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o
miào
·
·
xiǎng
lóng
chí
yuè
zhāng
·
·
sān
zhāng

朝代:唐作者:沈佺期浏览量:2
lóng
chí
yuè
lóng
lóng
fēi
lóng
xiān
tiān
tiān
wéi
chí
kāi
tiān
hàn
fēn
huáng
dào
lóng
xiàng
tiān
mén
wēi
lóu
tái
duō
jūn
wáng
yàn
yǒu
guāng
huī
wèi
bào
huán
zhōng
bǎi
chuān
shuǐ
lái
cháo
dōng
guī

译文

龙池之中,神龙腾跃已然高飞,龙的品德合乎天道,上天也不违背。龙池仿佛与天河相连,划分出黄道,神龙向着天门飞去,直入紫微宫位。王侯府邸的楼台充满祥瑞气色,君王池中的凫雁也闪耀着光辉。传告天下众多的江河之水,都来朝拜此地,切莫再向东回归。

逐句剖析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池之中,神龙腾跃已然高飞,

# 龙池:位于长安隆庆坊,在玄宗未即位时所居邸宅中。

"龙德先天天不违":龙的品德合乎天道,上天也不违背。

# 先天:光辉达于天下。先,一作光。,龙德:天子之德。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池仿佛与天河相连,划分出黄道,

# 黄道:古人认为太阳绕地而行,黄道就是人们想象中的太阳绕地的运行轨道。黄:一作皇。,天汉:银河。

"龙向天门入紫微":神龙向着天门飞去,直入紫微宫位。

# 紫微:星座名,即紫微垣。

"邸第楼台多气色":王侯府邸的楼台充满祥瑞气色,

# 气色:景象。,邸第:王侯府第。

"君王凫雁有光辉":君王池中的凫雁也闪耀着光辉。

# 凫:野鸭。

"为报寰中百川水":传告天下众多的江河之水,

# 寰中:天下。

"来朝此地莫东归":都来朝拜此地,切莫再向东回归。

# 此:一作北,又一作上。,朝:小水流至大水称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三章》是初唐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围绕龙池展开,主题是歌颂帝王的祥瑞与权威。首联颔联写龙池神龙,突出帝王的天命所归;颈联描绘府邸与凫雁,展现皇家气象;尾联呼吁百川来朝,强化帝王统治。运用象征,以龙象征帝王,展现帝王的神圣与权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龙池、楼台、凫雁等景象,抒发对帝王的歌颂之情。该诗格律严谨,体现初唐律诗的成熟规范;意象宏大,充满祥瑞之气,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学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初唐时期对帝王的尊崇和歌功颂德的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沈佺期(656?~716?),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高宗上元进士。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写了不少宫廷应制诗,虽多为歌功颂德的内容,然而表现技巧却代表了初唐同类诗歌的最高成就。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又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杂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公元712年唐玄宗登基之际,原题后附有注文“唐享龙池乐章第三章”,明晰标注创作时间、背景及篇章归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中,“龙池跃龙”生动描绘出龙池中的神龙腾空飞跃的壮观场景,“龙已飞”强化了龙的动态与气势。“龙德先天天不违”,强调龙(象征帝王)的品德合乎天道,上天也不会违背,体现帝王的神圣与天命所归。颔联“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中,“池开天汉分黄道”,将龙池与天河联系起来,说龙池仿佛与天河相通,划分出黄道,增添了龙池的神秘色彩,暗示皇家的尊贵地位。“龙向天门入紫微”,写神龙向着天门飞去,进入紫微宫,紫微宫在古代象征帝王居所,进一步凸显帝王的权威与尊荣。颈联“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中,“邸第楼台多气色”,描写王侯府邸的楼台充满祥瑞的气色,从侧面烘托皇家的荣耀与威严,暗示皇家的恩泽惠及王侯。“君王凫雁有光辉”,写君王池中的凫雁都闪耀着光辉,以小见大,突出皇家的富贵与吉祥。尾联“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诗人以命令的口吻传告天下众多的江河之水,都要来朝拜龙池所在之地,不要向东回归,形象地表达出帝王统治天下,天下万物皆要臣服的思想,强化了帝王的统治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用经语入诗,非具化工手段,未易融洽。

明蒋一葵《卶庵重订李于麟唐诗选》

# 田子艺曰:人但知太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若《鹦鹉洲》,又《凤凰台》馀意耳。四篇机抒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为奇也。

明田艺蘅《唐诗广选》

# 五“龙”、四“天”、两“池”,律诗下字重者,惟此为多,分明故意,亦是一法。

明陆时雍《唐诗选》

# 前四语法度恣纵,后四语兴致淋漓,此与《古意》二首,当是唐人律诗第一。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云:以律为颂,典雅有法,第不免少年失笑耳。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凝载推排,入神合漠。崔颢《黄鹤楼》诗本此,乃此固自然。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起句超拔,次联于今为俗,于昔为新。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五“龙”字,二“池”字,四“天”字,崔之《黄鹤楼》所本,而神韵过之,然此味较厚。结句,一时应制诸公俱不能到。

清屈复《唐诗成法》

# 此诗前一解以“龙池”二宇播弄,层见叠出,直是作大文手法,律中巨观也。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夭矫变化,亦有龙跳天门之势,崔灏《黄鹤楼》作脱胎于此、犹觉逊其雄浑也。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沈云卿《龙池》乐章,崔司勋《黄鹤楼》诗,意得象先,纵笔所到,遂擅古今之奇,所谓“章法之妙,不见句法,句法之妙,不见字法”者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经语入诗,体格亦复超拔,一结有万国来朝之意。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首句龙已飞,指明皇即位后言也。次句推本龙德,原其所以能飞之故。三四句分顶“龙池”二字,写足“飞”字,一气相生,体格超拔。五六句以池上楼台、池中凫雁作旁面逭染。结以百川来朝,尤得尊题之体。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诗之奇岂在叠字?《龙池》、《黄鹤》俱以歌行风调行于律体之词,故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而为千秋绝调也。

清毛张健《唐七律隽》

# 《龙池篇》大而拙,其势开启三唐,而非七律之尽善者。“卢家少妇”一篇,斯其佳作。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下一篇:唐·白居易《阴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