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ī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ǒng
西
yīng
dào
jiāng
dōng
yǎng
jīng
nián
zuǐ
jiàn
hóng
cháng
kǒng
guī
xiān
jiǎn
chì
měi
yīn
wèi
shí
zàn
kāi
lóng
rén
lián
qiǎo
qíng
suī
zhòng
niǎo
gāo
fēi
tóng
yīng
zhū
mén
shēn
cáng
láo
hòu
fáng
zhōng

译文

陇西的鹦鹉被带到江东,养了几年后嘴渐渐变红了。怕它飞走先剪短它的翅膀,每次给它喂食时才暂时开一下笼门。人爱惜它嘴巧感情虽重,鸟却想高飞与人的想法不同。它很像那富贵人家的歌女舞女,总是被深藏禁闭在后房中。

逐句剖析

"陇西鹦鹉到江东":陇西的鹦鹉被带到江东,

# 江东:即江南。,陇西:泛指甘肃一带。陇西盛产鹦鹉,唐皮日休《哀陇民》诗云:“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陇,即陇山,横亘于陕西甘肃交界处。

"养得经年嘴渐红":养了几年后嘴渐渐变红了。

# 嘴渐红:鹦鹉小的时候嘴不红,长大后,逐渐变成红色。,经年:一年以后,或多年以后。

"常恐思归先剪翅":怕它飞走先剪短它的翅膀,

"每因喂食暂开笼":每次给它喂食时才暂时开一下笼门。

"人怜巧语情虽重":人爱惜它嘴巧感情虽重,

# 巧语:指学会人说话。,怜:爱惜。

"鸟忆高飞意不同":鸟却想高飞与人的想法不同。

# 意:心思,志向。,鸟:指鹦鹉。

"应似朱门歌舞妓":它很像那富贵人家的歌女舞女,

# 歌舞妓:指富贵人家蓄养的歌伎舞女。,朱门:指富贵人家。因这些人家的大门都是用朱漆涂饰的,故称朱门。

"深藏牢闭后房中":总是被深藏禁闭在后房中。

# 牢: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鹦鹉》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鹦鹉来写被达官贵人养在家中的歌姬。诗中以鹦鹉自“陇西”至“江东”、被困笼中、剪翅难飞等经历,暗喻歌姬们的悲惨处境。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首联写鹦鹉远离家乡,颔联写其被剪翅开笼的无奈,颈联点明人与鸟心意不同,尾联直接将鹦鹉与歌舞妓类比,批判意味十足。全诗体现了诗人对受压抑歌妓的同情,展现了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826年)所作。彼时朝中党争激烈,白居易因不愿卷入纷争自请外放,虽在地方勤政爱民,却深感个人力量有限,难以改变权贵欺压百姓的现状。目睹朱门豢养歌妓如囚鸟的境遇,他借鹦鹉喻人,写下此诗,既为底层女性发声,亦宣泄对现实的愤懑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借鹦鹉被从陇西带到江东,养在笼中,虽受主人怜爱却失去自由的形象,写出了被达官贵人豢养的歌姬们被困深宅,渴望自由却不得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表面写鹦鹉,实则以鹦鹉的遭遇来影射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束缚的人。如“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通过描写鹦鹉被剪翅、笼中生活的艰难,暗示了那些身处困境、渴望自由却无法摆脱束缚的人们的悲惨命运。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将主人对鹦鹉巧语的喜爱与鹦鹉对高飞的向往进行对比,突出了两者想法的巨大差异,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联“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开篇便点明鹦鹉的出身与经历。“陇西”本是鹦鹉的故乡,那里山川壮丽,鹦鹉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活。然而,它却被带到了遥远的“江东”。“经年”二字,诉说着时间的漫长,鹦鹉在异地他乡已度过许多岁月。随着时间流逝,它的嘴渐渐变红,看似变得更加漂亮,实则象征着它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失去了原本的野性与自由,个性逐渐被磨灭,只是因为这看似艳丽的外表,更能讨得主人欢心。颔联“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进一步描绘鹦鹉的悲惨境遇。“思归”一词紧密承接首联,体现出鹦鹉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一个“常”字,生动地展现出鹦鹉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时刻都想展翅高飞回到陇西。但狠心的主人却早早剪断了它的翅膀,让它即便有归乡之心,也无飞翔之力。而“每因喂食暂开笼”,表明鸟笼虽然偶尔打开,可这并非是为了让鹦鹉享受自由,仅仅是主人为了喂食的方便。短暂的开笼时间,对鹦鹉而言,不过是如同囚犯放风一般,无法真正获得自由。颈联“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此联通过人与鸟不同想法的对比,深化了诗歌主题。主人喜爱鹦鹉能说会道,对它宠爱有加,看似情义深厚。然而,鹦鹉内心深处怀念的却是在陇西自由自在高飞的日子。“高飞”与之前的“剪翅”形成鲜明反差,主人的怜爱与鹦鹉的向往完全背道而驰。这也揭示出主人的爱不过是自私的占有,明知鹦鹉渴望自由,却依旧残忍地束缚它。尾联“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诗人笔锋一转,将鹦鹉与朱门中的歌舞妓相类比。在权贵眼中,鹦鹉和歌舞妓一样,都只是供他们娱乐的玩物。“深”“藏”“牢”“闭”“后”这五个定语,层层叠加,深刻地描绘出鹦鹉所处环境的恶劣,被重重禁锢,毫无自由可言。诗人借此对权贵们的残忍与自私进行了强烈批判,表达出内心的激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鹦鹉》)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寄慨遥深,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

不详不详《唐诗宋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日渐长,赠周、殷二判官》

下一篇:唐·白居易《杏园花下赠刘郎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