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一盏君莫辞":劝你喝一杯,你不必推辞,
# 盏:一作杯。
"劝君两盏君莫疑":劝你喝两杯,你不必怀疑,
# 盏:一作杯。
"劝君三盏君始知":劝你喝三杯,你才会明白。
# 盏:一作杯。
"面上今日老昨日":今天你的面容已经老去,昨天的容颜也已经过去,
"心中醉时胜醒时":但内心中醉酒时的快乐胜过清醒时的体验。
"天地迢遥自长久":天地间的距离自古以来就很遥远,
# 迢遥:一作迢日。
"白兔赤乌相趁走":月亮和太阳相互追逐。
# 赤乌:日。,白兔:月。
"身后堆金拄北斗":在你身后,金子堆积成北斗星,
"不如生前一樽酒":但与生前的一杯酒相比,毫不足道。
"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难道你没有看到,在春明门外,天将破晓,
"喧喧歌哭半死生":喧嚣的歌声和哭泣声交织在一起,有人半死半生地欢呼。
"游人驻马出不得":游人驻足无法离去,
"白舆素车争路行":白色的车马争相通行。
"归去来":回家后,
"头已白":头发已经白了,
"典钱将用买酒吃":用剩下的钱买酒来享受。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劝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劝酒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对酒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快乐、自由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白居易以酒为媒介,呼吁人们珍惜当下,及时行乐,营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对酒的称颂与对人生的反思,诗人表达了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情感,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对比:“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通过对比,突出了醉酒的愉悦与清醒的无奈,表达了对快乐的追求。夸张:“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以夸张手法强调及时行乐的重要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诗人以“一杯”、“两杯”、“三杯”的递进方式,逐步引导读者体会酒中的美妙与人生的真谛。酒不仅是享受,更是一种启示,唯有在饮酒中,才能领悟到超脱世俗的快乐。这种劝酒的方式,既显得亲切,又带有一种哲理的深度。“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诗人对比了醉与醒两种状态,认为醉酒时的快乐与满足远胜于清醒时的平淡。醉后的陶醉能让人忘却人间的烦恼,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超脱态度,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诗人以天地的广阔与白兔(月亮)、赤乌(太阳)的奔跑为喻,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天地虽永恒,但人生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一描绘既展现了宇宙的宏大,又反衬了人生的渺小与脆弱。“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诗人直截了当地指出,即便死后拥有无尽的财富,也不如生前一杯酒来得实在。这一句强调了及时行乐的重要性,劝诫人们不要将生命浪费在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中,而应珍惜眼前的美好与快乐。“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紫车争路行。”诗人描绘了春明门外的繁忙场景,游人如织,车马喧嚣,歌声与哭声交织,展现了人生的纷繁与匆忙。这一景象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生的匆匆过客,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的喧嚣所束缚。“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诗的最后,诗人以“归去来”的呼唤,劝诫人们放下无谓的追逐,及时行乐。即便头发已白,也要将钱用来买酒,享受人生的乐趣。这一结尾既充满了对生命的豁达态度,也表达了对欢乐与自由的终极追求。
上一篇:唐·白居易《恻恻吟》
下一篇:唐·白居易《欢喜二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