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白云志":我平生怀有像白云一样高远的志向,
"早爱赤松游":早就喜爱追随赤松子去云游。
"事亲恨未立":遗憾的是侍奉双亲却功业未立,
"从宦此中州":因此来到中州为官。
"主人亦何问":主人你又何必询问,
# 亦何:一作何发。
"旅客非悠悠":我这个旅客可不是无所事事之人。
"方谒明天子":我正要去拜见圣明的天子,
"清宴奉良筹":在宫廷清宴上献上良策。
"再取连城璧":要再次获取如价值连城玉璧般的功绩,
"三陟平津侯":多次升迁如同平津侯那样显赫。
"不然拂衣去":若不能实现,就拂袖而去,
"归从海上鸥":去追随海上的鸥鸟。
"宁随当代子":我怎会随波逐流,
"倾侧且沉浮":像当代那些人一样在世俗中沉浮。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1. 分段赏析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开篇两句诗人便直抒胸臆,“白云志”“赤松游”运用典故,借赤松子云游的典故表达自己早有超脱尘世、追求闲适自在生活的志向。后两句笔锋一转,点明因侍奉双亲且功业未立,无奈来到中州为官。此四句通过志向与现实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纠结。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直陈心迹;从表达技巧看,运用典故增强了诗歌内涵,以对比手法突出情感冲突。“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诗人回应洛阳主人的询问,表明自己并非无所事事、庸庸碌碌之人。“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描绘出诗人打算拜见天子,在宫廷宴会上进献良策的情景,展现出其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此联语言豪迈,充满自信;在表达技巧上通过直接陈述,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继续运用典故,以获取连城璧般的功绩、多次升迁如平津侯般显赫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仕途理想。“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则表明若无法实现抱负,便决然归隐,追随海上鸥鸟,体现出诗人的洒脱与不羁。此四句通过对比强烈的两种选择,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心态。在语言上,气势磅礴,情感跌宕;从表达技巧看,用典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此句诗人再次强调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在世俗中沉浮的态度,回扣前文对理想的坚守,既表达了对当时一些追名逐利之人的不屑,也展现出自己独立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在语言风格上,斩钉截铁;在表达技巧上,以反问强化情感,使诗歌主旨得以升华。
# 叙述生平,亦复浩浩落落。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