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guā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āng
jiāng
qīng
chén
shè
wǎng
gāng
wàn
néng
zhě
cāo
zhōu
ruò
fēng
chēng
tāo
tǐng
chā
xiǎo
tuō
lòu
bàn
bàn
shēng
yóu
shāng
sǔn
jiē
chuí
tóu
qiǎng
shā
yǒu
shí
dōng
jīn
guān
zài
lái
zhǔ
rén
kuài
hái
qīng
bēi
jiāo
lóng
gǎi
xué
shān
gēn
zhān
wěi
suí
yún
léi
gān
bīng
dòu
wèi
zhǐ
fèng
huáng
lín
ān
zài
zāi
wèi
zòng
bào
tiǎn
tiān
shèng
suǒ
āi

译文

清晨,苍江的鱼子聚集起来,渔人布设鱼网、提起网绳,万鱼在网中急切挣扎。捕鱼能手驾船如疾风般迅疾,在波涛中撑船突进,然后将鱼叉刺向鱼群。脱网漏网的小鱼多得数不清,那些被网住的小鱼半死半活,还在不停地动。受伤的大鱼都垂下了头,有的还在泥沙中勉强挺立着。我已是再次来到东津观看打鱼,主人家鱼脍吃完,还继续饮酒。日暮时分,蛟龙要更换窟穴,山脚下的鳣鲔随着云雷而动。战争的冲突还没有停止,象征祥瑞的凤凰和麒麟又在哪里呢。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要纵情于这种欢乐,任意残害生灵,这是圣人所悲哀的。

逐句剖析

"苍江鱼子清晨集":清晨,苍江的鱼子聚集起来,

# 鱼:一作渔。

"设网提纲万鱼急":渔人布设鱼网、提起网绳,万鱼在网中急切挣扎。

# 万:一作取。,提纲:提举网的总绳,举网。

"能者操舟疾若风":捕鱼能手驾船如疾风般迅疾,

"撑突波涛挺叉入":在波涛中撑船突进,然后将鱼叉刺向鱼群。

# 撑突:驾船突进。

"小鱼脱漏不可记":脱网漏网的小鱼多得数不清,

# 记:一作纪。

"半死半生犹戢戢":那些被网住的小鱼半死半活,还在不停地动。

# 戢戢:鱼张口的样子。

"大鱼伤损皆垂头":受伤的大鱼都垂下了头,

"屈强泥沙有时立":有的还在泥沙中勉强挺立着。

# 泥沙:一作沙头。

"东津观鱼已再来":我已是再次来到东津观看打鱼,

"主人罢鲙还倾杯":主人家鱼脍吃完,还继续饮酒。

"日暮蛟龙改窟穴":日暮时分,蛟龙要更换窟穴,

"山根鳣鲔随云雷":山脚下的鳣鲔随着云雷而动。

# 鳣鲔:鳣,鳇鱼,一说赤鲤。鲔,鲟鱼,一说鲤属。

"干戈兵革斗未止":战争的冲突还没有停止,

# 干戈兵革斗未止:一作干戈格斗尚未已。

"凤凰麒麟安在哉":象征祥瑞的凤凰和麒麟又在哪里呢。

"吾徒胡为纵此乐":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要纵情于这种欢乐,

"暴殄天物圣所哀":任意残害生灵,这是圣人所悲哀的。

#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又观打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诗中描绘诗人再次于东津观打鱼的场景,生动展现出捕鱼时万鱼急切挣扎、大小鱼不同状态的画面,刻画了捕鱼的惨酷之状。写作上,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景的转换,自然引出观感。最后,诗人由观鱼引发感慨,表达了爱物仁心以及对当时干戈不止社会现实的忧虑。整首诗于叙事中见真情,借寻常之事传达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讽喻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再次前往东津观看打鱼的场景,展现了捕鱼时万鱼挣扎的惨酷画面。诗人由观鱼之事引发感慨,既体现出其爱物仁心,也隐约流露出对社会动荡(干戈未止)的忧虑。

2. 分段赏析

“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诗的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清晨的苍江之上,鱼子聚集。“集”字生动描绘出鱼子数量之多、聚集之态。紧接着“设网提纲万鱼急”,渔夫们开始设网捕鱼,一个“急”字,既写出万鱼被捕时的慌乱急迫,也从侧面反映出捕鱼场景的紧张。在语言运用上,简洁而形象,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捕鱼画面。从表达技巧看,这两句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客观地叙述场景,为后文进一步描写捕鱼过程做铺垫,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忙碌的氛围。“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此句聚焦于渔夫的捕鱼技艺。“能者操舟疾若风”,用比喻的手法,将熟练的渔夫驾船的速度比作风,突出其动作的敏捷、技术的娴熟。“撑突波涛挺叉入”,则进一步描绘渔夫在波涛中奋勇前行,手持鱼叉插入水中捕鱼的动态场景。“撑突”“挺叉入”等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渔夫的勇敢和利落。在形象塑造方面,成功刻画了技艺高超、勇敢无畏的渔夫形象。从表达技巧来说,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修辞,使画面富有张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捕鱼过程的惊心动魄。“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这几句细致描写了被捕鱼的不同状态。“小鱼脱漏不可记”,写小鱼逃脱的数量之多难以计数,“不可记”强调其数量的庞大。“半死半生犹戢戢”,描绘那些逃脱但受伤、半死半生的小鱼还在水中挣扎的样子,“戢戢”生动地表现出它们的痛苦与不安。“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刻画大鱼受伤后垂头丧气的模样,即便倔强地在泥沙中站立,也难掩受伤后的颓态。在语言上,通过对鱼不同状态的精准描写,展现出生命在捕鱼过程中的脆弱与无奈。从内容主题来看,诗人借鱼的遭遇,引发对生命的思考,为后文情感的升华埋下伏笔。“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东津观鱼已再来”,诗人点明这是第二次来到东津观鱼,暗示此次观鱼与上次有所关联。“主人罢鲙还倾杯”,描绘主人在结束烹鱼招待客人后,依旧继续饮酒的场景。此句从侧面反映出观鱼活动结束后的轻松氛围,也暗示了主客之间融洽的关系。在表达技巧上,以叙事的方式过渡,承接上文捕鱼场景,为后文诗人情感的转变做铺垫。“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这两句诗充满想象。“日暮蛟龙改窟穴”,诗人想象日暮时分,蛟龙因鱼被捕而改变栖息洞穴,“改窟穴”暗示着生态环境因捕鱼活动受到影响。“山根鳣鲔随云雷”,进一步想象山根处的鳣鲔等大鱼随着云雷而动,可能也是因环境变化而迁徙。从表达技巧看,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捕鱼场景,而是上升到对生态环境、自然秩序的思考层面。在内容主题上,为后文诗人将视野拓展到家国命运做了铺垫。“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干戈兵革斗未止”,笔锋一转,将眼前的捕鱼场景与国家的战乱联系起来,指出战争尚未停止,社会动荡不安。“凤凰麒麟安在哉”,以凤凰、麒麟象征祥瑞与太平,发出太平何在的质问,表达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诗人开始自我反省,认为自己在战乱时期却在此观鱼作乐,是暴殄天物的行为,连圣人都会为之悲哀。从表达技巧看,运用反问和借代的手法,情感强烈,直抒胸臆。在内容主题上,诗歌从对捕鱼场景的描写,升华到家国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批判了鱼肉百姓的权贵,体现出杜甫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实现了从纪行诗到反讽诗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打鱼》篇,于众鱼中独云“赤鲤腾出如有神”,又云“鲂鱼肥美知第一”,而徐州秃尾、汉阴槎头皆不足数。又云“既饱欢娱亦萧瑟”,末云“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后《打鱼》云……,两篇末句皆不忍暴殄之意,公诗深得风人之旨。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二诗(此及《又观打鱼》)体物既精,命意复远,一饱之后,仍归萧瑟,数语可当一篇戒杀文。

清杨伦《杜诗镜铨》

# 作诗本意,全在后四句。盖盈城盈野,见者伤心,而暴殄天物,俱可悲痛,一视同仁,初无二理。此与上章同格。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下一篇: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