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nán
guó
hàn
jīn
zhāo
jiāng
chū
yún
kōng
cái
jiǒng
fēn
fēn
cháo
yàn
gāo
fēi
jìn
lín
huā
rùn
fèn
wǎn
lái
shēng
jué
yīng
shēn
wén

译文

南方地区长久干旱没有降雨,今天早晨江上涌起了云朵。雨进入空中时还是迷迷蒙蒙,洒落向远方时已纷纷扬扬。巢穴中的燕子都高高飞起,树林中的花朵被润泽得分外鲜明。傍晚时雨声还一直响个不停,应该到深夜还能听到雨声。

逐句剖析

"南国旱无雨":南方地区长久干旱没有降雨,

# 南国旱无雨:赵次公曰:南国,荆楚也。旱:一作早。

"今朝江出云":今天早晨江上涌起了云朵。

# 今朝江出云:《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北齐刘逖《对雨》诗云:“重输宵犯毕,行雨旦浮空。细落疑含雾,斜飞觉带风。湿槐仍足绿,沾桃更上红。无由似玄豹,纵意上山中。”此摹写雨景入细,杜诗工力,正相敌也。

"入空才漠漠":雨进入空中时还是迷迷蒙蒙,

"洒迥已纷纷":洒落向远方时已纷纷扬扬。

"巢燕高飞尽":巢穴中的燕子都高高飞起,

"林花润色分":树林中的花朵被润泽得分外鲜明。

"晚来声不绝":傍晚时雨声还一直响个不停,

"应得夜深闻":应该到深夜还能听到雨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题材为写实,讲述了南国在久旱、农事休止、战乱不止的背景下,一场及时雨降临的情景。写作上可能运用了借景抒情等手法,通过对雨的描写来传达情感。诗中既有对喜雨的描绘,也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当时社会的艰难和百姓对雨水的期盼。该诗体现了杜甫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心系苍生的伟大胸怀,是其忧国忧民诗作中的代表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雨前干旱、降雨过程以及雨后燕高飞、花润泽等景象,抒发了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和对自然生机的赞美。动静结合:“巢燕高飞尽”是动景,展现出燕子在雨后欢快飞翔的动态画面;“林花润色分”是静景,描绘出花朵被雨水滋润后的静态之美,二者结合使诗歌更具画面感。

2. 分段赏析

《喜雨》首联“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点明久旱无雨的背景,“今朝”一词突出了降雨的突然和及时,为下文写喜雨做铺垫。颔联“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细腻地描绘出雨从初降时的迷蒙到纷纷洒落的动态过程,“漠漠”“纷纷”等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颈联“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表现雨带来的变化,燕子高飞体现出雨后的欢快,花朵被润泽展现出雨后的生机。尾联“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写傍晚雨声仍未停歇,让人想象到这场雨会持续滋润大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雨的期盼和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咸用《小雪》

下一篇:唐·岑参《戏题关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