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唐天下险":瞿塘是天下险峡,
"夜上信难哉":何况在夜里行船、逆水而上,实在更难啊!
# 难:一作艰。,信:实在。
"岸似双屏合":两岸山崖直立,夜色中正像两扇屏风一样向内合拢;
# 岸似双屏合:谓两岸的山峰像双座屏风一样合拢。
"天如匹帛开":从江面向上看,两边高崖间窄窄的天空,恰似撕开的一匹白练。
# 天如匹帛开:谓因为两岸山峰的合拢,仰头看天,就像一匹细长的白绸那样展开着。练,绸。帛:一作练。
"逆风惊浪起":江风迎面吹来,掀起惊天巨浪;
# 逆风:迎风。
"拔𥮘暗船来":纤夫们拉着船素,在黑暗中逆水行舟。
# 𥮘:纤夫拉船用的竹纤。
"欲识愁多少":要知道我的愁有多少吗?
"高于滟滪堆":那积聚的愁绪真比滟滪堆还要高啊!
# 滟滪堆:在重庆奉节女内,瞿塘峡口中,此地狭罕水急,航路最为险恶。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诗歌描绘了瞿塘峡夜晚的险峻景色,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对仕途坎坷的感慨。通过直接而强烈的表达方式,白居易在诗中不仅展现了瞿塘峡“天下险”的自然奇观,还深刻表达了自己面对逆境时的无奈与沉痛心情。此作品以瞿塘峡的险峻为背景,通过对峡中景色的具体描写,如两岸高峰似屏风合拢、天空如同匹练展开等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对夜航惊险经历的叙述,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充满危机感的氛围。同时,诗人在尾联巧妙地将个人遭遇与眼前景象相结合,用高于滟滪堆的愁绪象征自己命运的多舛和心灵的振颤,赋予了这首诗更深的情感层次和哲理意味。总之,这是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行旅诗,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来描绘瞿塘峡的景色,如“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通过将两岸高山比作合拢的屏风,天空比作展开的白色绸缎,形象地展现了瞿塘峡的雄伟与神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对比:通过对瞿塘峡光明与黑暗景象的对比描写(如“天如匹练开”),突出了峡谷的深邃与幽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瞿塘峡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使得自然景色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情感的载体。例如,“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一句,不仅描述了瞿塘峡的险峻,也隐含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叹。
3. 分段赏析
《夜入瞿塘峡》首联“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切入主题,直截了当地揭示了瞿塘峡夜晚航行的艰险。这里,“险”字成为了全诗的核心,通过一个感叹词“信难哉”,不仅强化了瞿塘之险的氛围,更强烈表达了诗人初次亲身体验这种险境时的震撼与敬畏之情。这种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简洁明快,既突出了瞿塘峡的险峻,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这一联采用了散文句式,语言自然流畅,简洁明朗,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平易近人的风格特点。颔联“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进一步深化了对瞿塘峡奇险景象的描绘。诗人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两岸高峰如同合拢的屏风,遮挡住了奔腾江流的通道,以及从峡谷中仰望天空的感觉如同张开的一匹白色绸缎。这种明暗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的描写手法,赋予读者一种深邃宁静的感受,同时也展示了瞿塘峡雄伟壮观的一面。“岸似双屏合”强调了两岸山峰紧密相连的情景,“天如匹练开”则形象地勾勒出了峡谷上方天空狭长的一线光明,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瞿塘峡夜晚那既封闭又开阔的独特魅力。颈联“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转向描述瞿塘峡行舟的艰难险阻。除了继续对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外,还巧妙引用了民间习俗,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在这一联中,诗人通过对逆风惊浪、船只悄无声息通过等细节的描写,深刻反映了瞿塘峡中航行的危险和紧张气氛,赋予诗歌更多生活实感。特别是“暗船来”的描写,结合当地风俗习惯,不仅展示了瞿塘峡航行的独特之处,也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水上生活的不易。此联不仅有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有对民间习俗的引用,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作品的文化深度。尾联“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达到了诗人情感的高潮,成为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不仅仅是对瞿塘峡险峻景色的感叹,更是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一种隐喻表达。此句一语双关,巧妙地将自己的哀愁与眼前的自然景象相结合,使得个人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通过这样的结尾,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高于滟滪堆”一句,既具体又抽象,将无形的愁绪量化为具体的高度,形象而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夜入瞿塘峡》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直率的情感表达和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了瞿塘峡夜晚的险峻景色,更通过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对命运的无奈感叹。它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切入主题,“险”与“难”的描绘贯穿全诗,既展现了瞿塘峡雄伟壮观的一面,也透露出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沉重心情。
# 《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仆谓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宋王楙《野客丛书》
# 乐天《望瞿塘》诗云:“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萧闲《送高子文》词云:“归兴高于滟滪堆。”雷溪漫注,盖不知此出处耳。然乐天固望瞿塘,故即其所见而言;泛用之,则不切矣。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
上一篇:唐·白居易《赠别宣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