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虏潜京县":胡虏偷偷占据京城,
# 虏:一作骑。
"官军拥贼壕":官军把叛军壕沟包围。
"鼎鱼犹假息":叛贼像鼎中鱼苟延残喘,
"穴蚁欲何逃":似穴里蚁无处可逃奔。
"帐殿罗玄冕":营帐中罗列着公卿大臣,
"辕门照白袍":军营外闪耀着将士白衣。
"秦山当警跸":秦山挡住帝王出行车驾,
"汉苑入旌旄":汉苑飘入官军旌旗仪仗。
"路失羊肠险":羊肠险路迷失难寻旧迹,
# 失:一作湿。
"云横雉尾高":军旗高耸入云气势宏大。
"五原空壁垒":五原只剩下空堡垒,
"八水散风涛":八水河流淌似风涛翻卷。
"今日看天意":今日看上天意志,
"游魂贷尔曹":叛贼游魂怎会被宽恕。
"乞降那更得":想乞降哪还有机会,
"尚诈莫徒劳":耍诈别白费心力。
"元帅归龙种":元帅本是帝王后裔,
"司空握豹韬":司空掌握精妙韬略。
# 握:一作拥。,司空:郭子仪。
"前军苏武节":前军将领如苏武持节忠贞,
# 军:一作旌,李嗣业。
"左将吕虔刀":左将似吕虔佩刀能建功。
# 左将:仆固怀恩。
"兵气回飞鸟":兵威惊回飞鸟,
"威声没巨鳌":声威慑服巨鳌。
"戈鋋开雪色":戈矛闪耀雪般光芒,
"弓矢尚秋毫":弓箭锋利似秋毫。
# 尚:一作向。
"天步艰方尽":老天降灾的劫数将尽,
"时和运更遭":时运又遭波折。
"谁云遗毒螫":谁说叛贼还留毒刺,
# 螫:一作虿。,遗:一作贵。
"已是沃腥臊":已被官军涤荡干净。
"睿想丹墀近":君主的思虑靠近朝堂,
# 想:一作思。
"神行羽卫牢":侍卫护驾严密。
"花门腾绝漠":花门健儿奔驰过荒漠,
"拓羯渡临洮":拓羯勇士渡过临洮。
# 拓:一作柘。
"此辈感恩至":这些人感恩至极,
"羸俘何足操":抓些残兵败将不算难事。
"锋先衣染血":前锋冲锋衣染鲜血,
"骑突剑吹毛":骑兵突击剑刃锋利。
"喜觉都城动":喜悦中感觉都城震动,
"悲怜子女号":又怜悯百姓子女哭号。
# 怜:一作连。
"家家卖钗钏":家家户户卖掉钗钏,
"只待献春醪":只等献上春酒犒军。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战争题材诗。描绘了安史之乱期间,唐军逼近叛军腹地、联合回纥收复长安的战事进程,展现了官军威仪和叛军困窘,透过“喜觉都城动”的激昂与“家家卖钗钏”的奉献,营造出军民共盼平叛的悲喜画面。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实写眼前秦山、汉苑见证官军行进,“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实描路况与军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则虚写往昔战地如今景象,虚实交织间,既呈现当下进军场景,又回溯历史战事,拓展时空维度,借古今对照展现平叛气势与历史传承,让战局态势更富层次。用典:“前军苏武节”,巧用苏武持节北海牧羊典故。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威逼利诱他投降,苏武不从,被迁至北海牧羊,持汉节坚守十九年,始终忠贞不屈。诗中以“苏武节”喻前军将领,赞其如苏武般秉持忠贞,身负使命奔赴前线,借历史人物的忠义形象,赋予官军将领坚守正义、效忠家国的内涵,增添诗作历史厚重感。“左将吕虔刀”,巧用吕虔赠刀预言典故。三国时,吕虔有一把佩刀,他认为只有有能力做三公的人才配得上这把刀,于是将刀赠给王祥,王祥后又转赠给弟弟王览,兄弟二人都成就美名,且家族后世人才辈出。此处以“吕虔刀”指左将,寓意左将获此“祥瑞”助力,能像王祥等一样建立功勋,借典故为将领赋能,凸显官军人才得用、战力可期,强化平叛必胜的信念。比喻:“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把陷入困境的叛军比作鼎中苟延残喘的鱼、穴里难逃生天的蚁,借鱼在鼎中、蚁处穴内的绝境,形象展现叛军被困走投无路的处境,让叛军覆灭前的挣扎之态更加具体可感。铺陈:“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从帐殿官员服饰(玄冕),到辕门官军着装(白袍),再写秦山、汉苑等地理环境与行军场景(警跸、旌旄),又铺叙山路、云空、五原壁垒、八水风浪,多维度展现官军行军阵势与军威,渲染平叛的气势。
3. 分段赏析
“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开篇直击战事,“胡虏潜京县”点出叛军窃据京畿的危急,“官军拥贼壕”展现官军围堵态势,一“潜”一“拥”,勾勒对峙的局面。后两句以“鼎鱼假息”“穴蚁难逃”作比,把叛军比作鼎中苟活之鱼、穴中无路之蚁,用比喻生动渲染其困境,暗含官军必胜的预判,奠定诗作对平叛的信心基调。“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聚焦官军军容。“帐殿罗玄冕”写营帐中官员整肃,“辕门照白袍”描军营外将士英武,从不同场景展现官军威仪。“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借秦山、汉苑这些地标,写官军行军气势,让山河为平叛护航,以宏大背景衬官军正义之师的气势,强化平叛的正当性与声势。“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前两句实写行军路况与军旗,“路失羊肠险”显示行军艰辛,“云横雉尾高”扬军旗威严;后两句虚写战地旧貌,“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描绘往昔战场的寂静与动荡,既现当下进军不易,又回溯历史战事,借古今对照凸显平叛的历史意义。“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直言叛军如游魂,天意难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阻断了叛军乞降、行诈的念头,展现官军平叛的坚决。以强硬态度,彰显对叛军的威慑,呼应开篇对叛军困境的刻画,强化平叛的决心与正义性。“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元帅归龙种”赞元帅身份尊贵、血统不凡,“司空握豹韬”赞颂司空智谋过人、精通兵略。“前军苏武节”借苏武持节守忠典故,喻前军将领忠贞;“左将吕虔刀”引吕虔赠刀建功典故,指左将堪当大任。用典与直赞结合,凸显官军将领贤能,为平叛胜利造势。“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鳌。戈铤开雪色,弓矢尚秋毫”,“兵气回飞鸟”,以飞鸟避兵气,侧面衬官军气势;“威声没巨鳌”,用巨鳌惧威声,夸张显军威震撼。“戈铤开雪色”表明兵器闪耀似雪,“弓矢尚秋毫”写箭矢精准如秋毫,从不同角度渲染官军军备精良、战力强劲,展现平叛的强大实力。“天步艰方尽,时和运更遭。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天步艰方尽”言乱世艰难将终,“时和运更遭”感叹当下仍处时运波折。“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指叛军余孽如毒螫,却已被官军“沃腥臊”净化,表达对平叛成果的肯定,及对乱世渐息的期许,深化诗作平叛盼安的主题。“睿想丹墀近,神行羽卫牢。花门腾绝漠,拓羯渡临洮”,“睿想丹墀近”写君主对平叛的关注与谋划,“神行羽卫牢”描写宫廷侍卫护驾严密。“花门腾绝漠”“拓羯渡临洮”,言各方援军奔赴前线,从君主运筹到援军来投,展现平叛的多方助力,凸显平叛是人心所向、众力所聚,强化胜利可期的信念。“此辈感恩至,羸俘何足操。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此辈感恩至”赞援军及官军将士感恩效命,“羸俘何足操”轻看叛军俘虏,显对平叛的自信。“锋先衣染血”描写前锋浴血,“骑突剑吹毛”写骑兵突击迅猛,以将士拼杀场景,展现平叛的英勇无畏,呼应前文对军威、战力的渲染。“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喜觉都城动”传官军进军的振奋,“悲怜子女号”诉说战乱中百姓的悲苦。“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写百姓变卖财物犒军,以民众支持衬官军正义,悲喜交织间,呈现战乱下社会百态,深化诗作对平叛意义的思考,既为平乱,也为救民。
# 《闻官军临贼》篇二十韵,多佳句。如云“秦山当警跸……云横雉尾高,可见崎岖巴蜀,播迁梁、益,乘舆危迫之状。“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注云:“广平王为元帅,郭汾阳副之。”“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其叙时事,甚悲壮老健。末云:“家家卖钗钏,只待献香醪。”宁卖钗钏以易香醪,可见时人厌乱之极。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范德机云:形容人心望治之极,只有此笔力有余。故虽极处,语辄从容耳。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此诗四十句二百字,字字犀利,句句雄壮,真是笔能扛鼎。中间如“今日看天意”与“此辈感恩至”,不用偶语,更觉顿起精神。“锋先”、“骑突”,倒用更觉铦锐,至末“悲”、“喜”兼用,却是真景,然人不及此。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此篇铺叙斡旋,笔力有余,意有难接,即有故事点缀,如鸾胶续弦,不费纤力,此所以为难能也。
明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
# 官军初至清渠失利,士女为之悲愤而夺气,已而回鹘空国助顺,贼欲奔亡,人皆歌舞。悲、喜二字,一宾一主,包括前后(“喜觉”一联)。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壮浪豪迈,写得“喜”字意出,可作讨贼檄文,亦可作报捷露布。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题眼在“已临”二字。看他四十句诗,笔笔是“已”字,无一语放松;又且笔笔含着喜气:不作两层写,真正神技。……说“远人”,不入前段队伍正文,但借作衬托;措间又能不予不夺;何工于布置若此!结处借点“喜”字,要之,喜意已灌满通篇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字字精彩,句句雄壮,全是喜极涕零语。逐色铺张,觉一片快情、飞动纸上。俞犀月云:可作军中露布读。四句就题直起,先作一顿。(“胡虏”四句下)。预预言君臣奉车驾还京,是意中极紧要语,故先揭于此。(“帐殿”四句下)。写得气色(“路失”四句下)。“今日”四句直接首四句便少味,于插入八句下,又作一提倡顿宕,方见章法之妙。上半幅先在空中极力写一番,以下再用实叙。蒋云:十分痛恨,亦十分悲悯(“今日”二句下)。又用空句排宕,与“今日”四名相应(“兵气”四句下)。倒装句法,更警(“锋先”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高适《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
下一篇:唐·李白《题宝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