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为儒者":那些社会下层的读书人真的很可怜,
# 儒者:作儒士的人。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为:作为。当作。,悲哉:悲哀啊。哉,文言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
"力学不知疲":辛辛苦苦读书不知道疲倦。
# 疲:疲倦。疲惫,知:一作能。,力学:努力学习。
"读书眼欲暗":常常是读书读到眼睛昏花,
# 欲暗:将要黑暗。失去光明也。欲:一作前。
"秉笔手生胝":写字写到手上生了茧子。
# 胝:胼胝。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秉笔:秉持毛笔。手拿毛笔。
"十上方一第":赶考十次才考取一次功名,
# 一第:一个科举考试的次第。,方:方才。刚刚有。,十上:十次上考场。
"成名常苦迟":能够取得功名通常又得很长时间。
# 常苦:苦于非常迟晚。,成名:成就功名。称科举中第。
"纵有宦达者":纵使考中了功名,
# 者:的人或物。,宦达:宦途通达。官位显达,仕途亨通。,纵有:纵使有。即使有。就是有。
"两鬓已成丝":往往两鬓都已斑白。
# 丝:白丝。,两鬓:两个鬓角。
"可怜少壮日":可怜这些读书人,
# 少壮:年少力壮,年富力强。
"适在穷贱时":少壮之时都在为功名奋斗。
# 穷贱:穷困卑贱。,适:刚巧。刚才。
"丈夫老且病":等到年老生病才考中,
# 丈夫: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指成年男子。
"焉用富贵为":又能享受到什么富贵呢。
# 为:来作为。作何为。有何作为。,富贵: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焉用:怎用。何用。焉,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
"沈沈朱门宅":在朱红色大门里,
# 宅:宅院。,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沈沈:一作沉沉。
"中有乳臭儿":有那些年幼无知的小子。
# 乳臭儿:乳臭未干的幼儿。对年轻人的蔑称,谓年幼无知。
"状貌如妇人":相貌跟妇人一般,
# 妇人:女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状貌:状态和外貌。
"光明膏粱肌":白白胖胖的。
# 肌:肌肉。,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精细的。,光明:光泽明亮。
"手不把书卷":手从来不拿书卷,
# 书卷:书籍和卷宗。古代书本多卷轴,故称“书卷”。,把:把持。把握。
"身不擐戎衣":身上从来不穿军服。
# 戎衣:军服,战衣。皮甲。,擐:穿,贯。
"二十袭封爵":二十岁的时候子孙继承前辈的爵位,
# 封爵:所封的爵位。封土授爵。,袭:因袭。承袭。
"门承勋戚资":继承了前人的资产。
# 资:资质。资格。资产。,勋戚:有功勋的皇亲国戚。,门承:门第承袭或继承。
"春来日日出":春天的时候天天出去,
# 春来:立春以来。
"服御何轻肥":穿着高档的衣服,骑着俊美的马匹。
# 轻肥:轻快肥壮。“轻裘肥马”的略语。轻暖和肥壮。,何:何其。多么。,服御:衣服和御车。服马和驾车。古代一车四马,当中夹辕二马称“服马”。泛指驾车之马。
"朝从博徒饮":白天招呼赌徒狂饮,
# 饮:饮酒。,博徒:赌博之徒。博:一作薄。,从:跟从。,朝:早晨。
"暮有倡楼期":晚上又到娼楼幽会。
# 期:期会。约期。,倡楼:倡优的戏楼。倡女所居处,妓院。
"平封还酒债":卖掉了家产去还酒债,
# 还酒债:偿还酒席的赊债。,平封:意为卖掉家产。平:通评,论价。封:一作去。本指土堆,此指家产。
"堆金选蛾眉":花了大把的银子去选美女。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美女的代称。,选:选购。挑选。,堆金:成堆的黄金。
"声色狗马外":一天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
# 外:以外。,声色狗马:色、玩狗、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声色:指淫声音乐与女色。狗马:犬和马。
"其余一无知":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
# 一无知:一无所知。
"山苗与涧松":上层子弟与底层考取功名者,
# 涧松:山涧的松树。,山苗:山上的树苗。
"地势随高卑":随着地位的不同而卑贱自显。
# 高卑:高大与卑微。高与矮。,地势:土地山川的形势。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
"古来无奈何":这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让人无奈的现象,
#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古来:自古以来。
"非君独伤悲":不只是你一个人所伤悲的。
# 伤悲:伤感悲愤。,君独:一作独君。君:君王,君子。独:独自。,非:不是。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乐府诗,也是一首讽喻诗。诗歌将贫寒士子与封建贵族子弟的遭遇进行对比,体现了唐代社会统治阶级内部世族与寒门的差别和矛盾,表达了对世族特权制度的强烈不满,为中下层士子鸣不平。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贫寒士子与封建贵族子弟的境遇进行鲜明对比。贫寒士子“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十考方得一第,即便宦达也已两鬓斑白;而贵族子弟“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岁便能袭封爵,享受“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的奢靡生活。通过双方在求仕过程、生活状态上的巨大反差,深刻反映唐代社会阶层的矛盾。比喻:以“山苗”比喻世袭的贵族子弟,以“涧松”比喻贫寒读书人,形象地说明“山苗”能高于“涧松”,并非自身优势,而是“地势随高卑”,即凭借优越的出身背景。生动地揭示出社会阶层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制度,使抽象的社会问题变得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十二句为第一层,着重刻画了下层知识分子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的艰难。“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生动地描绘出这些读书人的艰辛,他们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地读书写字,眼睛累得昏花,手上磨出了老茧。然而,他们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的残酷现实,参加十次考试才可能中一次,而且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取得功名。“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进一步强调了即便有人最终成功,也是两鬓斑白、年老体衰,少壮时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即便获得富贵又有何用呢?这一层充分展现了底层知识分子为了功名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中间十六句进入第二层,诗人将笔锋转向了世族子弟,描绘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形象地勾勒出这些世族子弟的娇弱和养尊处优,他们居住在深宅大院中,白白胖胖,模样如同妇人。“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揭示了他们不读书、不服兵役,仅凭家族的荫庇,二十岁就能继承爵位,享受荣华富贵。这种不劳而获的现象让诗人十分反感,用“乳臭儿”来表达对他们的轻蔑。接着,诗人继续描写这些“乳臭儿”的不良行径:“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他们春天里每天外出,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骏马,白天与赌徒饮酒作乐,晚上到娼楼寻欢作乐。为了偿还酒债,不惜卖掉家产,还花费大量钱财挑选美女。他们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除了这些,一无所知。与底层知识分子的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世袭制度的不合理。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是诗人对这种不公平制度发出的无奈感慨。“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诗人用“山苗”比喻上层子弟,“涧松”比喻贫寒的读书人。“山苗”能够高过“涧松”,并非是因为自身的能力,而是所处的地势不同。这表明上层子弟与底层考取功名者的地位差异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这种不公平现象由来已久,并非个别人的悲哀。
上一篇:唐·严维《九月十日即事》
下一篇:唐·卫象《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