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ún
yōng
zūn
shī
yǐ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qún
qiào
tiān
xiāo
yáo
nián
yún
xún
dào
shí
tīng
liú
quán
huā
nuǎn
qīng
niú
sōng
gāo
bái
mián
lái
jiāng
xià
hán
yān

译文

群峰陡峭,碧绿的山峰直插云天,(雍尊师)在这里逍遥自在,都不记得岁月了。拨开云雾去寻找古老的山路,倚靠在石头上聆听流淌的泉水声。温暖的花丛中,青牛静静地卧着,高大的松树上,白鹤安然地睡着。与(雍尊师)交谈之间,江面上已呈现暮色,(我)独自走下,寒烟缭绕。

逐句剖析

"群峭碧摩天":群峰陡峭,碧绿的山峰直插云天,

# 摩天:指迫近天。形容很高的样子。摩,迫近。,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逍遥不记年":(雍尊师)在这里逍遥自在,都不记得岁月了。

# 不记:不记得。

"拨云寻古道":拨开云雾去寻找古老的山路,

# 寻:寻找。,拨云:拨开云雾。

"倚石听流泉":倚靠在石头上聆听流淌的泉水声。

# 倚:倚靠。

"花暖青牛卧":温暖的花丛中,青牛静静地卧着,

# 花暖青牛卧:”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

"松高白鹤眠":高大的松树上,白鹤安然地睡着。

"语来江色暮":与(雍尊师)交谈之间,江面上已呈现暮色,

"独自下寒烟":(我)独自走下,寒烟缭绕。

# 下寒烟:走下眼晕弥漫的寒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寻雍尊师隐居》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凭借作者深入山林拜访雍尊师时的所见所感,以浓墨重彩勾勒出深山幽谷那如诗如画的壮丽景致。首联便点出雍尊师居住之地超凡脱俗,于林泉间与日月相伴,遗世独立,尽享悠然自在的生活。颔联着重描绘山林沟壑幽深难测,寻访之路充满艰辛,借此渲染出浓厚的氛围。颈联巧妙运用道家典故,借“青牛卧”“白鹤眠”来盛赞雍尊师修行深厚,境界高远。尾联则刻画了诗人在暮色笼罩、寒烟弥漫之际,独自踏上归程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这首诗确切的创作时间,现已无从知晓。推测其或许是李白处于青年阶段时的手笔,创作地点大概率在蜀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寻访隐士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李白寻访雍尊师隐居之地的全过程,从沿途群峰峭拔、云雾缭绕的山景,到隐士居所花暖牛卧、松高鹤眠的清幽画面,再到与雍尊师交谈至暮色降临后独自下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清幽宁静的氛围,体现了隐士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雍尊师隐居环境的赞美,对隐士悠然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在与隐士交流后独自下山的描述中,也透露出一丝不舍之意。

2. 写作手法

烘托:“群峭碧摩天”以险峻高耸、碧绿接天的山峰烘托出隐居之地的超凡脱俗,暗示雍尊师的高洁品性;“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通过描绘温暖花丛中青牛静卧、高耸松树上白鹤安睡的场景,烘托出隐居环境的清幽宁静,侧面表现出隐士的闲适生活。借景抒情:“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诗人借寻访途中拨云寻道、倚石听泉的行为与所观之景,抒发寻访过程中的愉悦、悠然之情;“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借与雍尊师交谈至江色已晚,独自在寒烟中下山之景,传达出与隐士交流后的不舍与留恋。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宏大的视角开篇,气势磅礴。“峭”字凸显出群峰的险峻之势,“碧”字描绘其葱郁之色,再加上“摩天”二字,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象跃然纸上,这便是雍尊师隐居之所。下句中的“逍遥”二字,是对雍尊师超凡脱俗人生态度的赞美;“不记年”则进一步补充“逍遥”之意,表明其远离尘世喧嚣,对岁月的流逝都已淡然处之,不再去刻意计算。上句写景,下句写人,景与人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崇高、挺拔且永恒的氛围。颔联“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紧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拨”与“寻”这两个字极为精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寻访者艰难攀登的姿态与神情。诗人在穿越云雾缭绕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爬之后,斜倚在古老的藤蔓和参天大树旁,尽情欣赏着群山的壮丽景色,聆听着流泉欢快的歌声。上句从视觉角度出发,描绘了寻访过程中的艰难与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角度落笔,流泉的叮咚声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颈联“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色彩斑斓的笔触,动静结合地描绘出雍尊师居所宛如仙境般优美、宁静的环境。用青牛和白鹤来装点隐居之地,又以鲜花和青松作为衬托,“卧”与“眠”二字,将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尾联“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淡清冷的色调,挥毫泼墨绘就了一幅清幽而韵味悠长的画面。上句中的“语来”二字,虽省略了诗人与雍尊师倾心交谈的具体细节,但足以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融洽的感情和投机的谈吐。两人开怀畅饮,不知不觉间天色已黄昏,只能依依惜别。诗人独自从寒烟弥漫的摩天碧峰上缓缓走下。“下”字不仅与首句相呼应,更别具一番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同一联中连用,让人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寒气扑面而来。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生动地再现了李白洒脱不羁、矫健豪爽且多情的风采,同时也彰显出他在艺术创作上已达到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高超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八句清浅,事称。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乃尔沉远,杜陵所谓“往往似阴铿”者也,非皮相供奉人得知。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一结擅胜,神韵悠然。吴昌棋曰:此种甚与襄阳相似。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仙云满纸,太白往往写仙是仙。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

# 首句属地说,次句属人说,三、四句正写“寻”字;既得其处,则先写“青牛”、“白鹤”,用映村法;末以语罢下山作结,层次井然。先以拨云而上,后乃冲烟而下,用字俱有照应。

《唐诗评注读本》

# 严沧浪曰:不必深,不必琢,但觉其应尔。翼云云:起句写隐居。三、四以“寻”字意承,见尊师之居,起然物外也。五、六既至隐居,而以物性之自然为映衬也。七、八以回去为合,先以拨云时上者,令乃冲烟而下,用字俱有照应。

《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其七・轻肥)(一作江南旱)》

下一篇:唐·沈佺期《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三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