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洒园林":绵绵细雨散落整个园子的树木,
"新晴好一寻":等天气放晴好游览一番。
# 寻:探寻,游览。指雨后游览园林。
"低风洗池面":微风袭击着整个水池,
"斜日拆花心":傍晚时西斜的太阳照射着绽放的花蕊。
# 拆花:指花开。拆:开裂。
"暝助岚阴重":山间云气和暮色相互重叠显得阴沉沉,
# 岚:山间云气。,暝:暮色。
"春添水色深":让春天的水颜色也变得深沉一些。
"不如陶省事":不如就像陶渊明那样淡泊,
# 不如陶省事:“不如”二句:淆不如陶潜之省事,抚其无弦琴,却抱有弦之琴。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此反其意而用之。
"犹抱有弦琴":虽然不会弹琴,但依然会在高兴的时候抚琴消遣。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以春日园林闲居为题材的诗。它描绘了诗人在雨后于居所附近小池周边闲步时所见的景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春日生活的喜爱与享受,同时,借对陶渊明的提及,流露出对超脱生活境界的向往,整体写得轻灵别致,在对平常生活小事的描绘中,展现出独特的情致,动词运用巧妙,使诗歌生动且富有韵味。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诗人一贯仰慕陶渊明,也学着他悠闲自在地弹琴,但诗人还是不如陶渊明通达,陶渊明弹琴是不用琴弦的,他是在心中弹琴,直接进入虚拟现实中抒发自己的情志,而诗人所弹的琴却是有五根弦的,他还要借助琴声来诱导自己进入一个虚拟世界中去。用典:“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这两几句中暝色沉沉,春波湛湛,当此清幽澄净之境,已经足够消除所有尘念,而我还抱琴想要抚琴,毕竟不能和陶渊明一样心无杂念。最后两句用古人的典故,收尾收的轻松省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点明背景,微雨洒落园林后初晴,诗人趁此良机打算探寻园中美景,简洁地引出下文对园林景色的描绘。颔联“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运用“洗”“拆”两个动词,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微风轻拂池面,似在清洗;斜日映照花朵,花瓣似被拆开的画面,将风与日赋予了人的动作,使景色富有动态感与新鲜感。中二联中“洗”“拆”“助”“添”四字,是全诗的亮点。正如阿・托尔斯泰所言“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这些动词赋予景物以情感与动态,把事物在行动状态中生动地表现出来。“洗”字让微风拂池的轻柔之感跃然纸上;“拆”字新奇地描绘出斜日下花朵的形态变化;“助”“添”二字与“暝色入高楼”之“入”、“池塘生春草”之“生”一样工绝,形象地展现出暮色与春天对园林景色的影响,使画面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颈联“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以“助”“添”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暮色加重山林雾气的浓重,春天使水色变得更加幽深,从视觉感受上进一步渲染园林的氛围,展现出自然景象随时间与季节变化的特点。尾联“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诗人由景及人,联想到陶渊明,自叹不如其通达省事,自己还需借助有弦之琴来抒发情志,巧妙地在描绘景色之后融入个人感慨,使诗歌层次丰富。尾联通过与陶渊明的对比,流露出诗人虽身处美好春光中,却在情志抒发上稍显拘泥,不如陶渊明那般洒脱自在的感慨,在闲适之中略带一丝对自身境界的反思,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独具两大鲜明特色,其一为细腻入微,其二是幽默风趣。从“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等诗句,便能深切领略到其细腻入微之处。特别是“斜日拆花心”一句,堪称绝妙。短短五字,蕴含着极为精妙的景致描绘。若换作今人表述,恐怕需洋洋洒洒一段话,却依旧难以还原其中韵味,足见诗人对生活观察之敏锐,艺术表现力之惊人。此句宛如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将斜日映照下,花朵似被缓缓“拆”开的瞬间,生动且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诗的幽默风趣,则集中体现在末尾两句。诗人自谦“不如陶省事”,众所周知,陶渊明抚琴别具一格,他的琴并无琴弦,意在以心抚琴,畅抒情志。
# 次联名句,体物入微。
明末清初冯班《瀛奎律髓汇评》
# 三句纤而拙,六句好,七句不成文。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杜甫《少年行二首》
下一篇:唐·元稹《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