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òu
guī
jìn
liú
bié
zhū
tóng
ni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shí
nián
cháng
xué
shàng
miù
chéng
míng
zhuó
wèi
wéi
guì
qīn
fāng
shǐ
róng
shí
bèi
liù
rén
sòng
chū
chéng
xuān
chē
dòng
xíng
guǎn
shēng
jiǎn
bié
hèn
bàn
hān
qīng
yuǎn
chéng
piān
piān
chūn
guī
xiāng
qíng

译文

我常常刻苦学习了十年时间,这一次参加科举侥幸地获得了功名。考中科举并不是最值得珍贵的事,只有回家向父母报喜,让他们为我庆贺,才真正算得上是荣耀的事。当时同科及第的六七位同辈友人,送我走出京城。华丽的车子启动,我要踏上归程,送行的丝竹乐器奏响了离别的曲调。因为考中进士的得意之情,减轻了与友人离别的愁绪,大家喝得半醉的时候,我也不觉得回家的路途遥远了。轻快地骑着马,马蹄声急促而欢快,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我怀着急切的心情踏上归乡之路。

逐句剖析

"十年常苦学":我常常刻苦学习了十年时间,

"一上谬成名":这一次参加科举侥幸地获得了功名。

"擢第未为贵":考中科举并不是最值得珍贵的事,

"贺亲方始荣":只有回家向父母报喜,让他们为我庆贺,才真正算得上是荣耀的事。

"时辈六七人":当时同科及第的六七位同辈友人,

"送我出帝城":送我走出京城。

"轩车动行色":华丽的车子启动,我要踏上归程,

"丝管举离声":送行的丝竹乐器奏响了离别的曲调。

"得意减别恨":因为考中进士的得意之情,减轻了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半酣轻远程":大家喝得半醉的时候,我也不觉得回家的路途遥远了。

"翩翩马蹄疾":轻快地骑着马,马蹄声急促而欢快,

"春日归乡情":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我怀着急切的心情踏上归乡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居易的《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是唐代五言古诗。此诗以科举及第后归乡省亲为背景,通过“十年常苦学”的自述与“贺亲方始荣”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人生转折的感慨。诗中“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描绘了友人送别场景,以“轩车动行色”的细节与“丝管举离声”的氛围渲染离情,又以“得意减别恨”的对比手法,凸显及第之喜与友情之重。末句“翩翩马蹄疾”以动态意象收束,将归乡的急切与春日的明快交融,传递出对未来的期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直抒胸臆地表达了科举成功的喜悦与对亲人的思念,又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深化意境,堪称唐代科举题材诗歌中兼具个人情感与时代特征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中,“十年”的漫长苦学与“一上”的偶然成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求仕之路的艰辛与中举的不易,也体现出一种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中,“得意”的心情与“别恨”相对,及第的喜悦减轻了与友人离别的愁绪,通过这种对比,更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如“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直接表明在自己心中,考中科举并不是最珍贵的,能向亲人报喜才是真正的荣耀,将对亲情的重视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来。借景抒情:“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诗人借春日里轻快的马蹄声,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抒发了自己归乡的急切心情和喜悦之情,以景衬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细节描写:“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通过“轩车”“丝管”等细节,描绘出送别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华丽的车子准备启程,听到丝竹乐器演奏的离别的曲调,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虚实结合:实写友人送自己出帝城的场景,如“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是眼前的实景实情。而“贺亲方始荣”中,“贺亲”是想象中回到家向亲人报喜的情景,属于虚写,通过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以自谦口吻回顾科举历程,“十年”与“一上”形成时间跨度的对比,既凸显寒窗苦读的艰辛,又暗含对机遇的珍视。颔联“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转折升华,将个人功名置于亲情之下,体现儒家“孝悌”价值观,“贺亲”二字成为全诗情感核心。颈联“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聚焦送别场景,以“轩车”“丝管”的细节勾勒出友人饯行的隆重与离别的惆怅,动态描写与静态意象交织,增强画面感。尾联“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以递进手法收束,前两句通过“得意”与“别恨”的情感对冲,展现诗人豁达心境;后两句以“马蹄疾”的动态意象与“春日”的明快色调,将归乡的急切与对未来的期待熔铸一体,使全诗在昂扬氛围中收尾。全诗四联层层递进,既有对往昔的回顾,又有对当下的感怀,最终指向对亲情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赠柔之》

下一篇:唐·白居易《郊陶潜体诗十六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