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璞含章久":一块精美的璞玉,长久以来都蕴含着内在的华彩与纹理,
"寒泉彻底幽":寒冷清澈的泉水,从水面到水底都透着幽深静谧的气息。
"矩浮光滟滟":水面上的光影,如同方形的图案,闪耀着潋滟的光泽,
# 矩浮光滟滟:一作尹和光泛泛。
"方折浪悠悠":水波随着方形的河岸曲折流转,那层层波浪悠悠荡荡地扩散开去。
"凌乱波纹异":水面上的波纹杂乱无序,形态各异,
"萦回水性柔":水流萦绕曲折,尽显它那柔和的本性。
"似风摇浅濑":水波荡漾就好像是微风轻拂着浅浅的水流,摇曳生姿,
"疑月落清流":让人怀疑是皎洁的月亮落入了这清澈的水流之中。
# 疑:一作如。
"潜颍应傍达":就像那潜藏于地下的颍水应该能旁通四达,
"藏真岂上浮":真正有价值、潜藏着的本真之物,又怎么会轻易地浮现在表面呢?
"玉人如不见":倘若那如同美玉般品德高洁、容貌出众的人不能见到,
"沦弃即千秋":这样的人被埋没,那将会是千秋的遗憾啊。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偶:全诗多联运用对偶,如“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韵律美感。托物言志:借对玉和水的描写,表达自身如美玉般有才却恐被埋没的怀才不遇之情。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寒泉、波光、波纹等景象,含蓄抒发内心复杂情感。景物描写:对寒泉、水波、光影等景物进行细致描写,营造出清幽柔美的意境。比喻:以“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将水波的动态比作风摇浅滩,将水中光影比作月落清流,生动展现水的灵动与清澈。
2. 分段赏析
从“良璞含章久”到“疑月落清流”为第一部分,诗人运用细腻笔触,借助“良璞”“寒泉”等意象,通过“滟滟”“悠悠”等叠词以及比喻修辞,如“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生动描绘出玉的温润含光、水的清幽灵动,营造出优美静谧的意境。从“潜颍应傍达”到“沦弃即千秋”为第二部分,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玉水特质,抒发自己虽如美玉藏才、清泉澄澈,却担忧不被“玉人”赏识,恐将才华埋没的苦闷与渴望施展抱负的心情。
3. 作品点评
《玉水记方流》展现出颇高的文学价值。写作特色上,诗人巧妙运用托物言志,借良璞与寒泉自比,将自身怀才不遇的情感寄于对玉水的描绘中,自然且含蓄。语言上,善用比喻,“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等句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水波之态,富有画面感。从历史地位看,此诗是白居易托物抒怀作品中的典型,反映了中唐文人的心境与追求。虽非其最为知名之作,但其对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为研究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当时文人心态提供了重要素材。
上一篇:唐·白居易《别韦苏州》
下一篇:唐·王昌龄《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