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gōng
yī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chūn
shù
rào
gōng
qiáng
gōng
yīng
zhuàn
shǔ
guāng
jīng
zàn
duàn
chù
nòng
hái
zhǎng
yǐn
chéng
pān
huā
chū
wèi
yāng
yóu
rén
wèi
yīng
fǎn
wèi
shǐ
xiāng

译文

春天,绿树围绕着宫墙,宫中的黄莺在破晓时分的阳光下婉转歌唱。忽然惊疑莺啼暂时中断,原来只是飞移了地方,继续悠长地啼鸣。有时隐藏在树叶后栖息,承接甘露,有时攀上未央宫前的花枝露出身影。远游的人还没到归乡的日期,听到莺啼婉转,已经开始思念家乡。

逐句剖析

"春树绕宫墙":春天,绿树围绕着宫墙,

"宫莺啭曙光":宫中的黄莺在破晓时分的阳光下婉转歌唱。

# 曙光:指破晓时的阳光。

"忽惊啼暂断":忽然惊疑莺啼暂时中断,

"移处弄还长":原来只是飞移了地方,继续悠长地啼鸣。

"隐叶栖承露":有时隐藏在树叶后栖息,承接甘露,

# 承露:承接甘露。《三辅故事》载:“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攀花出未央":有时攀上未央宫前的花枝露出身影。

# 未央:未央宫。汉太祖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游人未应返":远游的人还没到归乡的日期,

"为此始思乡":听到莺啼婉转,已经开始思念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宫莺》是唐代王维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主题围绕宫廷春景触发的思乡之情。内容上,首联绘宫廷春日生机之景,颔联写莺啼声音变化,颈联进一步描绘莺鸟活动,尾联抒发思乡之情。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通过细腻描绘宫廷春景,含蓄传达内心的眷恋。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景到情自然过渡。其最大特点是蕴藉委婉,以景语含情语,将思乡之情融入宫廷美景的描绘中,展现了王维诗歌含蓄深沉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诗。诗歌描绘了春日宫廷中宫莺啼鸣、春树绕墙等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在欣赏宫廷美景时触发的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春日宫廷里春树绕墙、宫莺啼鸣、莺栖叶承露、攀花出未央等景象,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动静结合:颔联“忽惊啼暂断”为静,“移处弄还长”为动,动静相衬,展现出莺啼声音的动态变化,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春树绕宫墙,宫莺啭曙光”描绘出春日里宫墙周围树木环绕,宫莺在曙光中啼鸣的画面,营造出生机勃勃又宁静和谐的氛围;颔联“忽惊啼暂断,移处弄还长”中,“忽惊”体现莺啼的突然中断,“移处弄还长”则写出莺啼再次响起且悠长,展现出声音的动态变化,富有节奏感;颈联“隐叶栖承露,攀花出未央”进一步刻画莺鸟,它藏于叶间承接晨露,又攀着花朵飞出未央宫,生动地描绘出莺鸟的活动姿态;尾联“游人未应返,为此始思乡”从对宫廷春景的描绘自然转向内心情感抒发,以如此美好的宫廷春景却触发思乡之情,更显思乡之深沉。

4. 作品点评

《听宫莺》展现了王维诗歌创作的高超水准。此诗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出春日宫廷的独特景致,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写作上,借景抒情手法运用娴熟,将思乡之情巧妙融入对宫莺及宫廷春景的描写中,含蓄而深沉。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景到情的过渡自然流畅。虽在王维众多诗作中不算广为人知的名篇,但它依然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其诗歌创作的题材与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赠裴十迪》

下一篇:唐·鲍君徽《东亭茶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