡脱俗之感,“少女风”则以轻柔的触觉联想传递菊香的幽微缥缈,通感手法的运用让香气仿佛可触可感;“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尾句,借才子曹植因萱草激发文思的典故,暗合萱草的文化意蕴,将咏物升华为对雅趣与亲情的礼赞。“依”字暗含依恋之情,尾句以“曹植”的文学典故自比,既赞菊花风雅堪入诗文,亦流露诗人以文才自许的情志,使咏物与言志自然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