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shèng
zhì
sòng
shàng
shū
yān
guó
gōng
shuò
fāng

朝代:唐作者:张九龄浏览量:1
zōng
chén
shì
yǒu
zhēng
miào
suàn
zài
xiū
bīng
tiān
sān
tái
zuò
rén
dāng
wàn
chéng
shuò
nán
fāng
yǎn
yòu
zàn
yáng
jīng
chǒng
cóng
xiān
jìn
guāng
huá
chū
hàn
jīng
shān
chuān
qín
yuǎn
lüè
yuán
zhěn
huáng
qíng
wèi
zòu
xūn
qín
chàng
réng
bǎo
jiàn
míng
wén
fēng
liù
jùn
róng
píng
shān
guī
yīng
liú
hóu
gōng
chéng
zhōng
xuán
wàng
rèn
nán
xíng
shí
jūn
shēng

译文

这位重臣出征确有缘由,朝廷的谋略在于止息战争。天子赐他三台高位,他应当像守护万里城墙一样保卫国家。北方和南方的战事已经平息,暂时在黄河以西地区扬起军旗。恩宠赏赐来自皇宫,他的荣耀从京城传播开来。他为了国家的山川河流勤奋地谋划远大的策略,平原低地牵动皇上的忧思。为他奏响和乐的琴曲,还题写宝剑的名字。听到他的名声,六个郡县都臣服了,五族指日可平定。他会像仲山甫速归,又像留侯张良一样建立了功业。凯旋的乐声即将响起,踏上舒适的床席难道还难吗。四马战车何时归来?我们的君主想念大臣走路的声音。

逐句剖析

"宗臣事有征":这位重臣出征确有缘由,

# 宗臣事有征: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

"庙算在休兵":朝廷的谋略在于止息战争。

# 庙算在休兵: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庙算:帝王的谋略。

"天与三台座":天子赐他三台高位,

# 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人当万里城":他应当像守护万里城墙一样保卫国家。

"朔南方偃革":北方和南方的战事已经平息,

# 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河右暂扬旌":暂时在黄河以西地区扬起军旗。

# 扬旌:指发生战事。,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右:一作北。

"宠锡从仙禁":恩宠赏赐来自皇宫,

# 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宠锡:恩赐。

"光华出汉京":他的荣耀从京城传播开来。

# 汉京:此指长安。,光华:光彩明丽。

"山川勤远略":他为了国家的山川河流勤奋地谋划远大的策略,

"原隰轸皇情":平原低地牵动皇上的忧思。

# 轸:盛多。,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

"为奏薰琴唱":为他奏响和乐的琴曲,

# 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仍题宝剑名":还题写宝剑的名字。

"闻风六郡伏":听到他的名声,六个郡县都臣服了,

# 闻风六郡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

"计日五戎平":五族指日可平定。

# 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山甫归应疾":他会像仲山甫速归,

# 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

"留侯功复成":又像留侯张良一样建立了功业。

# 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歌钟旋可望":凯旋的乐声即将响起,

# 歌钟旋可望: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衽席岂难行":踏上舒适的床席难道还难吗。

# 衽席岂难行:《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

"四牡何时入":四马战车何时归来?

# 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吾君忆履声":我们的君主想念大臣走路的声音。

# 履声:脚步声。,君:指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是唐代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作为一首送别诗,前半部分交代了张说赴任朔方的背景,后半部分着重称颂其治军才能。诗中既展现了朝廷对边务的重视,也流露出同僚间的期许之情。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张说建功立业的祝愿,同时以“庙算在休兵”等句,含蓄地表明了止战安边的政治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是张九龄所写。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基于此背景创作此诗,以附和唐玄宗送张说巡边这一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边塞送别诗。诗歌前半交代了张说赴任朔方的背景,后半着重称颂其治军才能,并预祝他建功安边。全诗以简练的笔调,既体现了朝廷对边务的重视,也流露出同僚对张说的期许与信任。

2. 写作手法

用典:“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巧用仲山甫辅佐周宣王、张良助刘邦建汉的典故,原意为仲山甫是周宣王时的贤臣,辅佐宣王成就中兴之治;张良为刘邦重要谋士,助其建立汉朝。诗人以这两位古代名臣比喻张说,借此表达对其政治才能的高度赞誉和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3. 分段赏析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开篇就点明张说此行的正当性。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征,但重点落在“休兵”二字,暗示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止息战争,为全诗定下基调。“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用对仗工整的语言突出张说的地位与责任。“三台座”指高位,说明他深受朝廷信任;“万里城”则形象地比喻他肩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这两句既是对张说的褒奖,也暗含期许。“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具体交代边境形势。北方战事刚停,河西又起烽烟,说明局势并不太平。用“偃革”和“扬旌”这两个军事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事起伏的状态。“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描写张说离京时的荣耀场面。虽然这次外放实为贬官,但诗人刻意强调他离京时的风光,既符合应制诗的体例要求,也包含着对友人的安慰之意。“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这句强调朝廷对边疆的重视。“山川”指边疆,“勤远略”表示朝廷在边疆事务上用心规划长远战略;“原隰”代表边疆土地,“轸皇情”体现皇帝始终心系边疆安危与百姓,展现出此次军事行动受重视的程度。“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薰琴唱”借舜的典故,希望张说能用仁政安抚边疆,带来和平;“题宝剑名”以宝剑象征武力,盼他在必要时能靠武力震慑外敌、建功立业。这两句从治国和军事两方面,表达了对张说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赞扬张说的治军才能。说他威名远播,能让边境各族望风归顺,很快就能平定战事。这种夸张的赞美既是对张说的鼓励,也反映出诗人对他的信心。“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用典精当。以周朝贤臣仲山甫和汉代谋士张良作比,既称赞张说的才能,又暗示他一定能像这些古代名臣一样建功立业后凯旋。“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结尾意味深长。用君王期盼臣子归来的画面,既表达了对张说早日立功回朝的祝愿,也暗含对朝廷的忠诚。这种写法比直白的赞美更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得台阁气象。同时明皇、罗从愿、张嘉贞俱有诗,无此沉着。篇中“休兵”字,最有深意。一结雍容。

不详《唐诗直解》

# 立意迥异,不以战胜为功,老臣忠君虑远之意溢于言表。

不详《唐诗训解》

# 三、四典雅玮丽,五、六“朔南”后惜不警。排律贵在严整,初唐惟沈、宋为佳,九龄以流利行之,便为损格。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汝询曰:何等台阁气!“轸皇情”二字下得好。“闻风六郡伏”勇健胜下句。结用事如此方好。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无一字无下落,精金百炼,绕指成柔。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得体,庄重(首四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陈德公曰:平调中有警语,在此家便为工琢。“原隰”句引起下四语是章法处。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驾幸河东》

下一篇:唐·王维《送平澹然判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