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jiāng

朝代:唐作者:杜审言浏览量:2
chí
yuán
lín
bēi
yóu
jīn
chūn
huā
niǎo
zuò
biān
chóu
lián
jīng
guó
rén
nán
cuàn
xiāng
jiāng
shuǐ
běi
liú

译文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逐句剖析

"迟日园林悲昔游":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

# 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昔游:往日的游赏活动。,迟日:春日。《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今春花鸟作边愁":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 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今春:今年春天。

"独怜京国人南窜":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

# 南窜:指流放峰州。,京国人:京城长安的人。京国:指长安。,怜:可怜。

"不似湘江水北流":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 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湘江》是唐初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篇通过四组对照建构诗意:首句以“忆昔游”触发今昔对比,于春日故地重游的追忆中注入悲怆;次句借“见花鸟”展开乐景哀情对照,将鸟语花香的盎然春意与远赴边地的愁绪对应;第三句直陈“南窜”之身世之悲,表达人物命运与自然时序的相似;末句以“江水北流”作结,通过湘江的水北流去与诗人被贬南迁的对比收束全篇。全诗运用双重反衬结构:前两句通过今昔对照与哀乐对比,前者以昔日园游之乐反衬今春边愁之苦,后者以花鸟娱目之景反衬逐客伤心之情;后两句通过南北对照,以前句京国逐客与湘江逝水的对比,后句斯人南迁与江水北流的流向悖反,形成反差,表现“色彩清淡而情意浓挚”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少时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杜审言的诗前期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笔力雄健,能够寓湛深的艺术构思于严整格律之中;之后则多歌功颂德、应制献酬之作。其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首创四十韵长篇排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甫对其诗评价很高,称为“吾祖诗冠古”。代表作品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日京中有怀》《登襄阳城》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时值杜审言被贬谪至南方极偏远的峰州。在被贬南迁至极为偏远的峰州途中,诗人于渡湘江南下时恰逢春季,眼见春光遍染大地,花鸟翩然相迎,而滔滔江水却始终朝着与行进方向相反的北方奔涌。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将自身遭际与自然物象相对照,触发内心郁结,由此写下这首寄寓贬谪之痛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贬谪诗。诗歌展现了诗人被贬南迁深切的流徙之痛与故国之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次句“今春花鸟作边愁”中,以鸟语花香的明媚春景反衬诗人远赴边疆的哀愁,形成乐景衬哀情的情感宣泄。对比:首联通过“昔游”与“今春”的今昔对比,以及“园游”与“边愁”的情感对比;后两句以“京国逐客”与“湘江逝水”、“人南窜”与“水北流”形成现实与命运的对比。烘托:末句“不似湘江水北流”借江水北流的景象,烘托诗人逆流南迁的孤寂处境,表达人事之无常。

3. 分段赏析

全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手法。前两句是今与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后两句是人与物、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此诗颇具艺术特色,在七绝刚定型的初唐时期出现,尤为难得。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诗人由眼前春光触发对往昔春游的回忆。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原该是游目骋怀、心旷神怡的时光,此处追叙"昔游"却着一“悲”字。这“悲”是当下的悲,是从今日之悲回溯昔时之乐;亦可理解为,正因为忆起当日游乐,更衬得当前处境之哀。此句以现在的情感投射过去的场景,为昔日欢乐的景物染上了此时的悲伤。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从昔游回忆过渡到今春边愁。通常鸟语花香是令人愉悦的景物,但在诗人眼中,它们却更催发了对自身正流放边疆途中的感慨。鸟语花香在此句中,皆化作远去边疆的哀愁。诗人缘情写景,故景随情迁。从艺术手法看,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用反面事物衬托边愁;以可娱之物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亦是反衬法。杜审言是杜甫祖父,对其有直接影响,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或许正由此句化出。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皆因诗人远离京国、正南窜途中。上下三句均围绕此句展开,由它生发。但此句尚未点明《渡湘江》的题旨。末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及湘江,正式点题。“水北流”与“人南窜”形成反衬,进一步强化了诗歌中心内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成功运用反衬与对比手法。通过层层对比反衬,将诗人内心的愁苦表达得真切生动,感染力极强。杜审言性格爽朗直率,喜直抒胸臆,此诗亦体现这一特色。全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兼具整齐美、和谐美与反复咏叹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蒋仲舒曰:末二句与王勃《蜀中九日》作意相似,配偶处不对而对,对而不对,佳。

明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初唐七绝)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

# 初唐七绝之冠。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周敬曰:陈隋靡丽极矣,必简翻尽陈调。如“迟日园林”一章,练神修意,另出手眼,遂令光景一新。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初唐七绝,味在酸咸之外,“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下一篇: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