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天":四月一日这一天,
"花稀叶阴薄":花儿开得稀疏,叶子也只是薄薄的一层。
"泥新燕影忙":泥土还是新翻的,燕子忙碌地在上面飞翔觅食,
"蜜熟蜂声乐":蜜蜂则在花间穿梭,嗡嗡采蜜的声音很是悦耳。
"麦风低冉冉":微风吹过麦田,麦穗轻轻摇曳,
# 冉冉:柔弱下垂貌。
"稻水平漠漠":稻田里的水面平静而广阔。
# 漠漠:密布貌;布列貌。
"芳节或蹉跎":美好的时节或许就这样白白流逝了,
"游心稍牢落":我游玩的心情也渐渐变得有些落寞。
# 牢落: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芜貌。
"春华信为美":春天的花朵确实美丽,
"夏景亦未恶":但夏天的景色也并不差。
"飐浪嫩青荷":水面上轻轻摇动的嫩荷叶,
"重栏晚红药":还有栏杆边傍晚时分绽放的红芍药,都别有一番风味。
"吴宫好风月":吴地宫殿的风月之美,
"越郡多楼阁":越地的楼阁之多,都是值得称赞的。
"两地诚可怜":这两个地方确实都很可爱,
"其奈久离索":只是我长久地离别它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思念。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唱和、友情诗。诗歌描绘了四月初的田园山水风光,体现出美好时节景色的优美。同时,借吴地与越地不同的风景,如“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写出作者与好友分居两地,虽赏着不同风景,但互相思念、牵挂的心情。这是一首写友情的五言古诗,借两地景色及对时光的感慨,表达了与友人分居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描绘四月的种种景色,如“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等,借这些美好的景色,先烘托出愉悦的氛围,后通过“其奈久离索”转折,抒发因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使情感表达自然流畅。对比:将春天的“春华”与夏天的“夏景”对比,突出不同季节都有美好之处;将自己与友人所处的吴地和越地进行对比,通过不同地域的风景差异,强化了分居两地的遗憾之感。直抒胸臆:“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等句,直接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与友人分离的无奈、思念之情。细节描写:“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等句,通过对燕子、蜜蜂、荷叶、芍药等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景色特点,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诗人开篇点明时间为四月一日,此时花渐稀少,树叶已有一定的荫蔽。接着通过“燕影忙”“蜂声乐”展现出春天向夏天过渡时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麦风”“稻水”两句则描绘出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好,为后文抒情做铺垫。中间四句:“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诗人由景及情,感慨美好的时节或许会虚度,游玩的心情变得有些低落。但随即又自我安慰,认为春天固然美丽,夏天的景色同样不错,体现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豁达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因友人不在身边而产生的些许失落。后六句:“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诗人继续描绘夏天的景色,嫩荷在波浪中轻轻摇曳,重栏边晚开的芍药娇艳欲滴,展现出吴宫和越郡的美景。然而,如此美好的景色,却因与友人长久分离而无法一同欣赏,“其奈久离索”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
上一篇:唐·李隆基《旋师喜捷》
下一篇:唐·许彬《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