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历轩辕纪":轩辕黄帝的历法记载着大唐盛世,
# 轩辕:黄帝名。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号。,凤历:岁历,记载年月日的历本。
"龙飞四十春":陛下登基已迎来第四十个春秋。
# 四十春:玄宗在位四十三年,曰四十春,举成数也。
"八荒开寿域":八方荒远之地皆成福寿之域,
# 寿域:仁寿的领域,谓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八荒:八方荒远之地。
"一气转洪钧":上天的元气流转间造就太平洪运。
# 洪钧:大钧,谓天。万物皆由天所化育而成,故称天为洪钧。
"霖雨思贤佐":朝廷如久旱盼甘霖般渴求贤相,
# 思贤佐:指皇上思得贤明的丞相。佐,辅佐。,霖雨:久雨,指头一年连绵六十余日的秋雨。
"丹青忆老臣":仿佛周宣王绘像寻找老臣仲山甫。
# 丹青忆老臣:原注:相公之先人,遗风余烈,至今称之。丹青:指史籍。老臣:指韦见素。老:一作直,一作旧。
"应图求骏马":您应圣王之图寻访骏马般的人才,
"惊代得麒麟":惊世而出的才能恰似麒麟降临。
# 惊代:惊世。
"沙汰江河浊":您淘汰奸佞如汰除江河浊流,
# 沙汰:淘汰。
"调和鼎鼐新":调和政务如鼎鼐烹饪般恰到好处。
# 和鼎鼐:喻指丞相、三公的作用。
"韦贤初相汉":您如同汉代首相位极人臣的韦贤,
# 韦贤:汉宣帝时丞相,姓氏同,故以喻指见素。
"范叔已归秦":又如战国时归秦掌权的范雎。
"盛业今如此":如今已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
# 盛业:盛大的功业。
"传经固绝伦":传承经术的德行更是冠绝绝伦。
# 绝伦:超出一般人。,传经:指传播儒家思想。
"豫樟深出地":您的才德如豫樟树根深叶茂,
"沧海阔无津":又如沧海浩瀚无边难以丈量。
# 无津:没有渡口。
"北斗司喉舌":您位居北斗,执掌朝廷喉舌之权,
"东方领搢绅":身为左相,统领东方众臣百官。
# 搢绅:即“缙绅”,插笏于绅。搢,插。绅,束腰大带。,东方:旧注:顾命,司马第四,毕公领之,康王之诰,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见素兼兵部尚书,故以毕公比之。
"持衡留藻鉴":您秉持公允选拔英才明察秋毫,
# 藻鉴:品藻鉴察。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持衡:掌握权柄。
"听履上星辰":身担重任步履如同踏上星辰。
# 上星辰:喻指朝廷。
"独步才超古":您才学卓绝独步古今无人能及,
# 独步:独一无二。比喻杰出人才。
"余波德照邻":道德余波润泽四方邻邦百姓。
# 余波德照邻:一作余阴照北邻。
"聪明过管辂":智慧远超三国时善卜的管辂,
# 管辂:三国时著名星象历数家。
"尺牍倒陈遵":笔下书信令陈遵等名士倾倒拜读。
# 陈遵:西汉人,善书。,尺牍:文体名。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
"岂是池中物":您本就不是困于浅池的凡俗之物,
# 岂是:哪里是。
"由来席上珍":向来是朝堂之上珍贵的席上良珍。
# 由来:从来。
"庙堂知至理":您在庙堂深知治国至理要道,
# 至理:至深的道理。,庙堂:指朝廷。
"风俗尽还淳":让天下风俗都回归淳朴真诚。
# 尽还:全部回到。,风俗:世风民俗。
"才杰俱登用":天下才俊皆被您提拔任用,
# 才杰:才能杰出人物。
"愚蒙但隐沦":愚钝蒙昧者自当退隐沉沦。
# 隐沦:隐居。,愚蒙:愚笨蒙昧之人,杜甫自指。
"长卿多病久":我却像司马相如般长久多病,
"子夏索居频":又似子夏般频繁独居孤苦。
# 频:一作贫。
"回首驱流俗":回首往事,我厌弃流俗的污浊,
# 回首:回头。
"生涯似众人":漂泊生涯竟与平庸众人无异。
"巫咸不可问":如巫咸般的神巫已不可问卦,
# 巫咸:传说周季著名神巫,善知祸福。
"邹鲁莫容身":在邹鲁礼义之乡也难容我身。
# 莫容身:不能容身于世。
"感激时将晚":感念知遇之恩却叹时势已晚,
# 感激:感慨激昂。
"苍茫兴有神":苍茫天地间唯有诗兴如神。
"为公歌此曲":我为您高歌这二十韵的诗篇,
# 歌此曲:指高唱此诗。,为公:为丞相您。公,指韦见素。一作君。
"涕泪在衣巾":感激的泪水已沾满衣襟。
"天宝元年":天宝元年,
"改侍中为左相":朝廷将侍中一职改称为左相,
"中书令为右相":中书令改称为右相。
"十五载":天宝十五载,
"见素从明皇幸蜀":韦见素跟随唐玄宗前往蜀地,
"至巴西":到达巴西郡时,
"诏兼左相":朝廷下诏让他兼任左相,
"封豳国公":并封为豳国公。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干谒诗。叙写韦见素拜相之事,赞颂其品望高德,并表达自己身处长安穷困潦倒、渴望得到援引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四句从宏观角度落笔,以“凤历轩辕纪”点出唐王朝承续华夏正统,“龙飞四十春”暗指玄宗在位之久。“八荒开寿域”极言天下安定,“一气转洪钧”以自然元气流转喻国运昌隆,为全诗奠定颂美基调,暗含对韦左相辅佐之功的铺垫。“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四句以“霖雨”“丹青”为喻,将朝廷对贤相的渴求比作久旱盼雨、君主念旧臣;“骏马”“麒麟”联用,既化用“周穆王访骏马”“麒麟出祥瑞”典故,又以千里马和瑞兽为比,突出韦左相才德超群,得遇明主的幸事,措辞典丽而褒扬之意显豁。“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四句前半以“沙汰江河”喻韦氏整肃朝纲、清除奸佞,“调和鼎鼐”则暗用《尚书》“调和五味”典,赞其治理才能;后半以“韦贤相汉”“范叔归秦”类比,既切韦氏姓氏,又以汉代名相、战国策士为比,称许其入相如同贤才得展抱负,暗颂其政治地位尊崇。“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四句以“盛业”总括前功,“传经”呼应韦氏儒学背景(暗指韦贤传经典故),赞其才学与功业并重;“豫樟”(高大乔木)、“沧海”二喻联用,以树木深植大地、沧海辽阔无涯,象征其根基深厚、器量宏远,将对个体的褒奖与对国运的期许融合,笔调雄浑。“北斗司喉舌,东方领搢绅。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四句聚焦韦氏权位,以“北斗”喻其身为宰辅的中枢地位,“喉舌”点出代言王命之责;“东方领搢绅”明指其为文官领袖。“持衡”(掌权衡)“藻鉴”(喻鉴察人才)见其选贤任能之职,“听履上星辰”化用汉代郑崇“履声达于禁中”典,既写其出入宫廷之荣,又暗赞其受君主信任之深。“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四句以“独步”“超古”极言其才冠绝一时,“余波德照邻”谓其德行惠及周边;“管辂”(三国神算)、“陈遵”(西汉善书名人)二典联用,前者以智计出众为比,后者以文采斐然为喻,称其智慧远超古人,书函往来令时人倾倒,从才学、德行两方面强化其贤相形象。“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四句以“池中物”反诘(化用“蛟龙非池中物”典),强调其本非凡俗;“席上珍”(《礼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切中其被重用之幸。“庙堂知至理”颂朝廷政通人和,“风俗尽还淳”赞治下民风归朴,以宏观治效衬韦氏治国之功,隐含儒家“致君尧舜”的理想。“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四句前半直言贤才得举、庸者退隐的清明政局,暗合韦氏选贤任能之绩;后半自比“长卿(司马相如)多病”“子夏(卜商)索居”,以汉代文士多病、孔子弟子独居为喻,既点明自身漂泊多病之态,又以“索居”见怀才不遇之叹,为后文抒困窘之情埋下伏笔。“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四句写自身处境:“驱流俗”见其曾力图超脱世俗,“似众人”道尽理想落空后的平庸;“巫咸”(商代贤臣)典谓无人能解其志,“邹鲁”(儒学圣地)代指文化正统,“莫容身”直言在主流社会难寻立锥之地,以典故与直白交织,见出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四句收束全诗,“时将晚”叹人生迟暮,“苍茫”状心事浩渺,然“兴有神”又见壮心未灭;末二句以“歌此曲”“涕泪”收束,既呼应开篇对韦氏的颂美,又将个人感遇的悲慨融入其中,使干谒之作兼具颂德与抒怀双重基调,情感真挚而不失礼度。
# 从朝廷用人说起,与前篇同是高屋建瓴之法。
清沈德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