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tài
píng
yuè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uì
fēng
réng
jié
jiǎn
shí
tài
gèng
xiāo
bīng
shèng
niàn
cháng
yōu
tài
píng
zhàn
yáo
jiǔ
xūn
fēng
shùn
yuàn
tóng
yáo
shùn
suǒ
zài
rén

译文

年成丰收了仍然保持节俭,太平时期更加要防范战争。君主的心能长久地像这样,哪里还用担忧天下不太平呢。浓重的露水如同尧帝时的美酒,和暖的东南风催发了像舜帝时的颂歌。希望能如同尧、舜那般圣明,所感到快乐的事在于民心和乐。

逐句剖析

"岁丰仍节俭":年成丰收了仍然保持节俭,

# 岁丰:丰收年景。

"时泰更销兵":太平时期更加要防范战争。

# 销兵:防范战争,销,有防范的意思。,时泰:太平时期。

"圣念长如此":君主的心能长久地像这样,

# 圣念:君主的心。

"何忧不太平":哪里还用担忧天下不太平呢。

"湛露浮尧酒":浓重的露水如同尧帝时的美酒,

# 湛露:浓重的露水。

"薰风起舜歌":和暖的东南风催发了像舜帝时的颂歌。

# 薰风:和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愿同尧舜意":希望能如同尧、舜那般圣明,

# 尧舜意:尧舜圣明的原因。

"所乐在人和":所感到快乐的事在于民心和乐。

# 人和:民心和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太平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古体诗,是一首组诗。内容上,先强调年景丰收仍需节俭,太平时期需防范战争,认为君主若能长久保持这样的想法,国家必定太平;后借尧、舜的典故,表达期望君主能如尧舜般圣明,以民心和乐为乐。语言平实,却蕴含深意。第一首侧重于阐述节俭、销兵与太平的关系,第二首以古圣先贤为榜样,深化对圣明君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组诗。内容上,这组诗前一首描绘了年景丰收时倡导节俭,世道太平之时防范战争的情景,后一首写圣明人和,以尧舜时期的美好景象作比,希望君主能如尧舜般圣明,以实现人心和睦为乐,体现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的追求和对国家稳定的关切。

2. 写作手法

用典:“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歌。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引用了尧和舜的典故,以尧帝时的美酒、舜帝时的颂歌来营造一种圣明的氛围,同时表达希望君主能如同尧舜那般圣明,把民心和乐作为所追求的目标,借古喻今,含蓄地传达出对现实中君主品德和治国理念的期望。直抒胸臆:“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以及“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等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观点和期望,认为君主若能长久保持节俭、销兵等良好的治理理念,就无需担忧国家不太平,且希望君主能以尧舜为榜样,以民心和乐为乐,直接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3. 分段赏析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运用质朴的语言,点明即便年成丰收也应保持节俭的作风,在太平盛世时更要注重防范战争。这既体现了对良好品德和治国策略的倡导,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思考,为全诗奠定了务实的基调。“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进一步阐述观点,直接表明若君主长久秉持这样的理念,国家太平便无需忧虑,这两句直抒胸臆,将诗人对君主的期望和对太平的向往直白地表达出来,情感真挚而强烈。“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歌”,巧妙运用尧、舜的典故,描绘出好似尧帝时美酒在湛露中浮现、舜帝时和畅的薰风里响起颂歌的美好场景,营造出一种圣明祥和的氛围。“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此处“尧舜意”指的是尧舜圣明的原因,诗人希望君主能如同尧舜那样,把民心和乐作为所追求的快乐,含蓄地传达出对现实中君主能以民为本、实现社会和谐的期盼,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也体现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舞曲歌辞·独漉篇》

下一篇:唐·宋之问《放白鹇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