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wáng
dōng
xún
shí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yǒng
wáng
zhēng
yuè
dōng
chū
shī
tiān
zi
yáo
fēn
lóng
lóu
chuán
fēng
jìng
jiāng
hàn
fān
wéi
yàn
chí
sān
chuān
běi
luàn
hǎi
nán
bēn
yǒng
jiā
dàn
yòng
dōng
shān
xiè
ān
shí
wèi
jūn
tán
xiào
jìng
shā
léi
cáo
cáo
xuān
chāng
yún
liè
liè
guò
xún
yáng
qiū
háo
fàn
sān
yuè
chūn
yáo
kàn
guāng
lóng
pán
wáng
zhōu
jīn
líng
fǎng
访
qiū
chūn
fēng
shì
nuǎn
zhāo
yáng
diàn
殿
míng
yuè
hái
guò
zhī
què
lóu
èr
xún
yóu
wèi
huí
líng
sōng
bǎi
shǐ
使
rén
āi
zhū
hóu
jiù
nán
gèng
xián
wáng
yuǎn
dào
lái
dān
yáng
běi
shì
guān
huà
chū
lóu
tái
yún
shuǐ
jiān
qiān
yán
fēng
huǒ
lián
cāng
hǎi
liǎng
àn
jīng
rào
shān
wáng
chū
sān
shān
àn
lóu
chuán
kuà
hǎi
yáng
zhàn
jiàn
sēn
sēn
luó
shì
zhēng
fān
yǐn
lóng
cháng
fēng
guà
shì
nán
huí
hǎi
dòng
shān
qīng
yuè
cuī
jūn
kàn
jiāng
lóng
xiāng
chū
xiá
lái
lóng
hǎi
chéng
qiáo
hàn
xún
yáng
kōng
shè
jiāo
wáng
lóu
jiàn
qīng
qín
hàn
què
wén
huáng
liáo
chǒng
xián
wáng
chǔ
guān
sǎo
qīng
jiāng
hàn
shǐ
yīng
huán
chū
cóng
yún
mèng
kāi
zhū
gèng
jīn
líng
zuò
xiǎo
shān
shì
jiè
jūn
wáng
biān
zhǐ
huī
róng
zuò
qióng
yán
nán
fēng
sǎo
chén
jìng
西
cháng
ān
dào
biān

译文

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高大的战船一出动,风波平息,江汉之地从动荡变得平静,好似雁鹜嬉戏的池塘般安宁。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鼓声如雷嘈杂之声喧动了武昌,旌旗如云呼啦啦地过了寻阳。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三吴之地的人民都踊跃欢迎,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气氛。钟山龙盘,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帝子永王来访金凌之旧迹。春风吹暖了旧苑中的昭阳宫殿,明月高高地照耀着鳷鹊楼。太上皇和皇上在外巡游尚未回到首都长安,诸先帝陵寝松柏蒙受胡尘而使人悲哀。各路诸侯都不来救河南之地,欣喜的是贤王却率领兵马远道前来勤王。丹阳的北固山就是古来的吴关,江边的楼台隐映于云水之间,美如画图。如今胡虏的战火已燃及沧海,永王大军东巡的旌旗在大江两岸围绕,飘扬于碧山之间。永王大军出巡三江,按兵五湖,楼船出征跨海行次扬州。战舰森森地站满了彪虎之士,战船满载着征战的良马。长风吹着船帆,其势一往无前,军威所到之处海动山倾,誓摧胡虏。君看永王率兵浮江而下,多么像当年晋朝的龙骧将军出峡伐吴呀。秦始皇想浮海却造桥不成,汉武帝在寻阳射蛟也是空忙一场。我家贤王的楼舰是为平叛而来,其举可轻秦汉,最似太宗文皇帝渡海伐辽。皇帝宠命贤王以重任入楚关,扫清江汉地区就凯旋。先在云梦开津大都督府,再在益陵取钟山做王苑中的小山。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逐句剖析

"永王正月东出师":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

# 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李白用王正月,取大一统义,是春秋笔法。,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永王东巡歌》李白集中本十一首,元人萧士赟、近人郭沫若等认为原其九为伪作。

"天子遥分龙虎旗":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

# 天子遥分龙虎旗:谓唐玄宗授永王璘以重任,使其远巡。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楼船一举风波静":高大的战船一出动,风波平息,

# 风波:指乱象。

"江汉翻为雁鹜池":江汉之地从动荡变得平静,好似雁鹜嬉戏的池塘般安宁。

# 雁鹜池:王琦注:《太平御览》:《图经》曰:梁孝王有燕鹜池,周围四里,梁王所凿。这里泛指游乐之地。,翻为:反而成为。,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

"三川北虏乱如麻":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

# 三川北虏乱如麻: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四海南奔似永嘉":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 四海南奔似永嘉: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刘曜攻陷洛阳,百官士庶三万余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乱江东。安禄山破两京,士人多携家奔江东,有似永嘉之难。

"但用东山谢安石":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

# 但用东山谢安石:“但用”二句:诗人以谢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东山,谢安隐居处。

"为君谈笑静胡沙":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鼓声如雷嘈杂之声喧动了武昌,

# 雷鼓:如雷的鼓声。

"云旗猎猎过寻阳":旌旗如云呼啦啦地过了寻阳。

# 寻阳:即浔阳。晋浔阳郡,隋为九江,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浔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猎猎:风声。,云旗:画有熊虎图案的大旗。

"秋毫不犯三吴悦":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三吴之地的人民都踊跃欢迎,

# 三吴:泛指吴地,具体说法较多。

"春日遥看五色光":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气氛。

# 五色光:官军上面的瑞气。《南史·王僧辩传》:贼望官军上有五色云。

"龙蟠虎踞帝王州":钟山龙盘,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

# 龙蟠虎踞: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州,南朝谢脁《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为其所本。

"帝子金陵访古丘":如今帝子永王来访金凌之旧迹。

# 古丘:故墟。谓金陵曾为六朝故都。古:一作故。,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是唐玄宗之子。

"春风试暖昭阳殿":春风吹暖了旧苑中的昭阳宫殿,

# 昭阳殿:王琦注:《一统志》:昭阳殿乃太后所居,在台城(宫殿名)内。

"明月还过鳷鹊楼":明月高高地照耀着鳷鹊楼。

# 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金陵。

"二帝巡游俱未回":太上皇和皇上在外巡游尚未回到首都长安,

# 二帝巡游俱未回:是二帝不在京城的委婉说法。实际是安史叛军逼近长安,玄宗奔蜀,肃宗即位灵武。

"五陵松柏使人哀":诸先帝陵寝松柏蒙受胡尘而使人悲哀。

# 五陵松柏使人哀:字面意思是唐室陵寝失去祭扫,实则指社稷濒临灭亡。五陵,指三原高祖献陵,礼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县)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桥陵。

"诸侯不救河南地":各路诸侯都不来救河南之地,

# 诸侯不救河南地:指安禄山据洛阳,官军束手无策。河南,指洛阳。

"更喜贤王远道来":欣喜的是贤王却率领兵马远道前来勤王。

# 贤王:有德行的君王。这里指永王李璘。

"丹阳北固是吴关":丹阳的北固山就是古来的吴关,

# 丹阳北固:谓丹阳的北固山,是吴地的险要关隘。唐时丹阳,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长江。

"画出楼台云水间":江边的楼台隐映于云水之间,美如画图。

"千岩烽火连沧海":如今胡虏的战火已燃及沧海,

"两岸旌旗绕碧山":永王大军东巡的旌旗在大江两岸围绕,飘扬于碧山之间。

"王出三山按五湖":永王大军出巡三江,按兵五湖,

# 王出三山按五湖:谓永王出师巡行江南。按,巡行。三江五湖,指东南方的三条江及太湖流域的湖泊。

"楼船跨海次扬都":楼船出征跨海行次扬州。

# 楼船跨海次扬都:谓永王驻扎在扬州江面上的船舰一直连接到海上。次,驻守。扬都,指扬州。此句的正常语序是“楼船次扬都而跨海”。现在这样排列语序,是为了押韵和调整平仄格律。跨海,是夸张之辞。

"战舰森森罗虎士":战舰森森地站满了彪虎之士,

# 战舰森森罗虎士:谓战舰上排列着威严的勇士。森森,威严可畏貌。虎士,勇武之士。

"征帆一一引龙驹":战船满载着征战的良马。

# 征帆一一引龙驹:谓各个战舰上都承载着豪杰之士。征帆,战舰的借代。龙驹,喻指豪杰之士。

"长风挂席势难回":长风吹着船帆,其势一往无前,

# 长风挂席势难回:谓大风吹动船帆,战舰急速前进。长风,大风。挂席,船上张起的帆。

"海动山倾古月摧":军威所到之处海动山倾,誓摧胡虏。

# 古月摧:谓战胜胡兵。摧,挫败。古月,胡字的隐语,指胡兵。

"君看帝子浮江日":君看永王率兵浮江而下,

"何似龙骧出峡来":多么像当年晋朝的龙骧将军出峡伐吴呀。

# 何似龙骧出峡来:谓永王的战舰浩浩荡荡地沿江东进,多么像晋朝王濬伐吴的楼船。《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刘禹锡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即指此。

"祖龙浮海不成桥":秦始皇想浮海却造桥不成,

# 祖龙:谓秦始皇。

"汉武寻阳空射蛟":汉武帝在寻阳射蛟也是空忙一场。

"我王楼舰轻秦汉":我家贤王的楼舰是为平叛而来,其举可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最似太宗文皇帝渡海伐辽。

# 却似文皇欲渡辽:此首萧士赟云是伪作。文皇:即唐太宗。宋本作大皇。

"帝宠贤王入楚关":皇帝宠命贤王以重任入楚关,

# 楚关:楚地关塞。泛指楚地。

"扫清江汉始应还":扫清江汉地区就凯旋。

"初从云梦开朱邸":先在云梦开津大都督府,

# 初从云梦开朱邸:“初从”二句:谓永王开始在楚地驻扎军队,后来又进军金陵,在此地招揽才俊之士。云梦,古湖泊名,具体位置说法不一。大致在今湖南与湖北之间。这里泛指楚地。朱邸:汉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这里指行军中的临时住所。

"更取金陵作小山":再在益陵取钟山做王苑中的小山。

# 小山:汉王逸《楚辞·招隐士·解题》: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更:一作直。

"试借君王玉马鞭":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

# 试借君王玉马鞭: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

"指挥戎虏坐琼筵":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

# 指挥戎虏坐琼筵:谓能像诸葛亮一样,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指麾,即指挥,发令调遣。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名族的蔑称。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南风一扫胡尘静":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

# 南风:相传虞舜作五弦琴,歌《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永王的军队在南方,故以“南风”为喻。

"西入长安到日边":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 西入长安到日边: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边,指京城。日为君象,喻指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永王军幕中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形,赞颂永王“功绩”,抒发诗人“远大抱负”,从爱国热情出发,体现其忧国忧民情怀与对和平盛世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手法,充分彰显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情调昂扬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彼时李白跟随永王李璘的水师东下至寻阳(即浔阳),《永王东巡歌》便是他在永王幕府中所作。据《新唐书·永王璘传》记载,永王李璘自幼丧母,由唐肃宗抚养长大,他聪慧好学,能文能武,受封永王后兼任荆州大都督。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至扶风,命李璘即刻前往荆州镇守,后又兼任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李璘抵达江陵后,招募数万士兵,自行补授官员。当时江淮地区赋税堆积如山,李璘遂心生占据江东之意,以薛鏐、李台卿等人为谋士。唐肃宗得知后,诏令李璘前往蜀地朝见太上皇,李璘拒不奉诏。其子襄城王李偒性情刚烈却缺乏谋略,劝说李璘夺取金陵,于是李璘率五千甲士乘船东下,进军广陵,却未公开表明意图。依据《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当时隐居庐山,被李璘征召为幕僚。由于并不了解李璘的真实意图和皇室内部的政治纷争,出于爱国热忱,李白创作了这组七言绝句,热情赞颂永王李璘的“功业”,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咏事抒怀诗。描绘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永王“功绩”,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爱国爱民的热情以及对和平盛世的向往,体现了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 写作手法

夸张:“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用“千岩”“连沧海”“绕碧山”,极度夸大永王军队的规模与声势,展现出军队延绵不绝、烽火连天的壮阔场面,突出其强大威慑力,实则永王军事势力未达如此规模,通过夸张强化诗歌的感染力与气势。象征:“南风一扫胡尘静”,“南风”象征永王之师,“胡尘”象征安史叛军。以“南风”吹散“胡尘”,形象地表达出对永王军队平定叛乱的信心与期望,赋予自然现象以政治寓意,使抽象情感具象化。正衬:“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先描写叛军作乱、百姓奔逃的混乱局面,以此衬托后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中诗人自比谢安、平定叛乱的非凡抱负与自信,以乱象衬壮志。反衬:以丑衬美,“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写局势危急令人悲叹,“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以诸侯的不作为反衬永王挥师救援的英勇,突出永王的正义形象与重要作用。比拟:“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将“雷鼓”“云旗”赋予人的“喧”“过”行为,生动地描绘出永王军队行进时鼓声响彻、军旗飘扬的壮观场景,增强画面的动态感与表现力。比喻:“三川北虏乱如麻”,把安史叛军在三川地区制造的混乱局面比作一团乱麻,形象地展现出局势的复杂与危急,让读者更直观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动荡。想象:“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诗人想象永王进兵金陵后,金陵宫殿沐浴春风、月光照耀的美好景象,表达对永王行动的期待,展现出对未来的憧憬,使诗歌充满浪漫色彩。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点明永王在正月奉命东进,天子赐予象征权威的龙虎旗,既交代出师时间、人物与缘由,也暗示出师的正当性,营造出师的宏大氛围。“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以“楼船一举”展现永王水军的强大声势,“风波静”描绘出义师所到之处局势得以平定,“江汉翻为雁鹜池”运用夸张,将江汉之地比作平静的雁鹜池,表达出对永王出师后带来和平景象的赞颂,展现诗人对永王军队的信心。第二首:“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前两句极写叛军在三川之地肆虐,局势混乱如麻,民众四处奔逃,堪比西晋永嘉之乱,生动地描绘出国难当头、局势危急的状况,渲染出紧张的氛围,为后文抒发豪情做铺垫。“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诗人以谢安自比,“谈笑”二字表现出从容镇定,“静胡沙”表达出对平定叛军的坚定信心,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局势愈是危急,愈能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雄才大略,增强了诗的气势与力量。第三首:“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雷鼓嘈嘈”“云旗猎猎”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永王军队在武昌时战鼓喧天、军旗飘扬的威武气势,展现出军队行进时的壮观场面。“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强调军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使三吴百姓喜悦,“春日”“五色光”营造出祥和美好的氛围,表达出对永王军队的赞扬,暗示其出师的正义性以及给百姓带来的希望。第四首:“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首句点明金陵地势险要,自古为帝王之地,“帝子”指永王,“访故丘”交代永王兵至金陵,叙事简洁。“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以“春风”象征温暖,“明月”象征光明,“昭阳殿”“鳷鹊楼”借指金陵的宫殿楼阁,表达出诗人希望永王给金陵带来生机与光明的美好愿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第五首:“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前两句描绘出二帝出逃未归,五陵松柏凋零的凄凉景象,借景抒情,表现出国都沦陷、社稷临危的悲痛,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通过对比,批判各路诸侯在叛军进攻时的退缩,高度赞扬永王在国家危难之际挥师东来的英雄行为,“更喜”二字突出对永王的期待与赞赏。第六首:“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描绘丹阳北固的险要地形,“画出楼台云水间”运用夸张和想象,将其形容为如同画中美景,展现出丹阳的壮丽风光。“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千岩烽火”写出战争的紧张氛围,“连沧海”夸张地表现烽火范围之广,“两岸旌旗绕碧山”描绘出永王军队旌旗遍布的壮观场面,既有对局势的担忧,也有对永王军队的赞美。第七首:“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出”“按”“次”等动词,生动地描绘出永王率军行动的过程,展现出军队的强大气势和战略布局。“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战舰森森”写出水师战舰排列整齐,“罗虎士”表现出战士们如猛虎般威武,“征帆一一引龙驹”将征帆比作龙驹,突出战船行进的迅速和威武,展现出永王麾下水师的强大阵容。第八首:“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以“长风挂席”展现永王水师乘风破浪的气势,“海动山倾”运用夸张,极写水师的强大力量,“古月摧”象征着叛军势力将被摧毁,充满豪迈气概。“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将永王浮江与晋代王濬龙骧出峡相比,表达出对永王水师的高度赞扬,暗示其能像王濬一样取得胜利。第九首:“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引用秦始皇欲造桥渡海和汉武帝在寻阳射蛟的典故,“不成桥”“空射蛟”表明秦皇汉武的行为未能成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将永王与秦皇汉武、唐太宗相比,“轻秦汉”突出永王的楼舰和军队超越前人,“却似文皇欲渡辽”赞颂永王的雄心壮志,虽比拟存在争议,但体现出对永王的高度推崇。第十首:“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点明永王受天子恩宠奉命入楚关,“扫清江汉”表达出永王的使命和决心,展现出对永王的信任和期待。“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从云梦”“开朱邸”“取金陵”描述永王的军事行动路线和目标,虽有夸张成分,但表达出对永王势力扩张的期望,以及对其收复国土的信心。第十一首:“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诗人希望永王赐予自己指挥权,“玉马鞭”象征着权力,“指挥戎虏”表现出豪迈气概,“坐琼筵”营造出轻松从容的氛围,体现出诗人的自信。“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以“南风”喻永王军队,“胡尘”喻安史叛军,“一扫”表达出对平定叛军的坚定信念,“西入长安到日边”展现出平定叛乱后凯旋而归,进入长安朝见天子的美好愿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塑造出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4. 作品点评

诗人在组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组诗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现出他想作张良、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萧士赟曰:咏永王出师,而表之以“天子遥分龙虎旗”者,夫子作《春秋》书王之意也。百世而下,未有发明之昔。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 《永王东巡歌》内一绝云:“三川北虏乱如麻……”。按永王璘客孔巢父亦在其间,白其一耳。此篇所谓“谢安石”,不知属谁?可见自负不浅,然十篇只目王为帝子受命东巡,与王衍、阮籍劝进事不同。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但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尘”,太白诗也。人或讥其大言不惭,然其时邺侯、汾阳均未显用,殆有所指,非自况也。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 观太白《永王东巡歌》曰:“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又云:"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是太白直言东下之非,而劝以西上勤王,拥卫二帝,与永王如冰炭之不相入。迫胁之困,逃去之勇,均于此诗可见。

清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

# 洛阳在北,江汉在南,“南风”起则“胡尘”扫矣。

不详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太白之从永王璘,世颇疑,《唐书》载其事甚略,亦不为明辨其是否。……然太白岂从人为乱者哉?盖其学本出纵横,以气侠自任,当中原扰攘时。欲藉之以立奇功耳。故其《东巡歌》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之句。至其卒章乃云“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亦可见其志矣。大抵才高志广如孔北海之徒,固未必有成功,而知人料事,尤其所难。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 安禄山反,永王璘有窥江左意……白传止言永王璘辟为府僚,璘起兵,遂逃还彭泽。审尔,则白非深子璘者。及观白集有《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乃曰:“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又云:“我王楼船轻秦汉,却似文皇欲度辽。”若非赞其逆谋,则必无是语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老杜诗识君臣上下……太白作《上皇西巡歌》、《水王东巡歌》,略无上下之分。二公虽齐名,见趣不同如此。

明瞿佑《归田诗话》

# 太白之从永王璘,由于迫协,东坡尝辩之矣。其《忆旧书怀》诗云“半夜水军来,寻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协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大”是也。或以太白《永王东巡歌》为累。《东巡歌》十一首,第九首昔人辨其为伪,其他篇篇规讽,无一语许其僭窃,乃以为太白累耶?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鸳鸯》

下一篇:唐·杜审言《渡湘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