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ǐ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hǔ
huái
怀
fàng
líng
jūn
guó
zhèng
huāng
yín
páng
huáng
wèi
rěn
jué
rào
xíng
bēi
yín
hàn
wén
jiǎ
shēng
zhé
zhì
xiāng
zhī
yīn
shì
shí
xíng
fāng
cuò
nán
wéi
xīn
shì
shēng
dài
jiān
shuí
yǒu
chén
liáng
shí
zhēn
luàn
shì
qīn
nǎi
zhī
luó
hèn
wèi
cháng
shā
shēn
huò
huàn
fén
lái
duān
qiān
xià
cán
shì
kāng
jiù
líng
bào
yuān
zhì
rěn
chǐ
xíng
shén
dāng
shí
fèn
fēi
chì
shāng
shān
yǒu
huáng
yǐng
chuān
yǒu
cháo
cóng
zhī
yóu
chāo
rán
wǎng
shān
lín
shǎo
yāng
shì
duō
jiān
xiè
tán
rén
shèn
jiē
qióng
chù
hàn
jiāng
jūn
shào
wéi
shí
qín
shí
liè
hóu
lǎo
zuò
chú
guā
shì
chūn
huá
wěi
yuán
zhōng
táo
qiū
fēng
xiāo
tiáo
táng
shàng
shēng
jīng
shēn
biàn
wéi
àn
sāng
tián
chéng
hǎi
shuǐ
shì
wèi
bēi
shí
lái
yán
róng
zhě
fǎn
shū
wèi
hán
shā
shè
rén
yǐng
suī
bìng
rén
zhī
qiǎo
yán
gòu
rén
zuì
zhì
rén
duō
fēng
shā
ài
yǎn
chǒng
hóng
gōng
xiàn
xiāo
wàng
zhào
gāo
móu
yīn
bào
yīn
huò
shī
rén
shì
suī
wǎng
tiān
dào
zhōng
nán
míng
yǒu
xíng
yōu
yǒu
shén
gǒu
miǎn
guǐ
ér
zhū
zhī
qiáo
cuì
shí
jiàn
xià
mǎi
chén
xīn
zhāo
huáng
jīn
duō
pèi
yìn
jǐn
guī
gǎn
shì
sǎo
qiáng
guì
jiā
rén
zhòng
pín
jiàn
nài
pín
jiān
qīn
ài
zhì
suì
shǐ
使
zhōng
rén
xīn
qiú
guì
yòu
lìng
xià
rén
jìng
zhuī
dāo
suí
fèn
guī
shè
lái

译文

楚怀王放逐屈原,国政由此荒淫不堪。屈原彷徨不忍决绝,绕着湖泽悲声沉吟。汉文帝猜忌贾谊,将他贬到湘水之南。当时刑律刚得宽缓,贾谊却遭受此去,实在令人痛心。读书人活在一个时代,谁能没有起落浮沉。太平美好的时代真的值得珍惜,乱世又何足钦羡。由此可知屈原投汨罗江的遗恨,还比不上贾谊被贬长沙的痛苦深。祸患就像一团乱麻,来时毫无头绪。司马迁下蚕室受刑,嵇康被关进牢狱。怀抱冤屈志气摧折,忍受耻辱,身心沮丧。当他们遭逢辱戮之时,纵想奋飞却无羽翼。商山有黄绮四老,颍川有巢父许由。为何不与他们交游,超然脱离世俗罗网。山林之中少有约束羁绊,人世路途多艰难。借此劝告那些心怀不平的人,切勿为困穷而嗟叹。汉代的大将军卫青,年少时曾是乞食之子。秦朝的故列侯召平,年老后做了种瓜之人。春日繁花何等灿烂,园中桃李绽放光华。秋风忽至景象萧条,堂上长满了荆棘杞柳。深谷能变为高岸,桑田能够变成沧海。权势逝去不必悲叹,时运到来何足欣喜。寄语那些荣辱兴衰之人,这种反复变化从来都不会停止。含沙射影的小人,暗中伤人,被伤之人尚不自知。花言巧语构陷人罪,直到人死去都不会被怀疑。像伯奇的父亲听信后妻之言,以为儿子掇蜂欲加害后母,赶走了自己的爱子,魏王送给楚怀王美女,郑袖出于嫉妒,用计让怀王割掉美女的鼻子。弘恭陷害萧望之,赵高图谋害死李斯。暗中做善事必然会得到报答,暗中作恶又怎会白白施为而不受惩罚。人事虽可欺瞒,天道终究难欺。在阳世有法律刑罚,在阴间有神灵鉴察。侥幸免于灾祸不要暗自欣喜,一旦违背天理,鬼神也会将其诛灭。苏秦落魄憔悴时,妻子见他回来都不停织机。朱买臣背柴度日时,妻子也弃他如敝履。一旦苏秦富贵,黄金多得数不清,佩带着相印,穿着锦绣衣服归来。前妻不敢正视,兄嫂强作亲昵。富贵时家人看重,贫贱时妻子欺辱。为何贫富之间,人们的亲爱情意就能改变呢。这使得一般人心里,急切地追求富贵。又令下层之人,各竞逐微末之利。还是顺应自己的本分回家去吧,只求妻儿心意相得。

逐句剖析

"楚怀放灵均":楚怀王放逐屈原,

# 灵均:即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言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转佐楚怀王,曾任左徒、三国大夫,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元、考流域,秦兵攻破楚国郢都后,他失望投泪罗江而死。作有《离骚》《九章》等篇。《史记》有《屈原贾生列传》。

"国政亦荒淫":国政由此荒淫不堪。

"彷徨未忍决":屈原彷徨不忍决绝,

# 决:告别,辞别。,彷徨:徘徊。

"绕泽行悲吟":绕着湖泽悲声沉吟。

# 绕泽行悲吟:《史记》言屈原被放逐,“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汉文疑贾生":汉文帝猜忌贾谊,

# 贾生:即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帝初,召为博士。迁为太中大夫。

"谪置湘之阴":将他贬到湘水之南。

"是时刑方措":当时刑律刚得宽缓,

# 是时刑方措:《汉书·文帝纪》:文帝以德化民,“断狱数百,几致刑猎”。猎:度弃。

"此去难为心":贾谊却遭受此去,实在令人痛心。

# 难为心:心情难受。

"士生一代间":读书人活在一个时代,

"谁不有浮沉":谁能没有起落浮沉。

"良时真可惜":太平美好的时代真的值得珍惜,

"乱世何足钦":乱世又何足钦羡。

# 钦:羡慕。

"乃知汨罗恨":由此可知屈原投汨罗江的遗恨,

# 汨罗恨:指尼原自投汨罗江的憾事。

"未抵长沙深":还比不上贾谊被贬长沙的痛苦深。

"祸患如棼丝":祸患就像一团乱麻,

"其来无端绪":来时毫无头绪。

"马迁下蚕室":司马迁下蚕室受刑,

"嵇康就囹圄":嵇康被关进牢狱。

"抱冤志气屈":怀抱冤屈志气摧折,

"忍耻形神沮":忍受耻辱,身心沮丧。

"当彼戮辱时":当他们遭逢辱戮之时,

"奋飞无翅羽":纵想奋飞却无羽翼。

"商山有黄绮":商山有黄绮四老,

"颍川有巢许":颍川有巢父许由。

"何不从之游":为何不与他们交游,

"超然离网罟":超然脱离世俗罗网。

"山林少羁鞅":山林之中少有约束羁绊,

"世路多艰阻":人世路途多艰难。

"寄谢伐檀人":借此劝告那些心怀不平的人,

"慎勿嗟穷处":切勿为困穷而嗟叹。

"汉日大将军":汉代的大将军卫青,

"少为乞食子":年少时曾是乞食之子。

"秦时故列侯":秦朝的故列侯召平,

"老作锄瓜士":年老后做了种瓜之人。

"春华何暐晔":春日繁花何等灿烂,

"园中发桃李":园中桃李绽放光华。

"秋风忽萧条":秋风忽至景象萧条,

"堂上生荆杞":堂上长满了荆棘杞柳。

"深谷变为岸":深谷能变为高岸,

"桑田成海水":桑田能够变成沧海。

"势去未须悲":权势逝去不必悲叹,

"时来何足喜":时运到来何足欣喜。

"寄言荣枯者":寄语那些荣辱兴衰之人,

"反复殊未已":这种反复变化从来都不会停止。

"含沙射人影":含沙射影的小人,暗中伤人,

"虽病人不知":被伤之人尚不自知。

"巧言构人罪":花言巧语构陷人罪,

"至死人不疑":直到人死去都不会被怀疑。

"掇蜂杀爱子":像伯奇的父亲听信后妻之言,以为儿子掇蜂欲加害后母,赶走了自己的爱子,

"掩鼻戮宠姬":魏王送给楚怀王美女,郑袖出于嫉妒,用计让怀王割掉美女的鼻子。

"弘恭陷萧望":弘恭陷害萧望之,

"赵高谋李斯":赵高图谋害死李斯。

"阴德既必报":暗中做善事必然会得到报答,

"阴祸岂虚施":暗中作恶又怎会白白施为而不受惩罚。

"人事虽可罔":人事虽可欺瞒,

"天道终难欺":天道终究难欺。

"明则有刑辟":在阳世有法律刑罚,

"幽则有神祇":在阴间有神灵鉴察。

"苟免勿私喜":侥幸免于灾祸不要暗自欣喜,

"鬼得而诛之":一旦违背天理,鬼神也会将其诛灭。

"季子憔悴时":苏秦落魄憔悴时,

"妇见不下机":妻子见他回来都不停织机。

"买臣负薪日":朱买臣背柴度日时,

"妻亦弃如遗":妻子也弃他如敝履。

"一朝黄金多":一旦苏秦富贵,黄金多得数不清,

"佩印衣锦归":佩带着相印,穿着锦绣衣服归来。

"去妻不敢视":前妻不敢正视,

"妇嫂强依依":兄嫂强作亲昵。

"富贵家人重":富贵时家人看重,

"贫贱妻子欺":贫贱时妻子欺辱。

"奈何贫富间":为何贫富之间,

"可移亲爱志":人们的亲爱情意就能改变呢。

"遂使中人心":这使得一般人心里,

"汲汲求富贵":急切地追求富贵。

"又令下人力":又令下层之人,

"各竞锥刀利":各竞逐微末之利。

"随分归舍来":还是顺应自己的本分回家去吧,

"一取妻孥意":只求妻儿心意相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史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写于元和年间。诗人借历史人物与事件,融入自身仕途感悟,抒发对士人境遇和世态人情的深刻思考。第一首诗将屈原投江与贾谊遭贬并置,慨叹贤才在治世仍难施展抱负;第二首诗以司马迁、嵇康的经历,探讨乱世中士人面临的生存困局;第三首诗借朝代更迭,揭示富贵荣华的无常;第四首诗引用“掇蜂““掩鼻“等典故,阐明善恶终有报应;第五首诗借苏秦、朱买臣的故事,批判世人丑态。这组诗语言质朴晓畅,以古鉴今,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此句将屈原投汨罗江所抱的遗恨与贾谊被贬长沙的痛苦进行对比,认为贾谊被贬的内心痛苦更甚于屈原。通过这样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借两人的不同经历与情感对比,表达出对士人在不同政治环境下艰难处境的感慨。用典:组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分别用了“掇蜂”(尹吉甫误信后妻之言,以为儿子伯奇以蜂掇自己,欲杀伯奇)和“掩鼻”(郑袖教魏美人掩鼻,在楚王面前诬陷美人嫌楚王口臭,致使美人被割鼻)的典故,说明巧言构陷的危害。“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用弘恭陷害萧望之、赵高谋害李斯的典故,进一步强调奸人陷害忠良的现象。借古讽今:“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表面是在比较屈原和贾谊的遗憾,实则借古事感慨当下文人在政治环境中的无奈与悲愤,讽喻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人才的压抑。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以“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借楚怀王放逐屈原(灵均)的典故,点明楚怀王因自身昏庸,致使国家政治陷入荒淫无道的境地,屈原只能“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生动描绘出屈原被放逐后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在泽畔徘徊悲歌的场景跃然纸上。接着“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运用汉文帝猜忌贾谊,将其贬谪到湘江以南的典故。此时国家本应是刑罚得当,政治清明之时,贾谊却遭此厄运,其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诗人通过这两个历史事例,发出“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沈”的感慨,指出士人在世间,命运多有起伏。并认为身处良时却不得志着实可惜,乱世则更不值得钦慕。最后“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比较屈原投江的遗恨与贾谊被贬的痛苦,认为贾谊所承受的遗憾更深,委婉表达出对贤才遭际的同情与对时代不公的批判。第二首:“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以乱丝比喻祸患,形象地写出祸患的纷繁复杂与突如其来。“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分别列举司马迁遭受宫刑、嵇康被关进监狱的典故,生动展现出贤才无端蒙冤受辱的悲惨境遇,“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则进一步刻画他们含冤受辱后精神与身体遭受的双重打击。“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表达出他们在困境中无法挣脱束缚的无奈。随后“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提及商山四皓和巢父、许由,诗人认为与其在尘世遭受祸患,不如像他们一样归隐山林,超脱于尘世的罗网之外。“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对比山林的自由与尘世的艰难,最后“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借对古代劳作者的告诫,劝人面对困境不要只知嗟叹,要懂得超脱,反映出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三首:诗的开头“汉日大将军,少为乞食子”说卫青早年贫困曾乞食,“秦时故列侯,老作锄瓜士”讲秦东陵侯召平在秦亡后成为种瓜人,通过这两个典故展现出人生境遇的巨大变化。“春华何炜晔,园中发桃李。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杞”,以春天园中桃李盛开的繁盛与秋天厅堂长满荆棘的衰败景象作比,形象地描绘出人生兴衰的无常。“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更是用夸张的手法强化这种变化的巨大。面对如此变化,诗人认为“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劝诫人们不必因时运不济而悲伤,也不必因时来运转而狂喜。最后“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寄语那些在人生荣枯中起伏的人,这种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体现出诗人的豁达态度。第四首:“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以“含沙射影”这一说法,比喻暗中伤人的阴险手段,且受害者往往浑然不觉。“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进一步指出用花言巧语构陷他人,甚至能让被构陷者至死都不明白缘由。接着连用“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等典故,展示历史上奸佞之人巧言构陷忠良的种种恶行。在列举诸多事例后,诗人表明“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的观点,认为上天有眼,善恶终有报,人间或许能一时蒙骗,但天理不可欺。“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指出无论是在人间有法律制裁,还是在冥冥之中有神明监督。“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告诫那些侥幸逃脱惩罚的人,不要暗自欣喜,终会受到鬼神的惩罚,体现出诗人对正义的坚信与对奸佞行为的批判。第五首:“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运用苏秦(季子)早年落魄时嫂子不下织机、朱买臣未发迹时妻子离他而去的典故,生动刻画了世人在人贫贱时的冷漠无情。“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描绘出苏秦、朱买臣富贵后,妻子和嫂子截然不同的态度,前后对比强烈,展示出“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的世态炎凉。诗人对此发出“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的感慨,批判因贫富变化而改变亲情爱意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世人“汲汲求富贵”“各竞锥刀利”,诗人最后劝人“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希望人们能看淡贫富,回归家庭本真,表达出对质朴情感的向往与对世俗功利的批判。

3. 作品点评

这组诗作于唐元和年间。首章以屈原、贾谊相较,言二人所逢时世治乱有别:一逢乱世国政荒淫,一遇治世刑罚宽措。写屈原“彷徨未忍决”着墨深重,状贾谊“此去难为心”用笔轻简,暗合世人对二者遭际的轻重之别。“良时真可惜”乃诗之主旨,谓贾谊生当治世却不被重用,其憾恨比屈原逢乱世投江更深,实含自身不遇之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崇圣寺鬼《题壁》

下一篇:唐·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