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chū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wēi
yuán
lín
xīn
qíng
hǎo
xún
fēng
chí
miàn
xié
chāi
huā
xīn
míng
zhù
lán
yīn
zhòng
chūn
tiān
shuǐ
shēn
táo
xǐng 
shì
yóu
bào
yǒu
xián
qín

译文

绵绵细雨散落整个园子的树木,等天气放晴好游览一番。微风袭击着整个水池,傍晚时西斜的太阳照射着绽放的花蕊。山间云气和暮色相互重叠显得阴沉沉,让春天的水颜色也变得深沉一些。不如就像陶渊明那样淡泊,虽然不会弹琴,但依然会在高兴的时候抚琴消遣。

逐句剖析

"微雨洒园林":绵绵细雨散落整个园子的树木,

"新晴好一寻":等天气放晴好游览一番。

# 寻:探寻,游览。指雨后游览园林。

"低风洗池面":微风袭击着整个水池,

"斜日拆花心":傍晚时西斜的太阳照射着绽放的花蕊。

# 拆花:指花开。拆:开裂。

"暝助岚阴重":山间云气和暮色相互重叠显得阴沉沉,

# 岚:山间云气。,暝:暮色。

"春添水色深":让春天的水颜色也变得深沉一些。

"不如陶省事":不如就像陶渊明那样淡泊,

# 不如陶省事:“不如”二句:淆不如陶潜之省事,抚其无弦琴,却抱有弦之琴。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此反其意而用之。

"犹抱有弦琴":虽然不会弹琴,但依然会在高兴的时候抚琴消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履道春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律诗。诗描绘了诗人雨后于履道里居所附近园林的所见所感。诗的开篇点明微雨洒园后新晴,引出诗人漫步园林。颔联以“洗”“拆”等生动动词,拟人化地展现低风拂池、斜日映花之景;颈联描绘暮色加重岚阴、春天添深水色,营造静谧氛围。尾联借与陶渊明对比,表达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写作上,拟人手法使景色鲜活,以景衬情展现诗人心境。此诗虽写日常小事与瞬间感受,却轻灵别致。刻画入微,用词奇警,将平凡春景描绘得清新自然,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与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履道春居》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宝历二年冬,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一路从容,直至太和元年春才抵达。同年三月十七日,他被征为秘书监,后离开洛阳前往长安。这年末,又奉旨出使洛阳。太和二年春完成使命回长安后,二月十九日被任命为刑部侍郎。虽品级较秘书监略低,但地位重要,这两年其仕途颇为得意。此诗约作于太和元年冬他出使洛阳之后,或许是因仕途顺遂,在洛阳履道里居所面对雨后园林之景,触景生情,借描绘园林的清新春景,展现生活的闲适惬意,表达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以及对宁静生活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以春日园林闲居为题材的诗。它描绘了诗人在雨后于居所附近小池周边闲步时所见的景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春日生活的喜爱与享受,同时,借对陶渊明的提及,流露出对超脱生活境界的向往,整体写得轻灵别致,在对平常生活小事的描绘中,展现出独特的情致,动词运用巧妙,使诗歌生动且富有韵味。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诗人一贯仰慕陶渊明,也学着他悠闲自在地弹琴,但诗人还是不如陶渊明通达,陶渊明弹琴是不用琴弦的,他是在心中弹琴,直接进入虚拟现实中抒发自己的情志,而诗人所弹的琴却是有五根弦的,他还要借助琴声来诱导自己进入一个虚拟世界中去。用典:“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这两几句中暝色沉沉,春波湛湛,当此清幽澄净之境,已经足够消除所有尘念,而我还抱琴想要抚琴,毕竟不能和陶渊明一样心无杂念。最后两句用古人的典故,收尾收的轻松省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点明背景,微雨洒落园林后初晴,诗人趁此良机打算探寻园中美景,简洁地引出下文对园林景色的描绘。颔联“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运用“洗”“拆”两个动词,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微风轻拂池面,似在清洗;斜日映照花朵,花瓣似被拆开的画面,将风与日赋予了人的动作,使景色富有动态感与新鲜感。中二联中“洗”“拆”“助”“添”四字,是全诗的亮点。正如阿・托尔斯泰所言“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这些动词赋予景物以情感与动态,把事物在行动状态中生动地表现出来。“洗”字让微风拂池的轻柔之感跃然纸上;“拆”字新奇地描绘出斜日下花朵的形态变化;“助”“添”二字与“暝色入高楼”之“入”、“池塘生春草”之“生”一样工绝,形象地展现出暮色与春天对园林景色的影响,使画面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颈联“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以“助”“添”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暮色加重山林雾气的浓重,春天使水色变得更加幽深,从视觉感受上进一步渲染园林的氛围,展现出自然景象随时间与季节变化的特点。尾联“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诗人由景及人,联想到陶渊明,自叹不如其通达省事,自己还需借助有弦之琴来抒发情志,巧妙地在描绘景色之后融入个人感慨,使诗歌层次丰富。尾联通过与陶渊明的对比,流露出诗人虽身处美好春光中,却在情志抒发上稍显拘泥,不如陶渊明那般洒脱自在的感慨,在闲适之中略带一丝对自身境界的反思,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独具两大鲜明特色,其一为细腻入微,其二是幽默风趣。从“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等诗句,便能深切领略到其细腻入微之处。特别是“斜日拆花心”一句,堪称绝妙。短短五字,蕴含着极为精妙的景致描绘。若换作今人表述,恐怕需洋洋洒洒一段话,却依旧难以还原其中韵味,足见诗人对生活观察之敏锐,艺术表现力之惊人。此句宛如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将斜日映照下,花朵似被缓缓“拆”开的瞬间,生动且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诗的幽默风趣,则集中体现在末尾两句。诗人自谦“不如陶省事”,众所周知,陶渊明抚琴别具一格,他的琴并无琴弦,意在以心抚琴,畅抒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次联名句,体物入微。

明末清初冯班《瀛奎律髓汇评》

# 三句纤而拙,六句好,七句不成文。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少年行二首》

下一篇:唐·元稹《感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