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ān
xià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kuàng
méng
yíng
jiāng
shēn
liú
bèi
chéng
hán
tiān
cuī
duǎn
fēng
làng
yún
píng
luò
jūn
chén
fēi
téng
zhàn
míng
wéi
zhōu
qián
cháng
xiào
hán
qíng

译文

此地空旷,原是吕蒙的营地,江深流急,刘备又在此筑过坚城。天寒而时日渐短,风起则浪与云平。刘备孙权的君臣们都潇洒磊落,互相契合,终于战功显赫,飞黄腾达,天下闻名。我系船在这前面的水边,凭吊往事,不禁一声长啸,发出思古之幽情。

逐句剖析

"野旷吕蒙营":此地空旷,原是吕蒙的营地,

# 吕蒙营:东吴大将军吕蒙曾驻军公安一带,与蜀军对峙。吴大帝封吕蒙为孱陵候,吕蒙营即蒙所屯兵处,在公安县北二十五里。

"江深刘备城":江深流急,刘备又在此筑过坚城。

# 刘备城:三国蜀先主刘备曾为汉左将军荆州牧,镇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即居此城,时人号为“左公”,故名其城为公安。这两句是:诗人到一马平川、江深水阔的公安县,回忆律枣,臆叹不已。

"寒天催日短":天寒而时日渐短,

"风浪与云平":风起则浪与云平。

# 与云平:风浪高与云齐。

"洒落君臣契":刘备孙权的君臣们都潇洒磊落,互相契合,

# 洒落:不受拘束。这句说刘备待关羽、张飞谊同兄弟,得孔明欢如鱼水,君臣契合,臣在君前不感到拘束。

"飞腾战伐名":终于战功显赫,飞黄腾达,天下闻名。

# 飞腾战伐名:说吕蒙是当时声播四方的良将。

"维舟倚前浦":我系船在这前面的水边,

# 维舟:系舟。是说在江边系舟嘹望,即景生情,忆古抚今,只有含情长叹。

"长啸一含情":凭吊往事,不禁一声长啸,发出思古之幽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公安县怀古》是唐代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借古迹以咏怀。写景精妙。情感丰富。一是“思古之幽情”,刘备与诸葛亮君臣情谊深厚,三顾茅庐、临终托孤等典故传为佳话;二是“讽今之隐情”,唐代李光弼、郭子仪虽为名将,却因代宗宠信鱼朝恩、程元振而受害,虽有战功却无法实现全国安定团结,诗人对此深感遗憾,借吊古伤今实现托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秋,杜甫从江陵迁居至公安。同年八月,吐蕃分兵进犯灵武、邠州,致使京师宣布戒严。此背景下,该秋晚杜甫于湖北省公安县的舟中创作了《公安县怀古》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公安县怀古》乃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借公安县与吕蒙、刘备相关的古迹来抒发情怀,以怀古为主题。诗中流露出杜甫对诸葛亮、吕蒙、刘备等古人的缅怀与敬仰之意,同时也倾诉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伤悲。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人提及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以及吕蒙擒关羽的战功等历史典故,“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借这些典故来表达对古人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古事来映照现实,为后面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讽今之意做铺垫,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深厚。借古讽今:诗人表面上是在怀古,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但实际上是在借古事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唐代李光弼、郭子仪等名将不遇明主,虽有战功却不能使国家安定团结的现状,与诗中所写的古代君臣关系等进行对比,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借景抒情:诗中“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一句,通过描写寒天缩短白昼以及风浪与云齐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寒冷、壮阔又带有压抑感的氛围,不仅是单纯写景,更借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忧伤。对比:昔日吕蒙、刘备在此有着辉煌的历史事迹,而如今只剩下“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的荒凉景象,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引发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也暗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

3. 分段赏析

《公安县怀古》诗的首联“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描绘如今遗址,营已不存只剩旷野,城在江边,点明“古”。颔联“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写景精妙。上句写冬天夜长昼短,“催”字凸显作者炼字功力;下句写身处江边小船所见风急天高、波涛汹涌之景,“与云平”极言浪高。颈联“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上句指刘备与诸葛亮亲密的君臣关系,下句讲吕蒙擒关羽的战功,承接首联,由“古”及“怀”。尾联“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情感丰富。一是“思古之幽情”,刘备与诸葛亮君臣情谊深厚,三顾茅庐、临终托孤等典故传为佳话;二是“讽今之隐情”,唐代李光弼、郭子仪虽为名将,却因代宗宠信鱼朝恩、程元振而受害,虽有战功却无法实现全国安定团结,诗人对此深感遗憾,借吊古伤今实现托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名胜志》云:县北二十五里有吕蒙城,即蒙所屯兵者。后汉建安年,左将军刘备居此,时号“左公”。以左公所安,故云“公安”。五、六,一谓刘,一谓吕。

明王嗣奭《杜臆》

# 章法最整。

明末清初黄生《唐宋诗醇》

# “洒落二字”,形得君臣欢如鱼水意思出。结松。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寒天催日短”二句,先含“维舟”,曲折变化。“洒落君臣契”二句,承上:“风”“云”二字,忽然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八句通用错对,一二呼五六,三四呼七八。此法本妙,却不易学,扭捏太甚,便支离不通。“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到此地适会此景,故陡接不觉其隔。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先主得公安,使关羽守之。……孙刘之战争,始自公安;汉业之不振,亦挠于公安。公至其地,故吊古而有慨。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上言古,下言怀也。言占处接景,言怀处接情,章法相配。……“君臣”谓刘,“战伐”谓吕,指出当年气谊功名来,正是怀处。结云“一含情”,为此也。其间夹入“维舟”句,黄生谓以“前浦”二字绾住前半者,是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作怀古诗,必切时地。杜甫《公安县怀古》中联云:“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简而能该,真史笔也。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

# 吴曰:后半精彩飞动。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下一篇:唐·王建《短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