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īng
zhōu
sòng
wáng
jiǔ
zhī
jiāng
zuǒ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dēng
jiāng
shàng
huáng
lóu
yáo
ài
jiāng
zhōng
yīng
zhōu
zhōu
shì
wēi
rào
liú
yuān
yāng
chì
mǎn
tān
tóu
tān
tóu
luò
shā
cháng
jīn
shā
dòng
biāo
guāng
zhōu
rén
qiān
jǐn
lǎn
huàn
jié
luó
cháng
yuè
míng
quán
jiàn
huā
bái
fēng
yáo
wén
ruò
xiāng
jūn
xíng
cǎi
cǎi
xiāng
wàng

译文

过去登临江边的黄鹤楼,最喜爱远处江中的鹦鹉洲。鹦鹉洲地势蜿蜒绿水环绕,鸳鸯鸂鶒落满沙洲的滩头。日落时分滩头沙石长又长,金子似的河沙闪闪放光芒。船工们拉着彩色的缆绳,洗衣女整理起绫罗衣裳。月光明亮洁白的芦花清晰可见,清风吹来远远闻到杜若的芳香。朋友啊,走后莫把这繁花胜景忘。

逐句剖析

"昔登江上黄鹤楼":过去登临江边的黄鹤楼,

#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上,传说古代有仙人乘黄鹤过此,故名。

"遥爱江中鹦鹉洲":最喜爱远处江中的鹦鹉洲。

# 鹦鹉洲:在湖北武汉市南长江中。

"洲势逶迤绕碧流":鹦鹉洲地势蜿蜒绿水环绕,

# 绕:一作“还”。,逶迤:形容曲折绵延的样子。

"鸳鸯鸂鶒满滩头":鸳鸯鸂鶒落满沙洲的滩头。

# 滩头:沙滩。滩:一作沙。,鸂鶒:水鸟名。形大于鸳鸯,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滩头日落沙碛长":日落时分滩头沙石长又长,

# 沙碛:水中的沙堆。

"金沙熠熠动飙光":金子似的河沙闪闪放光芒。

# 飙光:此指众多的沙石在阳光下,反射出散乱的光。,熠熠:形容沙石在阳光照射下色采鲜明的样子。熠熠:一作耀耀。,金沙:沙色如金。

"舟人牵锦缆":船工们拉着彩色的缆绳,

# 锦缆:对缆绳的美称。南朝陈张正见《公无渡河》:“金堤与锦缆,白马渡莲舟。”,舟人:船夫。

"浣女结罗裳":洗衣女整理起绫罗衣裳。

# 罗裳:用质地轻软的丝织物制作的裙子。这里指衣服。,结:系扎,收拾。,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月明全见芦花白":月光明亮洁白的芦花清晰可见,

"风起遥闻杜若香":清风吹来远远闻到杜若的芳香。

# 杜若:一名杜衡,香草名。《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君行采采莫相忘":朋友啊,走后莫把这繁花胜景忘。

# 采采:采摘,采聚。《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围绕送别友人王九前往江左展开,诗的开篇回忆往昔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流露出对其的喜爱,为后文描写鹦鹉洲景致做铺垫。接着,诗人浓墨重彩地描绘鹦鹉洲风光,从洲势逶迤绕碧流,到滩头日落、金沙熠熠,再到月明时芦花白、风起处杜若香,还提及鸳鸯鸂鶒、舟人浣女等,从傍晚到月夜,从景到物再到人,层次分明。写作手法运用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氛围,借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展现出鹦鹉洲的迷人景色。全诗结构上起承转合自然,先引入对洲的喜爱,再细致写景,最后抒情收尾。这首诗既展现了鹦鹉洲的秀丽风光,又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与牵挂之情,体现了孟浩然诗歌清新自然、情景交融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约为开元二十一年(733)秋末,孟浩然入蜀游历途经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时所作。诗人孟浩然与王迥是同乡,二人曾一同隐居于鹿门山。此次同游江夏后,王迥将前往江东,孟浩然便在鹦鹉洲上赋诗为其送别。另一说法此诗也曾有误被当作孟郊诗作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先由昔日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的印象,引出对鹦鹉洲的喜爱,为后文铺垫。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鹦鹉洲从傍晚到月夜的胜景,涵盖洲势、碧流、鸳鸯鸂鶒等无生命体与有生命体。最后以“君行采采莫相忘”作结,点明送友人王九前往江左出游的惜别之意。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描绘出鹦鹉洲蜿蜒曲折,被碧绿的江水环绕,滩头满是鸳鸯、鸂鶒的美好景象。诗人将对友人旅途的美好祝愿之情,蕴含在这秀丽的洲滩风光描写中。

3. 分段赏析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诗的开篇以“昔”字起笔,瞬间将读者带入回忆的情境。诗人回忆往昔登上江上黄鹤楼,远远便心生对江中鹦鹉洲的喜爱。黄鹤楼作为江夏的标志性建筑,其依山傍水的地势赋予诗人绝佳的观景视角。一个“遥爱”,直白而深切地传达出诗人对鹦鹉洲的钟情。这里的“爱”,不仅仅是对洲上自然风光的喜爱,更隐含着对曾在此地留下故事的名士祢衡的“怜爱”,这种情感含蓄而深沉,留给读者丰富的遐想空间,让读者能自行去体悟其中深意,为全诗奠定了眷恋与深情的基调。“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此二句着笔描绘鹦鹉洲景致。“洲势逶迤绕碧流”,细腻勾勒出鹦鹉洲曲折连绵的形态,它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环绕着澄澈碧绿的江流,展现出一幅极具动态美感的画面。“鸳鸯鸂鶒满滩头”,诗人巧妙选取鸳鸯、鸂鶒这些富有情韵的水鸟,用一个“满”字,生动刻画出水鸟在滩头嬉戏、数量众多的场景,将水鸟恋江这一富有特征性的画面鲜活呈现。这些水鸟多在江边活动,自然地为下文对沙滩江边景色的描绘埋下伏笔,使诗歌写景的层次过渡极为自然流畅。“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诗人的笔触随着时间推移,描绘出滩头日落时分的独特景致。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长长的沙滩上,金色的沙碛在风中闪烁着火光,“熠熠”“动飙光”词语,将沙碛在风中闪耀的动态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诗人将目光从自然景色转向人文活动。船夫牵拉锦缆准备夜泊,洗衣女子结伴在江边整理罗裳,这两个平常却生动的生活画面,被诗人敏锐捕捉,为诗歌注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无限生机。它们不仅展现了江边人们的日常劳作与生活状态,更让整个自然景观因有人的活动而充满生命光辉,凸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好画面。“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诗人继续描绘江边夜景。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倾洒在江滩,将芦苇的白色花序照亮,使其在夜色中格外醒目;微风吹拂,杜若花的阵阵清香悠悠飘来,从视觉与嗅觉两个角度,营造出一种美妙、幽深且恬静的氛围,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沉醉于这江城之夏的迷人夜景。“君行采采莫相忘”,诗人在此笔锋一转,以叠词“采采”描绘朋友采花时欣喜、珍视的心理与动作,亲切地叮嘱友人在陶醉于美景时,不要忘记采撷最美的杜若花寄给自己,这既是对朋友的深切嘱托,更饱含着对友人的无限眷恋与信赖。此句与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虽表意相反,但传达的深厚情谊却一脉相承,言简意赅却情韵悠长,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惜别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韵味无穷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是孟浩然送别诗中的佳作。全诗共十一句,前十句描绘回忆中的江夏景致,却景中含情。诗人以细腻笔触,从鹦鹉洲的风光,到水鸟嬉戏、滩头日落、江边夜景等,全方位展现江城之美,字里行间满溢对武昌的眷恋与赞美。其写景手法高超,“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动静结合,画面鲜活;“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从视觉与嗅觉营造清幽意境。最后一句“君行采采莫相忘”切题中“送”意,虽仅一句点明离别,却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话别方式,言简意赅却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诸多回味空间,不直抒离愁别绪,而是以乐观豁达态度,借美景劝慰友人,体现了孟浩然诗歌情景交融、清新自然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好语古调。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洲势”)三句便有急管繁弦之趣。

明谭元春《唐诗归》

# 襄阳于盛唐中尤为褊露,此作寓意于言。风味深永,可歌可言,亦晨星之仅见。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孟襄阳写景、叙事、述情,无一不妙,令读者躁心欲平。但瑰奇磊落,实所不足,故不甚作七言,专精五字。如《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曰:“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全似《浣溪纱》风调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渔父歌》

下一篇:唐·李颀《篱笋》

猜你喜欢