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ji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méi
duō
liǎn
kǒu
guǎ
yán
shì
yuàn
shuí
huān
chūn
ěr
西
zhēng
cóng
shì
shǔ
jiān
jīn
chūn
nán
zhé
bào
jiāng
hǎi
ruán
xiāng
liù
qiān
jué
tiān
miǎo
rán
shí
shū
jiǔ
kāi
yōu
yán
rén
duō
mèng
yǐn
rén
duō
mèng
cān
chūn
lái
mèng
chù
yǎn
dào
dōng
chuān

译文

郁郁寡欢常皱着眉头,整日沉默不愿意开口。不是我愿意这样忧愁,抬眼看谁能与我把酒言欢。自从去年春天你西行,在巴蜀之中任职忙碌。今年春天我被贬到南方,抱病在这沿海的江州。两地相距有六千余里,天遥地远再无期相见。书信大都不能寄到,用什么排遣忧愁呢。口渴的人做梦多梦见喝水,饥饿的人做梦多梦见吃饭。春天来了梦要到哪里去,闭上眼睛到行简所在地方。

逐句剖析

"郁郁眉多敛":郁郁寡欢常皱着眉头,

# 眉多敛:意思是经常双眉紧蹙。形容不开心。,郁郁:形容忧伤苦闷。

"默默口寡言":整日沉默不愿意开口。

# 默默口寡言:指沉默不说话的样子。

"岂是愿如此":不是我愿意这样忧愁,

# 岂是愿如此:哪里是愿意这样呢?

"举目谁与欢":抬眼看谁能与我把酒言欢。

# 谁与欢:即“与谁欢”,意思是同谁一起把酒言欢。,举目:抬眼看。

"去春尔西征":自从去年春天你西行,

# 征:远行。,尔:你。,去春:去年春天。

"从事巴蜀间":在巴蜀之中任职忙碌。

# 巴蜀:指四川一带。,从事:指任职。

"今春我南谪":今年春天我被贬到南方,

# 南谪:是时白居易被贬江州。江州在长安以南,故称“南谪”。

"抱疾江海壖":抱病在这沿海的江州。

# 壖:缘江河边地。,江海:海边地。亦泛指沿海地区。此处指江州。,抱疾:指生病。

"相去六千里":两地相距有六千余里,

# 相去:相距,相差。

"地绝天邈然":天遥地远再无期相见。

# 地绝天邈:天遥地远之意。

"十书九不达":书信大都不能寄到,

"何以开忧颜":用什么排遣忧愁呢。

# 开忧颜:指排遣忧烦。,何以:用什么;怎么。

"渴人多梦饮":口渴的人做梦多梦见喝水,

"饥人多梦餐":饥饿的人做梦多梦见吃饭。

"春来梦何处":春天来了梦要到哪里去,

"合眼到东川":闭上眼睛到行简所在地方。

# 东川:指当时白行简所在地。,合眼:闭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行简》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精心创作的一首诗作,被郑重收录于《白氏长庆集》的“感伤诗”类目之下。属于寄赠诗,以遥寄远方亲人、倾诉思念为主题。诗中,白居易将自己对弟弟白行简的满腔思念之情倾洒于字里行间,情感真挚浓烈。彼时,白行简正身处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的幕府辛勤任职,兄弟二人分隔异地,难以相聚。白居易有感于此,挥笔写下这首《寄行简》,借诗中的词句遥寄牵挂。从开篇描绘日常景致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孤寂,到回忆往昔相处点滴时的眷恋,再到遥想弟弟近况时的忧心忡忡,无不展现出兄弟间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让读者仿若能透过诗作触摸到诗人那炽热的思亲之心,深切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手足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乃是白居易赠予其弟白行简之作,白行简为传奇《李娃传》的创作者。创作时间正值元和十年(815年),彼时白居易仕途受挫,遭贬谪成为江州司马,在这一特殊境遇下,他将满腔复杂心绪融入诗中,遥寄胞弟,以诗传情,诗作背后承载的兄弟情谊与人生波折,也为后人研读这段历史与诗人心境提供了独特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寄行简》诗题中的“行简”,正是白居易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白行简。诗中,白居易将对弟弟白行简的思念之情,毫无保留地倾注于字里行间。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亦无刻意雕琢的痕迹,那份思念是如此真切,如潺潺溪流,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读来令人动容。

2. 写作手法

记叙:诗歌整体以叙事的方式展开,如“前月书一封,寄与东川弟。书中未及半,泪下不能已”,诗人讲述了自己给弟弟写信的事情,在叙事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使情感随着叙事的推进而逐渐加深,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这份思念的真挚和强烈。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暮宿独客舍,夜闻寒叶声。尽日无语言,穷年不相忘”中的“寒叶声”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借寒夜中树叶的声音来烘托自己独宿客舍时的寂寞和对弟弟的无尽思念,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直抒胸臆:诗中多处直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如“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诗人毫不掩饰地展现出自己因思念弟弟而愁眉不展、寡言少欢的状态,直接倾诉内心的孤独与对弟弟的牵挂,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他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诗人以自我形象刻画起笔:“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诗人眉头常锁、寡言少语,这并非他生性如此,而是在贬谪之地,身边缺乏能倾诉衷肠、共话欢愉之人。寥寥数语,白描手法勾勒出其孤独苦闷之态,为全诗奠定了哀伤基调,“举目谁与欢”直白道出内心无人相伴的寂寥,引出对远方弟弟的思念,将情感矛头指向兄弟情谊的缺失。中间八句:“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此处诗人采用时间顺序,先交代去年春天弟弟西行奔赴巴蜀任职,今年春天自己便遭贬谪,且抱病居于江州。“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空间上相隔甚远,天遥地远,不仅强调距离之远,更突出相见之难;“十书九不达”则从通信受阻层面,进一步渲染思念之苦,难以知晓弟弟近况,心中忧愁愈发浓烈,忧容难展,此部分借兄弟分离的现实,层层递进强化思念之情。最后四句:“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诗人巧用民间俗语、生活常理,以“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作比,形象说明人在渴望某种事物时,梦境常与之相关。而自己对弟弟的思念如饥似渴,春天到来,思绪纷飞,做梦都想着能与弟弟相聚,一合眼便梦到弟弟所在的东川。这一结尾直抒胸臆,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点明全诗主旨,生动展现出兄弟情深,跨越距离、跨越现实,在虚幻梦境中寻找慰藉,质朴文字蕴含无尽深情,读来感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吕洞宾《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

下一篇:唐·薛奇童《云中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