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驿
tíng
guān
jiāng
zhǎng
chéng
dòu
shǐ
使
jū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宿
nán
jiāng
zhǎng
tāo
luàn
yuǎn
fēng
tíng
líng
pēn
wàn
jǐng
chōng
róng
xiāo
hàn
chóu
gāo
niǎo
shā
kùn
lǎo
lóng
tiān
biān
tóng
shě
xié
huò
xīn
xiōng

译文

昨夜的雨水使南江水位上涨,汹涌的波涛让远处的山峰在视野中显得纷乱。孤零零的亭子高踞于波涛喷薄的水面之上,众多的村落,被这浩渺阔大的水势逼近了。高空之中,高飞的鸟儿也似有愁绪,泥沙之中,老龙仿佛被围困难以舒展。在天边与你同住在客舍之中,你带我散心,让我的心胸变得开阔。

逐句剖析

"宿雨南江涨":昨夜的雨水使南江水位上涨,

"波涛乱远峰":汹涌的波涛让远处的山峰在视野中显得纷乱。

"孤亭凌喷薄":孤零零的亭子高踞于波涛喷薄的水面之上,

"万井逼舂容":众多的村落,被这浩渺阔大的水势逼近了。

"霄汉愁高鸟":高空之中,高飞的鸟儿也似有愁绪,

"泥沙困老龙":泥沙之中,老龙仿佛被围困难以舒展。

"天边同客舍":在天边与你同住在客舍之中,

"携我豁心胸":你带我散心,让我的心胸变得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唐朝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出自《全唐诗》。首联描绘雨后江涨、波涛影响远峰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磅礴;颔联将孤亭与村落融入江景,让自然与人文交融,层次更显丰富;颈联借高鸟与老龙的境遇,渲染孤寂压抑氛围,折射内心烦忧;尾联写在天边客舍与他人相伴,心境变得开阔,情感由压抑转向明朗。此诗语言精准,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巧妙结合,包含对自然的感知与人生境遇的体悟,表达出从压抑到舒展的情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以自然景象起笔。“宿雨”点明降雨已过,却直接导致“南江涨”,清晰交代了江水上涨的缘由;“波涛乱远峰”中,“乱”字用得精妙,写出汹涌波涛让远处山峰的轮廓在视野中显得模糊的状态,以江水的动态反衬山峰的相对静止,既展现了雨后江景的壮阔,又为全诗营造出一种略带苍茫的氛围。颔联“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将视角从纯粹自然转向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孤亭”独立于江边,“凌喷薄”凸显其在波涛之上的挺拔姿态,“孤”的特质中透着不屈;“万井”代表着聚居的村落,“舂容”形容江景的浑厚,“逼”字强化了村落与壮阔江景的紧密联系。二者一高一低,相互映衬,让画面既有自然的雄浑,又有人烟的气息。颈联“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运用拟人的手法拓展意境。“霄汉”之上的“高鸟”被赋予“愁”的情感,似因高空环境而心绪不宁;“泥沙”中的“老龙”以“困”字写出状态,透着压抑。这两句通过飞鸟与老龙的境遇,从高空到水底,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压抑的氛围,也暗含着对自身处境的隐忧。尾联“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由景及人,情感转向明朗。“天边”点出客舍的遥远,“同客舍”写出与他人共处的情景,透着漂泊中的暖意;“携我豁心胸”则直接写出因他人相伴而心境开阔的感受。前几句的压抑在此得以释放,既呼应了前文的自然与人文景象,又以真挚的情感收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赠高式颜》

下一篇:唐·杜甫《提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