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郁苍苍":巫山十二峰郁郁葱葱,
# 巫山十二:指巫山的12座山峰。巫山:相传山形像“巫”而得名。长江川流其中,称为巫峡。山上神女峰下有神女庙。
"片石亭亭号女郎":那一片巨石的神女峰,多么像亭亭玉立的女郎。
# 女郎:指神女峰。
"晓雾乍开疑卷幔":清晨雾气刚散开,仿佛是神女卷起帷幔,
# 乍:散开。
"山花欲谢似残妆":山花凋谢,似神女卸装。
# 谢:凋落。
"星河好夜闻清佩":繁星漫天的夜空,能听到神女的佩环摇响,
# 佩:古人衣带上的玉佩,行走时碰撞声音清脆故称“清佩”。
"云雨归时带异香":雨歇云收之后,似闻到她身上的奇香。
# 云雨: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梦与女神相会,临别时,女神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诗中指女神的行踪。
"何事神仙九天上":九天上的仙女呀,你到底为了什么?
#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
"人间来就楚襄王":为什么到人间来与楚襄王共枕同床?
# 就:靠近。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咏史诗。描绘了巫山神女庙周边巫山十二峰郁郁苍苍的壮丽景色,以及庙中象征神女的片石,表达了诗人对神女下凡与楚襄王相会这一传说背后所蕴含的命运、情感等问题的思索与感慨,抒发了对历史传说和世事无常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把晓雾比作神女卷起的帷幔,将欲谢的山花比作神女的残妆,生动形象地赋予自然景色以神女的神韵,使神女形象跃然纸上。想象:“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在美好的星河夜能听到神女身上玉佩清脆声响,以及神女在云雨归时带着奇异香气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设问:“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以设问结尾,引发读者对神女下凡这一行为的思考,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深度。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联,先勾勒巫山十二峰的葱郁翠影,其中神女峰尤为峻峭秀丽。随后,细致刻画神女峰的晨景与夜景:清晨,缭绕峰间的雾气似薄纱帐幔缓缓卷起,山上将谢的山花仿若神女昨夜残留的妆容;良夜,银河璀璨,山中似有神女玉佩叮当作响,还仿若飘散着她归来时的独特香气。这四句,晨景以比喻绘形,夜景借想象写声与味,既展现不同时段神女峰的绝美,又烘托出神女的绰约风姿。后两联,诗人抛出疑问,天上高洁的神女为何下凡与楚襄王相会?此举既赞颂了神女,又暗讽庸俗君王,大胆新奇的发问,彰显诗人的进步思想。诗中描绘神女峰时,巧妙融合神女形象,如以“亭亭”形容山峰,尽显秀丽婉约之态;“卷幔”“残妆”“清佩”“异香”等表述,贴合女性特质。用“卷幔”喻晨雾初散,“残妆”比将谢山花,形象贴切;“清佩”“异香”源自神话想象,营造出瑰丽浪漫的神话意境,引人入胜。
4. 作品点评
此诗聚焦巫山神女峰的奇秀景致与神女的曼妙形象。整首诗将神女峰景色与神女形象自然融合,生动鲜活,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自然,音韵和谐,风格潇洒灵动、俊逸爽朗。
上一篇:唐·徐夤《鸡》
下一篇:唐·吕岩《促拍满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