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袖红弦明月中":月光下紫色衣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拂动,
# 明月中:月光下。,紫袖红弦:弹筝女子的衣袖是紫色的,筝弦的颜色是红的。
"自弹自感暗低容":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
# 暗低容:满面愁容,低头沉吟的样子。,自弹自感:弹筝人自己被曲中的情意所感动。
"弦凝指咽声停处":忽然,弦声凝绝、柔指轻顿,
# 弦凝指咽:弹奏暂停的状态。
"别有深情一万重":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夜筝》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音乐抒情诗。描绘了乐妓在月光下弹奏古筝的情景,通过“明月”“玉筝”等意象,展现了女子在音乐中感怀身世的深情,并以“弦凝指咽”的瞬间停顿,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无尽深意。全诗构思精巧,语言凝练,余韵悠长。
2. 写作手法
借代:“紫袖”借代弹筝女子的衣服,“红弦”借代古筝,以局部代整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弹筝者的形象和其所用乐器,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夸张:“别有深情一万重”运用夸张,极言弹筝女子的深情之多、之厚、之深,强调了情感的浓烈程度,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点明了弹筝者的身份与时间。诗人用“紫袖”二字,简洁地勾勒出弹筝者的女性形象,至于她的具体身份——是乐人还是侍妾,并未明言,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明月中”则点出了演奏的时间,正是皓月当空的夜晚。女子沉浸在弹奏中,似乎对周围的听者毫不在意,仿佛已与琴声融为一体。这正是艺术的玄妙之处:创造者被自己的作品所打动,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或许,她的琴声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那低眉间的愁容已悄然透露了她的心事。后两句写琴声戛然而止,弦音凝滞。这中断并非因为曲终,而是因她内心的愁绪难以继续,或是为了给听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正是这一停顿,将琴声中的深情推向极致,仿佛之前的演奏皆为此瞬间而铺垫。这短暂的静默,让人从琴声中进入一个更为深远悠长的意境,而这一意境的感受,则因听者的心境而异。这与《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不谋而合,但此处更为凝练。“一万重”的深情,虽略显夸张,却巧妙地映射了弹筝者心中的无尽愁思,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诗人在诗中并未直接描写弹筝女的技艺与乐曲的悠扬,而是通过侧面烘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人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乐曲的魅力。诗人巧妙地给出线索:能够让弹筝者自我沉醉,并引发听者无尽深情的乐曲,必然是玄妙绝伦、难以企及的。与《琵琶行》中用大量笔墨铺陈渲染不同,这首短小精炼的绝句,反而以含蓄的方式让人回味无穷。诗人有意不将话说满、说透,甚至避免正面描写,正是这种留白的手法,使诗意更加悠长,耐人寻味。白居易以限制颇多的绝句形式,表达与长篇《琵琶行》相似的情感,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高超的诗艺境界。
# 后二句,即《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意的精缩。诗所描绘的是有“包孕”的那一顷刻,点到为止,不去说破,留有艺术“空白”,故能引发联想,使人睹影而知竿。
不详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师长泰《白居易诗选评》
上一篇:唐·韩偓《夏日》
下一篇:唐·赵嘏《宿楚国寺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