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éng
jiù
èr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jiǔ
bié
ǒu
xiāng
féng
shì
mèng
zhōng
jīn
huān
shì
fàng
zhǎn
yòu
chéng
kōng

译文

经历了漫长的分别后偶然间得以重逢,彼此都怀疑这是不是在梦境之中。此刻这般欢乐相聚的事情,可一旦放下酒杯,又仿佛一切都将化为虚无。

逐句剖析

"久别偶相逢":经历了漫长的分别后偶然间得以重逢,

"俱疑是梦中":彼此都怀疑这是不是在梦境之中。

# 是:一作“似”。

"即今欢乐事":此刻这般欢乐相聚的事情,

"放盏又成空":可一旦放下酒杯,又仿佛一切都将化为虚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逢旧》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开篇“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生动描绘出久别之人偶然重逢时难以置信、仿若梦中的恍惚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重逢带来的强烈冲击与内心的激动。后两句“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笔锋一转,由重逢的欢乐转向对欢乐短暂、终将消逝的感慨,抒发了对时光易逝、聚散无常的无奈与怅惘。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以直白的表述将复杂情感层层推进,短短二十字,却蕴含着深厚的人生体悟,尽显诗人对岁月变迁、人生离合的深刻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和十年仲秋,蒙冤遭贬的白居易携杨夫人踏上远赴江州的贬谪之路。当行至汉水之畔,暮色苍茫中,他意外邂逅了漂泊多年的湘灵父女。岁月在湘灵脸上刻下沧桑,却掩不住眼中重逢故人的悲喜交织。四目相对间,过往的眷恋与如今的困顿涌上心头,白居易与湘灵再也抑制不住情绪,相拥而泣,泪水浸透衣襟。这场意外相逢触动诗人心弦,他挥笔写下《逢旧》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以直白而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久别之人偶然重逢的震撼瞬间。“久别”点明了两人分离时间的漫长,这段岁月不仅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更在彼此心中累积了无尽的思念与牵挂。而“偶相逢”则强调了这次相遇的意外性,毫无征兆的重逢,如同命运的一次巧妙安排,瞬间打破了生活原有的平静。“俱疑是梦中”细腻地刻画了双方在重逢刹那的心理状态。因为分别太久,这样的相聚太过突然,以至于他们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怀疑自己是不是置身于美好的梦境之中。一个“疑”字,将那种恍惚、不敢置信又满心惊喜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展现出重逢时刻那种如梦似幻、亦真亦假的奇妙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既欣喜又略带怅惘的情感基调。后两句“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的前半句“即今欢乐事”紧承上句的相逢,描绘出此刻两人沉浸在重逢喜悦中的欢乐场景。历经漫长岁月的分离,如今终于得以相聚,他们尽情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欢乐时光,彼此倾诉着别后的种种经历,笑声在空气中回荡,满是温馨与喜悦。然而,后半句“放盏又成空”却笔锋一转,将这份欢乐瞬间打破。“放盏”这一动作,象征着欢聚时刻的结束,暗示着现实的残酷。诗人清醒地意识到,此刻的欢乐只是短暂的,一旦放下酒杯,这次相聚就将画上句号,双方又将回归各自的生活,再次陷入分离的空虚之中。这两句诗通过今昔对比,将眼前的欢乐与未来的空虚形成鲜明反差,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聚散无常的无奈与感慨,也让读者在这一喜一忧的情感落差中,深切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明日》

下一篇:唐·杜甫《上兜率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