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dào
wèi
shàng
jiù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ù
qīng
wèi
kāi
mén
dāng
cài
shí
nián
fāng
huán
guī
zhuī
xíng
gǎn
shāng
yóu
chù
chā
liǔ
zuò
gāo
lín
zhòng
táo
chéng
lǎo
shù
yīn
jīng
chéng
rén
zhě
jìn
shì
jiù
tóng
shì
wèn
jiù
lǎo
rén
bàn
wéi
rào
cūn
shēng
tóng
guò
qián
hòu
lái
bái
nòng
zhū
chū
guāng
zhù
rén
gǎi
biàn
bēi
suǒ
huí
niàn
niàn
shēn
ān
shuāi
zhū
yán
xiāo
xiē
bái
shēng
shù
wéi
yǒu
shān
mén
wài
sān
fēng

译文

旧居在清渭河的拐弯处,打开门正对着蔡渡。十年才回来一次,几乎要迷失回去的道路。追忆从前的行踪,为旧时游玩的地方感伤。当年插下的柳树已长成高大的树林,种下的桃树也成了老树。因而惊讶地发现长大成人的,全是过去的孩童。试着打听过去的老人,一半已变成绕村的坟墓。人生就如同匆匆过客,前后交替着来来去去。太阳如同滚动的珠子,升起落下,光芒不停移动。人和事物一天天改变,抬眼看到的都让人悲伤。回头想想我自己,怎么能不衰老呢。青春的容颜不断消逝,生出了无数白发。只有山门外,三座山峰的颜色还和从前一样。

逐句剖析

"旧居清渭曲":旧居在清渭河的拐弯处,

"开门当蔡渡":打开门正对着蔡渡。

"十年方一还":十年才回来一次,

"几欲迷归路":几乎要迷失回去的道路。

"追思昔日行":追忆从前的行踪,

"感伤故游处":为旧时游玩的地方感伤。

"插柳作高林":当年插下的柳树已长成高大的树林,

"种桃成老树":种下的桃树也成了老树。

"因惊成人者":因而惊讶地发现长大成人的,

"尽是旧童孺":全是过去的孩童。

"试问旧老人":试着打听过去的老人,

"半为绕村墓":一半已变成绕村的坟墓。

"浮生同过客":人生就如同匆匆过客,

"前后递来去":前后交替着来来去去。

"白日如弄珠":太阳如同滚动的珠子,

"出没光不住":升起落下,光芒不停移动。

# 没:一作入。

"人物日改变":人和事物一天天改变,

"举目悲所遇":抬眼看到的都让人悲伤。

"回念念我身":回头想想我自己,

"安得不衰暮":怎么能不衰老呢。

"朱颜销不歇":青春的容颜不断消逝,

"白发生无数":生出了无数白发。

"唯有山门外":只有山门外,

"三峰色如故":三座山峰的颜色还和从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到渭上旧居》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旧居周边插下的柳已成高林,种下的桃已长成老树,儿时的童孺已长大成人,昔日老人大多已离世。诗人由此感慨浮生若过客,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物不断改变,自己也容颜老去,唯有山门外三峰依旧。整首诗围绕重到旧居的所见所感,表达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伤与无奈,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居易家族自曾祖父白温起,便迁居至下邽。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白家正式于渭河北岸的信义乡选定居所。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月,白居易因母亲陈氏不幸离世,依据古礼辞官回乡,回到下邽义津乡金氏村的故居,开始为母守孝。这一守便是三年有余,在这段时间,白居易遭遇了女儿夭折,家庭困顿,促使他的诗歌创作从最初的“兼济天下”转变为抒写个人内心深处的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诗。描绘了旧居周边柳树成林、桃树长成的景象,以及童孺长大成人、昔日老人多离世的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如白驹过隙、浮生若过客的感伤与无奈,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2. 分段赏析

“旧居清渭曲,开门当蔡渡”,开篇点明旧居在清渭曲,开门便能看到蔡渡,描绘出旧居周边环境的清幽,为读者勾勒出旧居的环境。“十年方一还,几欲迷归路”,表明诗人时隔多年才再次回到旧居,自己几乎找不到回去的路,生动地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对旧居的陌生感,为下文的感慨埋下伏笔。“追思昔日行,感伤故游处”,直接抒发了诗人追忆往昔、感伤故地的情怀,“追思”和“感伤”两个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将读者带入到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之中。“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通过描写曾经插下的柳枝长成了高大的树林,种下的桃树也长成了老树,以植物的生长变化来暗示时光的推移,展现出岁月的沧桑,为下文人物变化做铺垫。“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将记忆中孩童时期的他们与眼前成年的模样相对照。一个“惊”字,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时光飞逝的难以置信,流露出对岁月匆匆流逝的感慨。“试问旧老人,半为绕村墓”,与前两句的今昔对比相呼应,将老人过去的健在与如今的离世进行对照,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生命短暂的深深无奈与叹惋。“浮生同过客,前后递来去”,诗人由眼前的人事变迁,上升到对人生的思考,感慨人生如过客,来来去去,形象地描绘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白日如弄珠,出没光不住”,则以生动的比喻将时光比作滚动的珠子,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不可挽留,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人物日改变,举目悲所遇”,看到周围的人和事每天都在改变,不禁悲从中来。此句总结了前文所描述的人事变化,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些变化时的悲伤之情。“回念念我身,安得不衰暮”,诗人的视角从外界转回到自身,意识到自己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使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描绘出自己容颜老去、白发增多的衰老之态,与前文的物是人非相呼应。“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则以山峰的依旧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迁,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裴夷直《留客》

下一篇:唐·任姓《书桐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