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o
táng
jiǎn
jiào
shōu
dào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āng
dào
sān
qiū
píng
tián
bǎi
qǐng
jiān
duō
xìng
ài
yún
shān
jiā
qīn
hán
cháng
xīn
yán
hóng
xiān
zhōng
yǒu
wèi
qiān
dào
chuī
néng
bái
qiū
kuí
zhǔ
xīn
shuí
yún
huá
bǎo
lǎo
ruǎn
yún
zhòng
xìng
fáng
zhōu
shú
miáo
tóng
què
chūn
láo
yìng
wǎn
yǒu
yín

译文

香稻在深秋时节已经成熟,上百顷平整的田间。令人欣喜的是这里房屋并不多,庆幸它们没有遮挡住云山的美景。寒气侵入了夹衣,让人感到寒冷,而品尝新收获的稻米,却让旅途中的我喜笑颜开。这里终日都有新鲜红润的食材,饱满如珠玉般的稻米也慷慨地供我食用。煮好的稻米色泽洁白,煮的秋葵吃起来清新可口。谁说米饭口感滑润就容易让人饱腹,这里的米饭软糯均匀。幸运的是,这些稻谷在房州地区种植得颇为成功,它们与伊阙春日的幼苗一同生长。不用费力去映照那渠碗,这稻米本身就有着如银色泽。

逐句剖析

"香稻三秋末":香稻在深秋时节已经成熟,

"平田百顷间":上百顷平整的田间。

"喜无多屋宇":令人欣喜的是这里房屋并不多,

"幸不碍云山":庆幸它们没有遮挡住云山的美景。

"御夹侵寒气":寒气侵入了夹衣,让人感到寒冷,

"尝新破旅颜":而品尝新收获的稻米,却让旅途中的我喜笑颜开。

# 旅颜:旅人困顿愁苦的面色。

"红鲜终日有":这里终日都有新鲜红润的食材,

"玉粒未吾悭":饱满如珠玉般的稻米也慷慨地供我食用。

# 悭:小气,吝啬。

"稻米炊能白":煮好的稻米色泽洁白,

"秋葵煮复新":煮的秋葵吃起来清新可口。

"谁云滑易饱":谁说米饭口感滑润就容易让人饱腹,

"老藉软俱匀":这里的米饭软糯均匀。

"种幸房州熟":幸运的是,这些稻谷在房州地区种植得颇为成功,

"苗同伊阙春":它们与伊阙春日的幼苗一同生长。

# 伊阙:甫有庄墅在河南。

"无劳映渠碗":不用费力去映照那渠碗,

# 映渠碗:车渠也,《彝碗铭》:“珍逾渠碗。”

"自有色如银":这稻米本身就有着如银色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其一描绘了三秋末百顷平田间香稻成熟的景象,诗人喜屋少不碍云山,以御夹挡寒,尝新米破旅颜,庆幸能常食红鲜玉粒般的香稻。其二写稻米炊煮色白,秋葵新鲜,虽有人说滑腻易饱,但老人觉其软匀可口,庆幸房州稻种成熟,其苗如伊阙之春,稻米色如银,无需借渠水映衬。诗歌展现了杜甫对收稻场景的细致观察及对生活的细微感受,于平实中见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描绘了秋末时节,百顷平田间香稻成熟的丰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借描写当地人家稀少,不会遮挡云山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开阔环境的喜爱以及洒脱的心境。对比:用“御夹侵寒气”描述天气寒冷,衬托出“尝新破旅颜”中品尝新稻带来的喜悦和慰藉,强化了情感表达。细节描写:“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对煮熟稻米的色泽进行细致刻画,突出了稻米的晶莹,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雪白的米饭,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直抒胸臆:“喜”“幸”等字词直接表明诗人的情绪,如看到稻田和环境时的欣喜,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其一“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开篇点明时间是深秋,在百顷平田间,香稻成熟。描绘出一片广阔的稻田丰收景象,“香稻”突出了稻米的优良品质,给人以嗅觉上的感受,让人仿佛能闻到稻谷的香气,展现出丰收的喜悦氛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诗人欣喜于这里没有太多的房屋建筑,庆幸视野开阔,不会妨碍观赏云山美景。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丰收之际,因周围环境清幽、自然风光未被破坏而感到欣慰,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天气渐寒,诗人穿上夹衣仍能感觉到寒气的侵袭,但品尝新收获的稻米却让他旅途的愁颜得以舒展。“御夹侵寒气”写出了季节的特点和诗人生活的清寒,而“尝新破旅颜”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新稻带来的喜悦,说明丰收的稻米给诗人在旅途中带来了慰藉和温暖。“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这里说天天都能有新鲜的红米可吃,饱满的玉粒也不会对自己吝啬。“红鲜”“玉粒”形象地描绘了稻米的色泽和颗粒饱满的状态,“终日有”表明粮食充足,表达出诗人对丰收的满足感,在艰苦的旅途中能有这样的收获,让诗人感到无比欣慰。其二“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诗人描写了用新稻米煮出的饭洁白可口,秋葵煮起来也新鲜美味。通过对饮食的描写,进一步体现了收获的喜悦,新米的品质优良,煮出的饭香气扑鼻,再搭配新鲜的秋葵,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简单的食物在丰收的背景下也显得格外诱人。“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谁说米饭滑润容易让人吃饱呢,对于年老的诗人来说,正是依靠这软而均匀的米饭来滋养身体。这两句诗从诗人自身的感受出发,强调了新米煮成的饭对自己的重要性,虽然米饭容易消化,但对于年老体弱的诗人来说,却是维持生活和健康的重要食物,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珍惜之情。“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诗人庆幸在房州种植的水稻获得丰收,稻苗生长得如同伊阙春天的景色一样美好。“种幸房州熟”直接表达了对房州水稻丰收的庆幸,“苗同伊阙春”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房州的稻苗比作伊阙春天的美景,既写出了稻苗生长的旺盛和生机勃勃,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对丰收的自豪之情。“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意思是不需要借助渠水来映照碗中的米饭,它本身就洁白如银。这两句诗再次强调了稻米的品质优良,色泽洁白,无需任何外在的衬托,就已经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收获的稻米的赞美和骄傲,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秋》

下一篇:唐·李贺《答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