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食当斋戒":清淡的饮食当作斋戒,
"散班同隐沦":放下官务与隐士同流。
"佛容为弟子":佛祖宽容收为门下,
"天许作闲人":上苍应许成为闲散之人。
"唯置床临水":只把床榻安置在水畔,
"都无物近身":完全不让俗物沾身。
"清风散发卧":披散头发沐清风而卧,
"兼不要纱巾":连头巾也不再需要佩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怀诗。通过朴素直白的语言,描绘了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摆脱俗务、亲近自然的满足与惬意。
2. 分段赏析
首联:“薄食当斋戒,散班同隐沦”,开篇写日常饮食简单如同斋戒,辞去官职后如同隐居之人。“薄食”“散班”两个细节,勾勒出脱离官场束缚后的清淡生活,流露出对这种近似隐居状态的认同与安然,奠定了全诗闲适的基调。颔联:“佛容为弟子,天许作闲人”,从精神层面写心境。以“佛容”“天许”的表述,将自身的闲适生活赋予一种顺应心意、得偿所愿的意味,既体现了对佛教的亲近,更强调了成为“闲人”是内心向往与自然顺遂的结果,满含对这种状态的珍视。颈联:“唯置床临水,都无物近身”,聚焦居住环境。只把床安置在水边,身边没有杂物烦扰,极简的布置凸显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临水”的意象增添了自然意趣,“无物近身”则强化了摆脱俗务纠缠后的轻松,展现出对纯粹生活的享受。尾联:“清风散发卧,兼不要纱巾”,以具体动作收尾。任由清风拂过披散的头发,连纱巾都无需使用,将身心完全融入自然。这一自在随性的画面,生动传递出无拘无束的惬意,是对前文“闲人”状态的具象化诠释,尽显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沉醉与满足。
上一篇:唐·白居易《官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