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春山路":如今这春天的山路显得寂寞了,
"君王不复行":滕王已不再走过这里。
"古墙犹竹色":古墙依旧映照着翠竹的颜色,
"虚阁自松声":松声仍在扰动这楼阁里的空寂。
"鸟雀荒村暮":荒村的傍晚,鸟雀栖集,
"云霞过客情":过客对着飘浮的云霞惆怅叹息。
"尚思歌吹入":还能想象当年管弦声伴着滕王回宫,
# 歌吹:指合奏的乐曲。
"千骑拥霓旌":成千随从簇拥,骑着马举着彩旗。
# 拥:一作“把”。,千骑:指滕王的随从、仪仗等。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诗人在描绘滕王亭子的景色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景中有情,情由景生。如“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一句,通过描写春日里黄莺在修长的竹林中啼叫,仙家的犬只在白云间吠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这些景物也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引发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怀念。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对比: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一句,以清江锦石的美丽与诗人的忧伤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直接点明了滕王亭子的地理位置——紧挨着巴山,且以“万丈丹梯”形容其高耸入云,同时也暗示了攀登的不易。这里的“君王台榭”不仅指滕王亭子的宏伟,也隐含了对往昔繁华岁月的追忆。而“尚可攀”三字,则透露出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颔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滕王亭子周边的春日景色。黄莺在修长的竹林中啼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而仙家的犬只在白云间吠叫,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超脱之感。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寓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颈联以清江锦石的美丽与诗人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伤心丽”三字尤为传神,既表现了锦石的美丽令人动容,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感慨。而“嫩蕊浓花满目斑”则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与诗人的忧伤形成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复杂而深刻。尾联点明了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滕王亭子的留恋与不舍。人们到了今天仍然歌颂着放牧的盛景(这里可能暗指往昔的繁华与欢乐),而来此地游玩的人竟忘记了回去,可见滕王亭子的魅力之大。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尾联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回味。
上一篇:唐·杜甫《夜闻觱篥》
下一篇:唐·杜甫《秋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