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事有征":这位重臣出征确有缘由,
# 宗臣事有征: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
"庙算在休兵":朝廷的谋略在于止息战争。
# 庙算在休兵: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庙算:帝王的谋略。
"天与三台座":天子赐他三台高位,
# 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人当万里城":他应当像守护万里城墙一样保卫国家。
"朔南方偃革":北方和南方的战事已经平息,
# 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河右暂扬旌":暂时在黄河以西地区扬起军旗。
# 扬旌:指发生战事。,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右:一作北。
"宠锡从仙禁":恩宠赏赐来自皇宫,
# 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宠锡:恩赐。
"光华出汉京":他的荣耀从京城传播开来。
# 汉京:此指长安。,光华:光彩明丽。
"山川勤远略":他为了国家的山川河流勤奋地谋划远大的策略,
"原隰轸皇情":平原低地牵动皇上的忧思。
# 轸:盛多。,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
"为奏薰琴唱":为他奏响和乐的琴曲,
# 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仍题宝剑名":还题写宝剑的名字。
"闻风六郡伏":听到他的名声,六个郡县都臣服了,
# 闻风六郡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
"计日五戎平":五族指日可平定。
# 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山甫归应疾":他会像仲山甫速归,
# 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
"留侯功复成":又像留侯张良一样建立了功业。
# 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歌钟旋可望":凯旋的乐声即将响起,
# 歌钟旋可望: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衽席岂难行":踏上舒适的床席难道还难吗。
# 衽席岂难行:《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
"四牡何时入":四马战车何时归来?
# 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吾君忆履声":我们的君主想念大臣走路的声音。
# 履声:脚步声。,君:指皇帝。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边塞送别诗。诗歌前半交代了张说赴任朔方的背景,后半着重称颂其治军才能,并预祝他建功安边。全诗以简练的笔调,既体现了朝廷对边务的重视,也流露出同僚对张说的期许与信任。
2. 写作手法
用典:“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巧用仲山甫辅佐周宣王、张良助刘邦建汉的典故,原意为仲山甫是周宣王时的贤臣,辅佐宣王成就中兴之治;张良为刘邦重要谋士,助其建立汉朝。诗人以这两位古代名臣比喻张说,借此表达对其政治才能的高度赞誉和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3. 分段赏析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开篇就点明张说此行的正当性。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征,但重点落在“休兵”二字,暗示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止息战争,为全诗定下基调。“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用对仗工整的语言突出张说的地位与责任。“三台座”指高位,说明他深受朝廷信任;“万里城”则形象地比喻他肩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这两句既是对张说的褒奖,也暗含期许。“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具体交代边境形势。北方战事刚停,河西又起烽烟,说明局势并不太平。用“偃革”和“扬旌”这两个军事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事起伏的状态。“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描写张说离京时的荣耀场面。虽然这次外放实为贬官,但诗人刻意强调他离京时的风光,既符合应制诗的体例要求,也包含着对友人的安慰之意。“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这句强调朝廷对边疆的重视。“山川”指边疆,“勤远略”表示朝廷在边疆事务上用心规划长远战略;“原隰”代表边疆土地,“轸皇情”体现皇帝始终心系边疆安危与百姓,展现出此次军事行动受重视的程度。“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薰琴唱”借舜的典故,希望张说能用仁政安抚边疆,带来和平;“题宝剑名”以宝剑象征武力,盼他在必要时能靠武力震慑外敌、建功立业。这两句从治国和军事两方面,表达了对张说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赞扬张说的治军才能。说他威名远播,能让边境各族望风归顺,很快就能平定战事。这种夸张的赞美既是对张说的鼓励,也反映出诗人对他的信心。“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用典精当。以周朝贤臣仲山甫和汉代谋士张良作比,既称赞张说的才能,又暗示他一定能像这些古代名臣一样建功立业后凯旋。“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结尾意味深长。用君王期盼臣子归来的画面,既表达了对张说早日立功回朝的祝愿,也暗含对朝廷的忠诚。这种写法比直白的赞美更有感染力。
# 起得台阁气象。同时明皇、罗从愿、张嘉贞俱有诗,无此沉着。篇中“休兵”字,最有深意。一结雍容。
不详《唐诗直解》
# 立意迥异,不以战胜为功,老臣忠君虑远之意溢于言表。
不详《唐诗训解》
# 三、四典雅玮丽,五、六“朔南”后惜不警。排律贵在严整,初唐惟沈、宋为佳,九龄以流利行之,便为损格。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汝询曰:何等台阁气!“轸皇情”二字下得好。“闻风六郡伏”勇健胜下句。结用事如此方好。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无一字无下落,精金百炼,绕指成柔。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得体,庄重(首四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陈德公曰:平调中有警语,在此家便为工琢。“原隰”句引起下四语是章法处。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王昌龄《驾幸河东》
下一篇:唐·王维《送平澹然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